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軍事謎團(2 / 3)

當然,現在的十字章未必都有此意,隻是繼承傳統而已。

口令是怎樣起源的

口令起源於2000多年以前的吳國。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25年,一次,吳國軍隊與楚國軍隊打仗,吳王乘坐的船被楚軍截獲了。吳國士兵十分著急,便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派了3個士兵裝扮成楚兵,潛伏到楚軍中。他們事先約定好,以“餘皇”為暗號,互相聯係,這樣,吳軍奪回了吳王的船隻。

從此,“暗號”開始在軍隊中使用。一般在對敵作戰時,視度不清的情況下,以此來辨別敵我,通常以單詞或數字表示。後來,又稱“暗號”為“口令”,且一直沿襲至今。

軍裝為什麼是綠色的

世界各國的軍裝多為綠色。軍裝為綠色始於19世紀末期。當時,英帝國主義對南非發動了侵略戰爭。南非的土著居民“布爾”民族,不甘心自己的國土受到外來侵略,組織起來進行武裝反抗。但由於寡不敵眾(雙方兵力比例為1∶5),布爾人在戰爭初期失利。布爾人是個倔強的民族,不甘於失敗,他們在整頓中總結教訓,找出英軍弱點,以利再戰。在觀察中,他們發現英軍穿紅色軍裝,在森林和草原的背景中,格外顯眼。布爾人從中得到啟發,立即把自己的軍裝和武器塗成草綠色,以便以草叢和樹林作掩護,和敵人周旋。結果,布爾人很容易發現英軍,經常打他們個措手不及。而英軍卻無法發現布爾人,雖然他們有人數眾多的軍隊,卻找不到目標。最後,英軍以死傷9萬多人的代價而慘敗告終。

英國人在南非的慘敗,教訓了其他國家,他們紛紛改進軍裝的顏色,盡量使其與大自然的顏色接近。這樣,世界各國軍隊的軍裝都統一在綠色基調上(有草綠、深綠、黃綠等色)。

阿基米德火燒羅馬侵略者戰船之謎

公元前200多年,羅馬軍隊攻打地中海西西裏島上的敘拉古城堡。由於敘拉古的城牆高大而堅固,羅馬軍隊幾個月也未能得手。

強攻不下,羅馬人又不甘心就此罷休。於是他們調集了很多艘戰船,排列在敘拉古附近的海麵上,企圖切斷敘拉古的糧食供應,困死城中的人。

當時領導敘拉古人民抵抗羅馬侵略者的是著名科學家阿基米德。眼看城中的糧食供應不上,阿基米德很著急,但也無奈。

一天,阿基米德又站在城牆上觀察敵情。這時,耀眼的陽光在海麵上照出一道金色的光帶,阿基米德眯起雙眼,對著光帶出神。突然,他想起了自己琢磨過的取火鏡。

這一天,天氣晴朗,太陽高照。羅馬戰船正耀武揚威地停在海麵上。阿基米德讓幾十個人,每人拿一麵取火鏡,站到測量好的位置上。取火鏡斜對著太陽,反射出一束束強烈的陽光,正好射到羅馬戰船上。

一會兒,戰船上的篷帆和木甲板冒出縷縷青煙。被海風一吹,“呼”地躥起了火苗。火借風勢,越燒越旺,一時間濃煙滾滾,遮住了海麵。

羅馬人眼看自己的戰船莫名其妙地燒著了,以為是敘拉古人從天上取來的“神火”,直嚇得魂飛天外,亂作一團,紛紛跳海逃命。

聰明的阿基米德巧妙地利用了陽光,使羅馬侵略者全軍覆沒。

拿破侖滑鐵盧戰敗之謎

1814年4月,法國皇帝拿破侖戰敗退位後,被反法聯盟送往厄爾巴島軟禁。

1815年2月26日夜裏,拿破侖率領1000多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厄爾巴島,準備重新登基稱帝。經過三四天的航行,拿破侖在法國儒昂港登陸,並於1815年3月20日,在巴黎重新稱帝。

拿破侖東山再起,震驚了歐洲,他們又集合了60萬兵力,想徹底擊敗拿破侖。拿破侖力爭主動,準備趁聯軍尚未完全集結之前,以攻為守,先擊破威靈頓和布呂歇爾。

決戰前,一些將領勸拿破侖調回格魯希部,以增強實力,提高獲勝把握。可拿破侖卻說:“因為你們曾被威靈頓打敗,就認為他是偉大的將領,其實,威靈頓不是一個好的將領,英軍也不是一支好的部隊,要打敗他們並不比吃一頓早飯更困難”。

然而,威靈頓卻深知拿破侖的慣用戰術,他把自己的後方防守得滴水不漏,又在右側方和前方修築要塞,派重兵防守。

18日下午15時,全麵進攻開始了。法軍依仗優勢兵力和強大的炮火,很快就占領了前沿陣地。就在這時,隱蔽在高地斜麵上的英軍一個步兵師,從樹叢後麵衝殺過來,一場肉搏戰在山頂展開了。

威靈頓見肉搏戰一時未分勝負,便立即派騎兵上山增援,見勢不妙的拿破侖也趕緊投入了兩個騎兵旅。法軍居高臨下,如猛虎下山般撲向英軍,殺得英軍人仰馬翻。

英軍受到連續的猛攻之後,傷亡極其慘重,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就在這時,布呂歇爾趕來了。麵對仿佛從天而降的英軍,法軍來不及還擊就一排排地倒下了。

忽然,普軍也從側麵對法軍發動進攻。普英兩麵夾擊,法軍陣腳大亂,同時傳來格魯希全軍覆滅的消息,拿破侖徹底絕望了,決定放棄再戰的想法,悄悄向巴黎退去。滑鐵盧一戰,是拿破侖命運的轉折點,他終於被聯軍徹底擊敗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可怕巧合

1941年11月22日,即日本進攻珍珠港16天之前,《紐約人》報,為一個稱作“死亡的加倍”的擲骰遊戲刊登了兩則廣告。

一則廣告的標題是注意、戰爭、警報。在廣告欄末尾寫著“死亡的加倍”。再下是一個雙頭鷹紋章,其形式與德國的裝飾紋章同;另一則廣告上有兩個骰子,一黑一白,每個骰子都有三麵能看得見。白骰子上的數字是12、24。黑骰子上的數字是0、5、7。骰子上方是標題:注意、戰爭、警報。

日本襲擊珍珠港事件後,許多人猜測這兩則廣告是軸心國用來告誡它們的:12和7與發動攻擊的日期有關(12月7日),5和0表示預定的攻擊時間,24表示什麼尚不清楚。這些猜測聽起來十分可信,以致聯邦調查局人員造訪了廣告的設計人羅吉爾·克雷格夫婦。

“死亡的加倍”遊戲是合法的。1941年,紐約的幾家商店都出售過這種遊戲器具。政府對此事一直存有猜疑。直至1967年之前,曾為美國海軍情報機構工作的拉迪斯拉斯·法拉格在他的《揭秘》一書的新聞發布會上揭露了此事,才算了結。不久記者采訪了羅吉爾·克雷格的遺孀。她說,“廣告和珍珠港事件毫無關係,純粹是一個巧合。”

盟軍準備在1944年攻入歐洲,準備工作是在保密情況下進行的。整個行動代號為“霸王”,行動的每一實施階段又有代號。這些代號中最重要的是尼普頓——海軍突擊的代號;奧馬哈和猶他是在法國的兩個登陸點的代號,馬勒伯是為灘動提供補給的人工港的代號。

在進攻開始前33天,這些代號就開始出現在倫敦《每日電訊》報的填字謎遊戲欄內。6月2日,即進攻開始前僅4天,“霸王”的代號也出現在該欄內。

為此保安人員突襲了該報在艦隊街的辦公室,他們確信是納粹間諜在向外泄露消息。可是他們發現編此字謎的人是一個名叫倫納德·道的教師,他從事此工作已經20年了。最後,他終於使問他的人相信他是清白的,他什麼罪也沒有,一切都是巧合。

兩伊發動戰爭的幕後原因

1980年4月1日,在巴格達穆斯坦西裏亞大學舉行的“世界經濟討論會”上,一名伊拉克籍的伊朗青年扔出一枚手榴彈,將出席會議的伊拉克總理阿齊茲炸傷,死傷數人。

薩達姆冒著大雨來到事發現場,發表了煽動戰爭的激勵演講。伊朗總統霍梅尼則針鋒相對,這位上台後就神權治國,不僅要在伊朗搞伊斯蘭革命,還要來個世界性的,伊拉克首當其衝,揚言“一直打到巴格達。”

薩達姆可是個硬派人物,1980年9月,他宣布廢除1975年協議。9月22日,伊拉克10萬大軍以收複被占領土為由,從陸地到空中發起立體戰爭,占領了伊朗近20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兩伊戰爭正式開始。

1988年,兩伊戰爭也陷入了僵持局麵。法國一家報紙將兩伊比喻為“兩個精疲力竭、旗鼓相當的拳擊手,誰都無力擊敗對手”。

早在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五九八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停火。此時,在聯合國的多次調解下,兩伊終於接受了五九八號決議,於1988年8月20日停火。

兩伊戰爭是20世紀80年代傷亡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物資消耗和經濟損失最大的一場戰爭。雙方造成200多萬人傷亡,經濟損失達8000億美元,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給世界經濟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肩章是區別軍官和士兵的標誌嗎

最早的肩章是由一種薄金屬片製作成的,用來防禦打來的冷兵器。如古代俄國兵士的軍服上,在鎧甲和鎖子甲之間就佩戴這種金屬片,借以保護士兵們的雙肩。後來,在俄軍中又作為隸屬某一團隊的識別記號,而法國軍隊中使用肩章,已演變成區別軍官和士兵的標誌。

1810年之後,肩章逐漸有了各自的顏色,佩帶在雙肩上。正規肩章的出現,始於俄國,即1854年,在俄國軍隊中,軍官和將軍的製式軍服上佩有肩章。這之後,世界各國軍隊逐漸實行肩章,用以表明軍銜高低、軍兵種的不同。

士兵為什麼離不開頭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將軍亞得裏安一次去醫院看望傷員,一位士兵向他講述了自己負傷的經過:“那天,德國鬼子炮擊時,我正在廚房值班,不料,炮彈劈頭蓋臉地打來,彈片橫飛,我急中生智,抄起鐵鍋,把它扣在了頭上,結果使頭部免於受傷,保住了性命,在場的許多同伴都被炸死了,我隻受了點傷。”亞得裏安將軍聽了傷兵的這段陳述,很受啟發,他想:戰場上如果人人都有一頂鐵帽子,不就可以減少傷亡了嗎?於是,他立即成立了一個小組進行研究,不久,製成了第一代頭盔,並在當年投入成批生產,裝備了部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軍隊全部裝備了頭盔,結果使7萬人免於死亡。

從此,各國的軍隊都紛紛裝備了頭盔,並流傳了下來,在今日的戰場上,士兵仍離不開頭盔。

海軍帽為什麼要飄帶

1805年,拿破侖率法國軍隊入侵英國,英國海軍艦隊在統帥納爾遜率領下跟拿破侖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打敗了拿破侖艦隊。戰鬥中,納爾遜將軍負重傷身亡。英國皇家海軍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發葬時,命全體水兵帽後都綴上兩條黑紗,以表示哀悼和敬重。自此以後,英國海軍士兵帽就綴上了兩條黑色飄帶。

以後,世界上其他國家建立海軍時,借鑒了英國皇家海軍的服裝樣式,並把海軍士兵帽上的兩條黑色飄帶也學了去。現在,這種帽子已成了世界各國的正式海軍帽。

哪個國家有世上最早的空軍

一談到空軍,自然會想到各種飛機。可是,最早建立的空軍,比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要早110年。

1793年,法國首次組織了一支空軍,飛行裝備是係繩氣球,氣球中充入燃燒木炭產生的煙和熱空氣,依賴熱空氣的浮力上升到空中,控製和返回地麵都依賴繩索牽引。大氣球下吊著一隻大籮筐,空軍士兵蹲於其中進行觀察。這支部隊稱為氣球兵團。當荷蘭和奧地利聯軍包圍曼堡時,法軍首次派出了空軍支援地麵作戰,在陣地上升起了雙人氣球觀察敵情。荷蘭聯軍因自己的一舉一動無法逃避法軍的觀測,隻好立即撤退,曼堡之圍迅速被解除。曼堡解圍後,法軍立即又把氣球送到沙勒羅瓦。當時,法軍正在該地發動攻勢,法軍空軍的氣球突然升起時,敵方嚇得立即棄械投降,法軍大獲全勝。

到1849年,自由氣球才被應用於直接作戰目的。奧地利人在圍困威尼斯的戰役中,經仔細地測量風向後,利用氣流把小型無人熱空氣氣球送到市區上空,每個氣球攜帶30磅重的炸彈,並配有定時引信,但對敵方造成的傷害不大。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空襲。1852年,法國工程師孟福特在雪茄形的氣球上安裝了一台三馬力的蒸汽引擎,驅動一隻螺旋槳,推動氣球前進,以每小時5英裏的速度航行了17英裏,人類踏入受控飛行的新紀元。

1903年12月,人類終於造出第一架汽油引擎的木製單座飛機。1909年,在孫中山先生的鼓勵下,中國人馮如等也造出了我國第一架飛機。

投降有什麼標誌

兩軍對峙,戰敗的一方,表示投降時,就打出白旗,戰勝的一方會停止使用武力。在戰爭中,使用白旗,起始於遠古,但當時白色旗幟僅代表要求休戰談判,而不表示投降。當交戰的一方打出白旗時,對方便知道另一方有誠意要談判,於是下令停止一切進攻活動。持白旗的一方則派出軍使、號手、旗手和翻譯到對方指揮部說明條件或意圖。軍使從展示白旗始,到回到本方為止,在這期間,他享有不可侵犯的權利。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把在戰爭中打出白旗認為是投降,後來,打白旗就成了“投降”的標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聯合國徽章為什麼設計成橄欖枝

聯合國徽章產生於1945年,其圖案是用兩根橄欖枝襯托整個地球。這個圖案的含義是爭取世界和平,體現了聯合國的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友好關係,促進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等方麵的國際合作。其中,以橄欖枝代表和平,源於一個《聖經》上的傳說。

據說在遠古時,上帝對人間道德的日趨敗壞而感到異常震怒,於是決定發一場大水,來毀滅全人類。但上帝經過考查,發現挪亞夫婦是地球上唯一的一對好人,就派使者通知他們準備一隻方形的大木船避難,並帶上一對雌雄鴿子。洪水退後,挪亞夫婦放出鴿子去探察各地情況。不久,鴿子銜著一根青綠色的橄欖枝飛回來報喜,洪水已退,和平日子來臨,世界生命開始了新的轉機。

從此,橄欖枝成為人類和平的象征,鴿子也被譽為“和平鴿”了。

圓桌會議是怎麼來的

現在,聯合國安理會和其他國際會議,以及在舉行國際政治談判時,大多開圓桌會議。那麼,圓桌會議是怎麼來的呢?

據說,以前中外會議,尤其是那些正式的會議或宴會,非常講究主賓的席位座次,一般都是讓主、尊、長者居中而坐,賓客則根據其身份、地位、輩分,一左一右,依次安排在主位的兩麵;但如果碰巧客人都是顯貴尊長,就不好辦了。

公元5世紀時,英國的亞瑟王想出了一個辦法,即他和他的騎士們舉行會議時,不分上下席位,圍著圓桌而坐,這樣就避免了與會者席位上下而引起的糾紛。於是便形成了“圓桌會議”。

圓桌會議不分上下尊卑,含有與會者“一律平等”和“協商”的意思。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會議便多采用圓桌會議的形式。“圓桌會議”一直沿用至今天。

抗美援朝是怎麼回事

1950年6月25日,美國唆使韓國李承晚集團進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隨後,美國總統杜魯門以聯合國的名義,糾集了15個國家的軍隊,直接投入這場戰爭,並把戰火燒到我國東北邊境。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聯合發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組成中國人民誌願軍,於1950年10月25日開赴朝鮮前線,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同時,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群眾運動。

經過3年浴血奮戰,中朝人民軍隊終於把美國侵略者打到三八線以南。1953年7月27日,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中國人民的抗美援朝運動勝利結束。

為什麼把鴿子叫做和平鴿

人們把鴿子作為世界和平的象征,稱其為“和平鴿”,有一段感人的傳說。

1940年,德國法西斯攻占了法國首都巴黎,德國鬼子所到之處,善良的人們遭到無辜的殘殺。一天,著名畫家畢加索正憂鬱地坐在畫室裏。這時,門被推開了,一位鄰居老伯捧著死鴿子走進來哭訴道:“我的孫兒正招引鴿子,卻被一群法西斯匪徒活活地打死了,連鴿子也全被掐死了。畢加索先生,我求你給我畫隻鴿子,紀念我那慘遭法西斯殺害的小孫孫。”畢加索一麵安慰著悲憤的老人,一麵揮筆畫了一隻鴿子。

1949年,畢加索把這幅《鴿子》獻給了巴黎世界和平大會。從此,鴿子便成了和平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