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寬容,不要抱怨
穿梭於茫茫人海中,麵對一個小小的過失,常常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句輕輕的歉語,包含著諒解,這是寬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話,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也是寬容。隻有寬容,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改掉抱怨的壞毛病。
寬宏大量成大事,小肚雞腸難成事。縱觀古往今來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們無不具有包容天下的廣闊胸襟,無不善於在“不同”中謀求統一,在和諧中凝聚力量。
戰國“七雄”爭霸,在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手下的大臣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麵子。趙王看藺相如這麼能幹,就封他為“上卿”(相當於後來的宰相)。
趙王這麼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戎馬一生,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麼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
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衝衝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麵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麼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裏。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後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他自己坐車出門,隻要聽說廉頗過來了就叫馬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裏,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對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裏啦!這麼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夥兒說:“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隻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麵子要緊?”
藺相如的這番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隻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從此,兩人齊心協力,共同保衛國家,秦國十幾年不敢侵犯趙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穀之王,是因為身處低下。要想擁有大海的事業和輝煌,首先要擁有容得下百川的心胸和氣量。隻有學會了寬容,才不會抱怨。寬容是一種素質、一種情操、一種美德。寬容不是懦弱、膽怯,而是海納百川的大度與包容是笑看風雲的開懷與爽朗。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遊戲人生,但也不能太較真,認死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太認真了,就會對什麼事情都看不慣,一個朋友也容不下,把自己同社會隔絕開。鏡子看起來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鏡下,就現出凹凸不平的山巒;肉眼看著幹淨的東西,拿到顯微鏡下,滿目都是細菌。試想,如果我們“戴”著放大鏡、顯微鏡生活,恐怕連飯都不敢吃了。如果一味把目光集中在別人的缺點上,那麼他在你眼中肯定會變得十惡不赦。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與人相處就要互相體諒,經常以“難得糊塗,吃虧是福”自勉,求大同存小異,有度量,能容人,你就會有許多朋友,且左右逢源;相反,“明察秋毫”眼裏不容半粒沙子,過分挑剔,容不得人,人家也會躲你遠遠的。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就是心胸寬廣,能容人所不能容。他們豁達而不拘小節,從不斤斤計較、糾纏於非原則的瑣事,所以他們才能成大事、立大業,使自己成為不平凡的偉人。
學會了寬容,就等於有了一顆不抱怨的心靈。寬容不但能使自己的心靈寧靜,而且也能給他人心靈上的撫慰,對解除矛盾有很大的幫助。寬容,於人於己都益處多多。寬容的人必定能受到大家的尊敬和關愛,能受到朋友的信任與擁護。
古希臘一位哲人說過:“學會寬容,世界會變得更為廣闊,忘卻計較,人生才能永遠快樂。”他道出了人與人之間一種追求美好和諧生活的願望。 草根英雄帖
容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通過一件件具體事情聯係起來的。這之中,有易事,也有難事;有好事,也有壞事;有有利的事,也會有有害的事。容事,也就是能把凡事裝心中以平常心對待。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從遠古到眼前,能裝天下大事的大有人在。俗語道:“宰相肚裏能撐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