漢朝明帝善治國

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各有各的治國方略,他們的英名之所以流芳百世,就是因為依照自然的法則,有理有據地治國,所以才會天下太平,君臣謙讓,互不貪功。他們的美德使百姓深受教化,治國方法順應民意,賞罰製度公正嚴明,才取得了上古時代的幾大盛世。漢朝也不例外,從漢高祖劉邦建漢,到漢武帝時期達到鼎盛,都是因為治國方略合乎民意,順應自然規律帶來的。

漢高祖劉邦建漢後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對百姓體貼關愛,廢除前秦的諸多酷刑暴政。從而為大漢王朝的鞏固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後來的“文景之治”,給予國民休養生息的時機,幾十年不征賦稅,很快便達到了國富民強。

漢文帝在位23年,沒有增建過宮室園林、車騎服飾;臣民有不便之處,就以國家的積蓄幫助,為人民謀利;南越王趙陀自立為帝,文帝招來趙陀的兄弟,給予厚賜,以德感化,趙陀深受感動,便改帝稱臣。文帝與匈奴曾有兄弟之約,但匈奴違約入侵,文帝派將鎮守邊關,隻守不攻,擔心攻打匈奴會侵擾百姓。被分封到東南沿海的吳王因故與文帝不和,稱病不肯上朝,文帝不怪怨還派人賜予手杖,並傳語吳王因年老可以免朝。群臣勸文帝用宣吳王入朝的辦法將其軟禁,文帝表麵聽從,實際上不予理睬。郎中令張武受過吳王的賄賂,文帝知道後,不但沒治罪,反而賞賜他,讓他心生悔意。所有這些,都表明了漢文帝以德服人,所以才出現了國家繁榮的景象。

漢朝不可避免地承接了曆代弊端,高祖撥亂反正,文帝、景帝休養生息。漢武帝登基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全國訪求、推薦優秀人才,給他們立業的機會。興辦太學,修建祠廟,改正月為一年初始,確定曆法,規範音樂詩歌,修建祭天靈台,頂禮百神,賜予周朝後裔封地。申明法度,號令建製,煥然一新。做為繼承人,漢武帝遵循祖先的事業,學習高祖、文帝、景帝三代人的風範,施展雄才大略,在改善“文景之治”時的謙恭儉樸的政策,寬政待民的風氣後,才使漢王朝達到了全盛時期。

漢元帝做太子時,認為宣帝執法太嚴。宣帝變了臉說:“我漢家向來交錯使用霸道、王道,怎麼能隻用仁德感化來危害政權呢!”雖然在此顯現了宣帝的謀略不夠遠大,但他采用或寬容或強硬的辦法還是有原因的。漢高祖入秦約法三章,秦人十分高興,這是和緩刑法的好處;漢武帝重修國法,改變了百姓懶散生活習性。這就是猛烈刑法的好處。由此看來,法治的使用要合乎時宜。所以適當時候的嚴刑峻法,對治國也會起到一定推動作用的。

評析

《左傳》中說:“政策寬鬆,國民易散漫,應用猛烈的法令去糾正;如果太過猛烈,民眾就會交得殘忍,這時應再實施寬鬆的政策。以寬鬆調劑猛烈,以猛烈調劑寬鬆,政治才能達到平衡。”《尚書》中說:“使用刑罰要時輕時重,審時度勢。”《周禮》中說:“治理新建國家應用寬鬆製度,治理動亂的國家應用猛烈的製度。治理安定的國家應兩者適中。”所有這些都是關於采用何種方略治國安邦的言論,可見,順應自然與民意,不違法理,是治理國家所應遵循的基本規律。

中經

本篇提要

在本篇裏,作者先後講述了“見形為容、象體為貌”,“聞聲和音”,“解仇鬥郤”,“綴去”,“卻語”,“攝心”,“守義”等七種為人處世的秘訣。

所謂“見形為容、象體為貌”,實際上是一種觀人術,即從對方的外貌和動作去推知其內心世界,而後了解他的心性品行。

所謂“聞聲和音”,實際就是一種美言結人術,即用高超的談話技巧使對方信任自己,以尋找知音,因為聲氣同,才能讓人覺得自己可交。

所謂“解仇鬥郤”,實際就是一種駕馭術。麵對弱者相爭,我們才坐山觀虎鬥,享受漁人之利,而後再以合適時機去調停,進行收買拉攏。使之成為自己的好友。

所謂“綴去”,實際就是對遠離自己的人,不要心生仇恨,而是好言相留,或是誠心相送,沒準日後對我們有用途。

所謂“卻語”,實際就是抓住對方的把柄,而後控製對方,使其乖乖地按照自己的意誌去做事。

所謂“攝心”術,實際就是一種收攬人心的方法,並講述到對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收買方法。

所謂“守義”,實際就是一種用仁義道德探知對方內心世界的方法,以此來判斷對方是高尚的君子還是卑劣的小人,從而采取相對的遊說術去控製對方。

以上七條立身處世的方法,從古到今被無數有名的說客和權力場上的政客所使用,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所以對後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智慧運用

史海鉤沉

海瑞察言治惡霸

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官,他為官清正廉明,為人坦蕩無私,深得眾人愛戴。

在他剛剛擔任縣令的時候,因為盜賊經常搶劫財物,甚至殺人,所以百姓生活不安定,每天太陽一落山,家家戶戶便緊閉院門,街上很少有人。

海瑞為了肅清盜賊,明察暗訪,最後發現這都是當地豪強地主們幹的。他表麵裝作不知,把豪強地主們請到縣衙裏,並用酒菜招待他們。眾豪強們見海瑞如此,摸不著頭腦,索性大吃大喝起來。一個時辰過去了,等眾人都酒足飯飽。海瑞便站起來拱拱手說道:“我來此地已很久了,一直沒拜訪過各位,心中實有愧意,今日略備薄酒招待大家,實在是因為有一件小事想請各位幫忙!”

豪強地主們麵麵相覷,不知他耍什麼把戲。

海瑞見無人說話,便指著一個平時欺軟怕硬,作威作福的地主說道:“你今天既然來了,又吃了我的酒食,就請為此地盡一份綿薄之力吧。現在盜賊猖獗,屢犯百姓,我知道你熟悉當地情形,所以命你抓捕盜賊,一個月內,須有十個。如果辦不到,我便把你當成強盜,告你放縱盜賊,嚴加懲處。”

接著他又給每人劃分管轄範圍,又警告道:“你們所抓的犯人,如果發現不是強盜,那你們就罪加一等。”

眾人聽到這裏,早已心驚膽戰,大氣都不敢出。

海瑞見這些人似乎已覺察出自己知道他們所做的事情,擔心他們狗急跳牆,他想了想,又向眾人說道:“諸位不要過於緊張。我讓你們管理一方治安,是造福百姓的好事。如果一個月完不成捕捉盜賊的數目,我可以放寬些,隻要你們所管範圍內太平無事,沒有百姓告狀。便算完成任務了。”

眾人一聽這話,都鬆了一口氣,高興地向海瑞保證一定能做到。

回去之後,由於他們懼怕海瑞,又見他如此信任,把一方的治安交給自己,心裏有些悔恨,從此再也沒有派人做過雞鳴狗盜之事。不久,當地治安大為好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民重新過上安寧的生活。

評析

海瑞在此巧治地頭蛇,運用的便是“見形為容、相體為貌”的觀人法,先用強硬的態度觀察豪強地主的變化,見收到一定效果後便由強轉弱,既防止了他們狗急跳牆,又使他們感恩戴德地治理各自的管轄範圍,從而安定了一方百姓的生活。一剛一柔,圓而不失其正,滑而不失其緩。這就是海瑞成功的為人治世之道。

假裝糊塗寬待人

北宋年間。宋太宗趙光義在宮中設宴,讓殿前都禦侯孔守正與左驍衛大將軍王榮前來陪同飲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孔守正和王榮二人很快便喝得大醉。

言談之間,他們在皇帝麵前爭論起各自在邊境建立的戰功,雙方各執己見,分別強調自己所發揮的作用,互不相讓,唇槍舌劍,終於爭吵起來。

最後,他們二人竟然在皇帝麵前互相破口大罵,汙言穢語不堪人耳。這種行為嚴重違反了宮廷禮儀。冒犯了皇帝。侍臣們驚詫之際,紛紛請求將他們送刑部按法律規定予以懲處。趙光義卻沒有同意,他命人送他們各自回家休息。

第二天,孔守正和王榮酒醒後,忽然想起昨天陪皇上飲酒的事,他倆知道嚴重違反了律條和宮廷禮節。於是,他們急忙赴金殿承認罪過,自請處分。

不料,趙光義卻輕描淡寫地說:“兩位愛卿所說的事情,我現在已經想不起來了。當時,我也已經喝醉酒,大概不比你們醉得輕呀!”

趙光義對昨天的事情矢口否認。對孔守正、王榮二人不遵守禮法的行為也不予追究。這種表現,既讓二人感到意外,更讓他們對皇上感激涕零。從那以後,他們誓死忠心報答君王,畢生為國效勞。群臣眼見皇上如此寬宏大量,愛護臣僚,在內心也更加欽佩、尊敬趙光義。

評析

趙光義在此所運用的立身處世法便是“攝心”術,知臣下酒後失言,並非故意胡言亂語,所以便在假裝糊塗中不予追究。

鄭板橋曾說:“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糊塗更難。”如果沒有對人情世事的深刻感悟、體察,欠缺豐富的人生閱曆,鄭板橋恐怕說不出這樣智慧的語言。人人都會做錯事,甚至好人也會辦壞事,所以為人處世,待人理事,在很多時候都不要太認真,所以在適當時機裝裝糊塗,反而更好。趙光義貴為一國之君。對待臣下都能做到“難得糊塗”,一般人又有什麼理由不這樣做呢?因為這是贏得人心的一個好方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