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成語品德修養故事 成語是漢語詞彙寶庫裏的璀璨明珠。

它是長期以來人們在相沿習用的過程中,形成的形式簡潔而意義精辟的固定短語。

它結何嚴謹,表現性強,具有莊重典雅的書麵語色彩,曆來為人們喜聞樂用。不論講話或作文,準確恰當地鑲嵌或點綴一些成語,會使語言錦上添花。

它多出自古代典籍、寓言和詩詞歌賦,許多隱含著豐富的傳奇軼事或曆史典故。

如來源於神話寓言的成語:“葉公好龍”出自於《新序·雜事》,“開天辟地”出自於《山海經·北山經》,“愚公移山”出自於《列子·湯問》,“守株待兔”出自於《韓非子·五蠹》,“刻舟求劍”出自於《呂氏春秋·察今》;如來源於曆史故事的成語:“完璧歸趙”出自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聞雞起舞”出自於《晉書·祖逖傳》,“夜郎自大”出自於《漢書·西南夷傳》,“望梅止渴”出自於《世說新語·假譎》,“請君入甕”出自於《資治通鑒·唐紀》;如來源於詩文的成語:“兢兢業業”出自於《詩經·大雅·雲漢》,“學而不厭”出自於《論語·述而》,“舍生取義”出自於《孟子·告子上》,“短兵相接”出自於《楚辭·九歌》,“一視同仁”出自於《韓愈·原人》;如來源於口頭俗語的成語:“狼子野心”、“眾誌成城”、“千夫所指”等出自民間俚語,“一幹二淨”、“三長兩短”、“千方百計”、“拐彎抹角”等則出自後世口語。

這些成語不論來源於哪裏,都包含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民俗、藝術、哲學等許許多多的知識,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成語的橋梁作用了解到更加豐富的知識,並通過使用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印象。

許多成語是特定的曆史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語言文字由文言文變成了白話文,文字也由繁變簡了,但它以其獨特的作用和魅力變得更加典雅,常用常新,使其不斷豐富和發展,不斷為語言文字增輝加彩。

為了幫助廠大讀警學習和掌握好成語,我們從浩瀚的成語中精選了大量具有曆史性、故事性、藝術性、寓意性、哲理性、趣味性、時代性等特點的成語,編寫成了《中華成語故事全集》叢書,共分三冊,即《中華成語品德修養故事》、《中華成語勤勞治學故事》和《中華成語勵誌成才故事》等,相信對廣大讀看能夠起到陶冶情操、加強藝術和語言文字修養的作用。

該書注重知識性、司讀性和完整性,每個成語都辟有釋義、出處、故事三大部分。編排順序按筆畫多少排列,既方便讀者閱讀,又方便讀者查閱。

該書既可作為中小學生學習成語的工具書,又適合不同層次讀者作為故事閱讀,具有廠泛的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