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隨遇而安(2 / 2)

但是當你失去的時候才發現,其實你身邊那些簡單的事物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你身邊的愛人,關心你的人為你營造的。就比如愛人下班時的一句輕聲問候:“回來了,辛苦了。”或者在你晚上睡覺時,父母為你蓋好被子,這些簡單的動作,都是一種幸福感覺的傳遞。

有一句俗語:“別人騎馬咱騎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雖說沒有騎馬快,也比步行高三級。”是啊,我們活在什麼樣的範圍內就要看到那範圍的光明,而不能隻看到那範圍的黑暗。隻有這樣,你這輩子才不會在黑暗裏度過。

人要懂得去滿足自己,懂得滿足自己也就是懂得如何讓自己過得快樂,如果隻看到別人比你出色比你強,而因此悲傷、不快樂,這就是大錯特錯。不同人的滿足程度是不同的對於一個乞討的人來說,隻要能夠填飽肚子,就會因此而感到滿足。但對於一個作家或發明家來說填飽肚子又如何能夠滿足他們。對於他們來說隻有發表一篇很熱門的文章或發明一種很有價值的東西才能夠使他們得到滿足。但是,隻要他們在自己追求滿足的範圍之內就是幸福的。如果他們都追求著超過自己範圍的東西,不但自己得不到自己所擁有的快樂而且還會痛不欲生。就如同在河裏摸魚一樣,你總是覺得自己摸的魚不是最大的,在這悄然中你失去了太多的大魚,最後什麼都沒摸到。我們要滿足於自己的範圍,享受自己所得到的東西,所應有的快樂。

要知道幸福應該是一種持久的心態,而世間的萬物都在不斷的運動。這種運動會使任何的事物都不可能具有固定的形式。並且我們周圍的一切每一天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自己也在不斷地改變更新,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明天仍然愛他今天所愛的一切。那麼還是及時地從心理上的滿足當中來獲得好處吧!切莫因自己的過失而失去這種滿足,但也別指望將它留住,因為那純屬癡心妄想。

我們常常看見那些心滿意足的人,每天麵帶笑容地對待一切。因為幸福並不具有外表的標誌,要想認識它,就得看透一個幸福的人的內心世界,而滿足感則是洋溢在眼睛、臉上、舉止和姿態中,似乎可以傳遞給每一個人。

幸福和滿足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隻有當我們擁有了幸福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體會到滿足的滋味,它是那樣的令人興奮、激動,令人忘記所有的不愉快。所以說幸福是一種“善”的品格,滿足是一種“美”的享受;幸福是一種愛心的奉獻,滿足是一種善意的回報。如果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是永遠也談不上幸福,永遠得不到真正的滿足的。 草根英雄帖

聰明的人懂得利用他人的嫉妒作為自己能力的體現,懂得利用別人的嫉妒來不斷激勵自己,促進理想的實現,讓我們在嫉妒的催化下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