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論語》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他人身上。我們在人際交往中,一定要善待他人,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和善的態度。
戰國時期,梁楚兩國毗鄰,各國都在邊界處設了界亭,並在各自的地界內種上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很勤快,勤澆水瓜秧長勢很好;楚卒懶惰,瓜秧又細又弱。楚卒看到梁國的瓜秧長得很好,就把梁國的瓜秧扯斷了。這件事被梁國的縣令宋就知道了,他讓梁卒偷偷地去幫楚國的瓜秧澆水。很快,楚國的瓜秧就長壯了。楚卒沒過多久就發現了瓜秧長壯的原因,並彙報給了楚王。楚王聽後很感動,就備重禮送給梁國,以示自責、表酬謝。從此,本是敵人的兩國成了友好鄰邦。
生活就像山穀回聲,你付出什麼,就得到什麼;你耕種什麼,就收獲什麼。幫助別人就是強大自己,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別人得到的並非是你失去的。在一些人固有的思維模式中,幫助別人,自己就要有所犧牲;別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會失去。比如你幫助別人提了東西,你就會耗費了自己的體力,耽誤自己的時間。其實很多時候,幫助別人並不意味著自己吃虧。如果你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會因此而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與人為善是我們在尋求幸福、尋求成功的過程中必須遵守的一條基本準則。在當今這樣一個合作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更是一種互動的關係。隻有我們先去善待別人,善意地幫助別人,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從而獲得他人的愉快合作。
孟子曾經說過:“君子奠大乎與人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報的人,往往容易獲得成功。而那些自私吝音、斤斤計較的人,不僅找不到合作夥伴,甚至有可能成為孤家寡人。有的人會問:怎樣才算與人為善呢,與人為善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包括相當廣泛的內容。如:關心他人,當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主動伸出友誼之手;尊重他人,不去探究他人的隱私;不在背後議論、批評他人;善於和別人溝通、交流;善於和那些與自己興趣、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承認對方的價值和努力,對於錯誤要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總的說來,善待他人的最重要原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要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如果你能遵從這個原則,你將擁有許多朋友。
有句話說得好:“幸福並不取決於財富、權力和容貌,而是取決於你和周圍人的相處。”你想做個幸福的人嗎?那麼就從與人為善開始吧!懂得善待他人,也就懂得了善待自己。 草根英雄帖
人世間,不勞而獲的事情終究太少太少。即使幸運之神光臨你的身邊,你在取得之前,還是要先學會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