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2)

問題不在於學到的是什麼樣的知識,而在於所學的知識要有用處。

〔法〕盧梭:《愛彌兒》

努力學習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是件美好的事。

〔法〕盧梭:《懺悔錄》

對於肯學習的人,年齡和長期的痛苦考驗可以讓他們學習無私。

〔法〕羅曼·羅蘭:《母與子》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中〕《論語·達而》

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中〕《禮記·學記》

學而不已,闔棺乃止。

〔中〕韓嬰:《韓詩外傳》

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

〔中〕王充:《論衡·別通》

人之學,如渴而飲河海,大飲則大盈,小飲則小盈。

〔中〕傅玄:《博子》

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

〔中〕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學者之患,莫大於自足而止。

〔中〕範浚:《香溪文集·拙懶軒記》

人之學不進,隻是不勇。

〔中〕程顥、程頤:《二程遺書》

學欲速不得,然亦不可怠。才有欲速之心,便不是學。學是至廣大的事,豈可以迫切之心為之。

〔中〕程顥、程頤:《二程遺書》

學至於樂,則成矣。

〔中〕程顥、程頤:《程遺書》

學貴乎日新。

〔中〕程頤:《伊川先生集》

人之所學,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

〔中〕晁說之:《晁氏客語》

為學是終身事。天地日月長久,斷之以勇猛精進,持之以漸漬薰陶,升高自下,陟遐自邇,故能有常而日新。

〔中〕胡宏:《與張鐵夫》

為學須是痛切懇惻做工夫,使饑忘食,渴忘飲,始得。

〔中〕朱熹:《朱子語類》

君子之學,死而後已。

〔中〕顧炎武:《與人書》

待有餘而後濟人,必無濟人之日;待有餘而後讀書,必無讀書之時。

〔中〕史典:《願體集》

人永遠是要學習的。死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時候。

〔中〕蕭楚女:《學成了要做事麼》

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鑽。

〔中〕雷鋒:《雷鋒日記》

在走入社會之前,與其為人事關係操心,倒不如多在自己本身學識技能上去下點功夫。

〔英〕羅曼·羅蘭:《羅蘭小語》

對老鷹來說,屈尊向烏鴉學習是最浪費時間的事。

〔英〕布萊克:《天堂與地獄的婚姻》

凡是長時間勉強學習的人,都會以相應的饑渴和急迫去忘卻。

〔英〕赫茲裏特:《論個人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