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以沒有欲望,人生不可以沒有夢想,人生不可以沒有追求,人生不可以沒有激情。生活給予了我們意想不到的幸運與不幸,對於未來,無論前方的路有多少坎坷和磨難,我們都要勇往直前地去追求,幸運和不幸都是一首耐聽的歌。處於學習時期的你們,難免遇到些暫時的困難,可這些擋不住你們奮發向上的人生追求。
欲望是夢想的發動機
欲望是夢想的發動機,是走向成功的加速器。而成功,首先是需要想象出來的,這就形成了成功的夢想,繼而就有了實現夢想的欲望。處於成長中的青少年,你們何嚐不想邁向成功的巔峰,何嚐不想讓自己的夢想成真?而這些就是讓你們行動起來的欲望。
回過頭來,看看這些成功人士的道路和人生感悟,就明白欲望對成功來說,起著多麼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縱橫商海裏的商人,還是演藝界裏的大腕,他們都對成功有著特殊的看待,這種看待就像一團燃燒中欲望之火。
有一位29歲的年輕人,就已經擁有了幾千萬的資產。一位記者曾采訪他,問到:“在你成功的道路上,你是怎樣看待它的?”這位成功人士笑了笑說:“從我擁有成功這個夢想開始,我就把它看得像自己的腿、像自己的心髒一樣重要。隻有這樣,才可以讓欲望之火燃燒得更有激情,奮鬥的毅力才會更堅定。”記者被他的話震撼了。在人的道路上,隻有把心中的夢想看得如生命一樣重要時,無論是什麼事情,我們都可以做到的。
的確,人生在世,把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夢想看得比呼吸還要重要,這是成功者火一般強烈的成功欲望。他們可以停止呼吸,但不可以停止思考如何去成就他們的事業,去實現他們的夢想。當一個人擁有強烈的成功欲望時,就會把心中的意念時刻集中在一個目標上。世界上不管什麼事情,隻要大家長期專注在上麵,就能獲得成功。
這些名人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人即使沒有能力、沒有資金、沒有人際關係、沒讀過大學,沒有任何的資源,隻要心中燃燒著成功的欲望之火,就一定能想出辦法來,變弱勢為強勢,變沒有資源為最大的資源,變不可能為可能。這種強烈的成功欲望,是什麼也阻擋不了他們前進的步伐。
親愛的青少年,考上重點高中、名牌大學,是你們每一個人學業上成功的夢想。而這個夢想需要心中的欲望來啟動,來激起那股拚搏奮鬥的動力。假如你們沒有實現夢想的決心和勇氣,沒有排除萬難、決不氣餒的精神與堅定的信念,沒有瘋狂得不可思議的目標,沒有成功的熾熱欲望,即使給你們一千種方法、一萬條道路,都是沒有用的。你們依然會找出一萬零一個借口,來證明自己不會成功。
有名人說,如果說成功等於欲望加方法,那麼欲望則占100%,而方法,隻是強烈的成功欲望所派生出來的產物。親愛的青少年朋友,欲望就像火焰,它可以熔化整個世界;欲望就像火箭,它能夠把你快速送達目的地;欲望就像裝在體內的發動機,讓你的夢想裝滿油——全速起飛!
3.夢想離我們並不遠
很難說什麼是辦不到的事情,因為昨天的夢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並且還可以成為明天的現實。
——羅伯特
夢想不是隨便說出來的,不是憑空想象的,更不是虛幻的。夢想,是追求人生更高境界的一種動力,是為了明天的希望而奮鬥的一個目標。你的夢想可以無限地大,也可能對於暫時的你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它是否虛幻,都取決於人們怎樣去看待,怎樣去理智地擁有。正如羅伯特所說,昨天的夢想就可以是今天的希望,並且還可以成為明天的現實。
夢想離現實有多遠
每個人都愛做夢,把希望自己太多太多的夢想寄托於自己的夢鄉裏去。夢醒了,夢想也就沒了。兒時的人們總認為夢想是虛幻的,這一切都猶如一個個氣泡,也隻局限於那一個個看似漂亮的五彩的氣泡。氣泡徐徐地升起、消失,這美的畫麵在一時間呈現,是真的。可是,徐徐升起的氣泡也會破滅,也會消失。
一個10歲的男孩兒因為考試不及格被老師留下了,老師給他大談人生的夢想。這時,他問他的老師:夢想離現實有多遠?他老師回答道:這是人人都想急需得到的答案。當一個人有了夢想,時刻地為這個夢想奮鬥拚搏,直至夢想成真,答案就是——夢想離現實近在咫尺;當一個人有了自己偉大的夢想,卻遲遲不見行動,隻見大肆地吹捧夢想的輝煌場景,直至夢想破滅,答案就是——夢想離現實相差甚遠。不同的人不同的夢想,有著不同的結果。這個男孩兒聽了老師的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帶著自己的夢想不斷奮鬥拚搏著。
每一個夢想的破滅是人生的一種體驗,是成長路上留下的痕跡。如今的青少年,都滿懷著夢想和抱負。但是,很多人卻總認為自己的夢想是氣泡,瞬間就會消失,與現實遠隔千裏。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如今的你們需要的是要有一對挺拔的翅膀,一對能帶著夢想盡情翱翔於無盡的天空的翅膀,因為隻有一對有力的翅膀才能讓你們飛得更高更遠,離現實更近一步。
也許,年少的你們一直在努力地編織著屬於自己的那個夢,有過追求,有過欣喜,有過失落,但始終都無怨無悔。有許多已經破滅了,但還有更多的夢等著你們去實現,去完成。隻有堅信自己的信念,這個夢想就會永遠屬於你。
也許,你們會說我們一直在尋找可以讓夢起飛的地方。一架飛不上天的飛機永遠隻是一具模型,藏在心裏的夢再完美也隻是虛空,我們要的是一塊安靜的土地,一片純淨的天空,可以種下我們的心願,放飛我們的夢想。的確,找到夢想起飛的地方不容易,何時可以找到,今生能否找到,沒有人可以給你一個確定的答案。
人一生中,活著不就為自己的那點追求在忙碌奔波嗎?用我們一生的時間堅持不懈地去找,全心地去找,即使我們找不到,我們的人生也不會存有遺憾了。沒有人不想不讓自己的夢想飛在藍色的天空上,飛到海和天的交界處……雖然人生中有許多夢想都不可能成為現實,但是,想象著有那樣美好的一天到來,對現在所做的一切,我們也會無怨無悔。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夢想就一定不會成功。
夢不是一瞬間可以“做”出來的,是要用自己的心去慢慢編織的,是用自己的汗水去澆灌的,是用自己的毅力去支撐的。夢不是斷了線的風箏,夢是實實在在地握在我們自己手心中的。夢想不是虛幻的,是屬於我們自己的。
夢想、行動與現實
夢想是什麼?是一種渴望,是一種期待。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夢想的舞台,相信自己,用行動證明自己,夢想就會靠近現實。有人曾把夢想比喻為一艘小船,用力劃槳,小船才會飄動,離岸的距離才會越來越近。夢想,需要靠行動架起橋梁才可接近於現實。
有位名人說:夢想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種調味劑,讓靈魂不會在沙漠裏被枯萎。人類因夢想而偉大。可是,夢想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遙不可及。其實,夢想與現實的距離隻相隔一層紙。人類不也飛上了月球?不是也在現實當中有哥倫布環繞著地球航行了一圈?夢想的實現,離不開行動。這些偉大的夢想,之所以可以一一兌現,是因為人們抓住了它,懂得用自己的行動去征服它。
生理學和醫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其母親受打擊很大,同時也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這時候的他,就夢想自己一定要考上最好的醫科大學。
剛開始,孩子時的他不能從內心接受殘疾這個殘酷的現實。這時,堅強的母親就時刻給他鼓勵和幫助,時刻告訴他,說:“孩子,你是個有誌氣的人,媽媽相信你,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的一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巴雷尼就懷著這個夢想和媽媽的話,開始了自己的人生。對於目前的他來說,第一步就是要行動起來。每天早上,巴雷尼起來練習走路,做體操,還不忘記學習。就這樣,在媽媽的幫助下,他戰勝了殘疾帶來的不便,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最後,他用自己的行動和汗水換來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的通知書。
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發現夢想其實離我們並不遠。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他並沒有停下來,而是用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他的故事在告訴你們什麼?還處於在夢想迷途中的青少年們,現實與夢想的距離,並不是簡單固定的一種距離,他像一根有彈性的繩子,從這一頭到另一頭可遠也可近。行動才會使夢想與現實的距離一點點轉化為零。
生活中,夢想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虛幻。其實,它與現實是那麼近,近得隻要一個動作,一丁點的積極想法,就可以決定了它們距離的遙遠程度。
作為當今的青少年,一定要有自己的夢想,自己的追求。殊不知,沒有夢想的人生是多麼空虛,沒有夢想的生活是多麼無趣,沒有夢想的世界是多麼空洞。夢想不是憑空地想象和勾畫,是需要付諸行動和汗水的,是需要靠智慧贏取的。
4.搭起生命與夢想的橋梁
人應該怎樣活著?對於這個不再新鮮的話題,許多誌士仁人都曾經回答得十分洪亮和鏗鏘有力,並且他們的答案也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奮鬥。歌德說過這樣一句話:“隻有這樣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為之而奮鬥。”對於青少年來說,奮鬥也是貫穿你們一生的事情,且不說是為了報效祖國之類的話,僅從自己有限的人生來講,每個青少年就責無旁貸。
青少年正擁有著蓬勃的青春,這好比擁有資源豐富的寶藏,隻要努力開掘,就能發掘無數珍寶,相反隻能擁有一片荒地。正如李大釗說的:“青年之文明,奮鬥之文明,也與境遇奮鬥,與時代奮鬥,與經驗奮鬥。故青年者,人生之玉,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人生就是奮鬥
有人說:人生像詩,像畫,像夢;有人說:人生像雲,像霧,像風;也有人說:人生是信任,是理解,是忠誠……然而,人生更是探索,是進取,是奮鬥。隻有奮鬥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有的寫在紙上,有的銘刻在心中,而年輕人的座右銘應該是“永遠在追求之中”,追求自己向往的理想——人生奮鬥的目標。人生是有限的,如何順利達到目標,僅僅依靠蠻幹是行不通的,還得依靠一定的謀略。一個善於奮鬥的人,往往把奮鬥途徑規劃放在首位,選擇好則事半功倍,選擇不好則事倍功半。其實,無論是咿咿呀呀學語,還是上學求知,無不留下了我們奮鬥的足跡。生病的時候,我們得與疾病作鬥爭,健康的時候,我們得為生存、為前途奮鬥。這是擺在我們每個人的麵前無可回避的問題。
作家海倫·凱勒,一位自強不息的偉大女性。在她19個月大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怪病,改變了她的一生。病愈後,她失去了聽力和視力,由於當時還太小,所以開口說話的能力也漸漸消退。人們實在無法想象,這樣一個集聾、啞、瞎於一身的女孩,如何來麵對她以後的人生。然而,海倫·凱勒卻用她的自強不息給全世界的人們都上了生動的一課。在她和藹可親的家庭教師——安利·沙利文的耐心指導和教育下,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不僅學會了說話和寫作,與人溝通和交流,還漸漸有了自己對人生的理解,最終在世界名校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在醫學的年鑒上,海倫是第一個學會語言交流的盲聾啞兒童。
長大後的海倫開始致力於盲人的教育工作,她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共有十四部著作,處女作《我的生活》一經發表便在美國引起了巨大轟動,甚至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1959年,聯合國還專門設立了“海倫·凱勒國際獎”,1964年,又為她頒發“美國總統自由獎章”這一殊榮。海倫用她的實際行動向全世界人民證明了她的成功,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海倫·凱勒一生中都在奮鬥著,她要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有價值、有意義。當前青少年的學習就是一種奮鬥,為將來事業的興盛奠定基礎的奮鬥。青少年要想取得成績,就必須努力奮鬥,要有“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奮鬥思想。而成功與失敗總是如影隨形的,成功是在曆經無數失敗後才獲得的。
西諺裏說過:“年輕的本錢,就是有時間去失敗第二次。”青少年擁有了人生最大本錢,有何理由不去奮鬥呢?對你們來說,人生才剛剛起步,而敢打敢拚才是最佳的選擇。相反,如果一個人終日無所事事,不去奮鬥,沒有追求,就會停滯不前,而人類社會的長河總是滾滾向前奔騰著,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去奮鬥的人勢必會落後於時代,會遭到社會的淘汰。
“人生就是奮鬥”,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成功,但隻要努力奮鬥過,不論成功與否,我們的人生就是無憾的人生。
敢於奮鬥,更要善於奮鬥
理想,是人才成長的燈塔;立誌,是人才成長的階梯;奮鬥,是人才成長的道路。生命有著起點,奮鬥有著開端;生命有著盡頭,奮鬥沒有終點。劈開荊棘蒺藜,無視艱難險阻,永不停息,勇往直前!目標一旦確立,就應該為之奮鬥不息,而不是知足常樂,知足就是止步不進,就是自甘落後。
作為一個敢於奮鬥的人,首先要學會獨立,不要任何事情都指望別人給你扶持和施舍,那是懦弱和無能的表現。
吳言12歲的時候,第一次去9公裏以外的一所中學讀書。除去沿途崎嶇不平的山路不說,僅這9公裏的距離就讓父母放心不下。因此父母準備送孩子去學校,可在臨走前,70多歲的爺爺一臉嚴肅地說:“言言都這麼大了,現在還沒學會獨立、自己奮鬥,那他以後的人生路你們是不是也要替他走了?”吳言聽了這句話非常氣憤,於是一賭氣就獨自去了學校……隨著吳言一天天長大,學校與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他漸漸明白了爺爺的良苦用心。所以,不論背井離鄉的日子多麼艱辛,也不論學習多麼困難,他都把爺爺說的“人生要自己去奮鬥”銘記在心,直到最後成為村子裏第四個大學生,在獨立的天空恣意揮灑人生。
敢於奮鬥的人絕不是死打硬闖。盡管人們平時講奮鬥需要一股拚勁,但有時候還得靈活變通。就像兩隻爬牆的螞蟻,第一隻選擇了一堵坡度很大的牆麵,結果它總是爬到一半的時候就掉下來,最終隻能麵對著牆自發遺憾了;而另一隻螞蟻則選擇了一堵坡度較小的牆麵,雖說離目的地有點遠,卻順利爬了上去。現實生活也是一樣,在選擇自己奮鬥方式時,要仔細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奮鬥途徑。
“人生就是奮鬥”,這句話既帶有總結,又帶有激勵。在漫長而又短暫的人生路上,不能懶散,不能隨波逐流,必須永不停歇地奮勇前行。隻要不斷去拚搏,總有一天會成功的,即使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你也是成功的。詩人汪國真曾說過:“也許你永遠達不到那個目標,但因為這一路風風雨雨,使你的人生變得燦爛無比,變得充實無比。”因此,每個立誌成才的人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艱苦奮鬥。理想屬於明天,現實屬於今天,開辟一條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要靠辛勤勞動、艱苦奮鬥,是使事業獲得成功的一條普遍規律。
“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這句歌詞唱出了人生的真諦。作為一個敢於奮鬥的人,還要學會迎接任何挫折和失敗,並善於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繼續前進,做到“吃一塹、長一智”。沒有誰的一生會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暴風雨,這時就要學會在困難麵前學會在困難麵前披荊斬棘,通過不斷地磨難,人才會愈加堅強。
青少年朋友們,青春屬於你們,激情屬於你們,你們擁有明天,但是明天如此的短暫,短暫到百年彈指,人生如夢,過眼雲煙,若要此生不虛度,何以?唯奮鬥使然。人在少年時期,除了受父母的保護,師友的指導外,就得與寒暑奮鬥,與疾病奮鬥,若家境貧寒,就得與生活奮鬥。不在於時間上的多少,隻在於你付出多少激情。一分鍾不算少,隻要時刻保持激情的火焰,你的奮鬥就得到了升華。奮鬥永無止境!奮鬥是所有中學生應有的品質!
5.不斷進取並實現夢想價值
“當你消沉時,世界與你一起消沉不振;當你積極進取時,你隻能孤軍奮鬥!”
進取心,是一種神秘的牽引力。它會牽引著我們向著目標不斷努力,它不允許我們懈怠,它讓我們永不停步,每當我們達到一個高度,它就會召喚我們向更高的境界努力。
擁有進取之心的人,無論承受著怎樣的任務,他都會竭力地把它做得盡善盡美;擁有進取之心的人,無論從事著什麼樣的工作,他都會要求自己要力爭一流,不甘落後;擁有進取之心的人,無論麵臨著怎樣的現狀處境,他都會盡力地讓自己的明天比今天好。
相信自己的價值,不斷進取
人的一生都有過這樣或者那樣的追求,之所以追求,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你相信自己的價值,不滿足現狀,不斷進取,不斷追求的動力也源於對現狀的不滿。當某一追求得以實現時,會感到一種快樂和欣慰,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這就是人,這就是人生的追求!一個輪回,從起點跑到終點,又從終點想到起點。人的一生,也許就在不斷地追求著一個個追求,又從一個個滿足到一個個不滿足中度過。
相信自己的價值,生命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你自己的態度。這是一種心態的問題。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裏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麵對會議室裏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隻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然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髒又皺。“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淩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肮髒或潔淨、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你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一直深深欣賞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不滿是向上的車輪”。對,沒錯,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安於現狀,滿足於現狀,社會還會發展嗎?時代還會前進嗎?拿破侖·希爾還告訴我們,要不安於現狀,懷著一顆進取之心去創造生活,規劃未來,它是一種極為難得的美德,能驅使一個人在不被吩咐應該去做什麼事之前,就能主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俗話說:知不足而上進麼。隻有相信自己有所用處,才能體現價值所在,但是千萬不要滿足於這種現狀,要積極進取,奮發圖強,力爭上遊。
昨天不等於今天,過去不等於未來。生活在美麗非洲草原的羚羊和獅子,兩者相比之下,弱者羚羊,為了生存別無選擇,隻有麵對現實,勇於挑戰、用心挑戰,才能超越自我、獲取食物、戰勝對手、不斷進步,才能在美麗的非洲大草原上天長地久。
青少年朋友們,要相信自己的價值,不要滿足於目前的現象,人生的價值在於不斷進取,不斷追求完美。
激發生命的潛能,不斷進取
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因一些創傷性的經驗而造成內在的扭曲和恐懼,造成種種問題的未了情。完形治療則在於將未完成事件揭示出來,以期為生命找到獨一無二的意義感及方向感。
每一個人都想找到自己,每一個人都想發現自己,每一個人都想成為一個完整的自我。這就是完形,這就是人類至高無上的心靈潛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完形心理學的價值就在於肯定了人類的這種潛能。
一位農夫在糧倉麵前注視著一輛輕型卡車快速地開過他的土地。他14歲的兒子正在開著這輛車。由於年紀還小,他還不允許考駕駛執照,但是他對汽車很著迷,似乎已經能夠操作一輛車子,因此農夫準許他在農場裏開這輛客貨兩用車,但是不準上外麵的路。但是突然間,農夫眼看著汽車翻到水溝裏去,他大為驚慌,急忙跑到出事地點。他看到溝裏有水,而他的兒子被壓在車子下麵,躺在那裏,隻有頭的一部分露出水麵。根據報紙上所說,這位農夫並不很高大,他有170公分高,70公斤重,但是他毫不猶豫地跳進水溝,把雙手伸到車下,把車子抬了起來。足以讓另一位跑來援助的工人把那失去知覺的孩子從下麵拽出來。當地醫生很快趕來了,給孩子檢查一遍,隻有一點皮肉傷,其他毫無損傷。這個時候,農夫卻開始覺得奇怪起來了。剛才去抬車子的時候根本來不及想一下自己是否抬得動,由於好奇他就再試了一下,結果根本就動不了那輛車子。
由此可見,一個人通常都存有極大的潛在體力,這一類的事還告訴我們另一項重要的事實,農夫在緊張情況時產生一種超常的力量,並不隻是身體的反應,他還涉及心裏的精神力量,當他看到自己的兒子快要淹死的時候,他的心理反應是救自己的兒子,一心要把壓在兒子身上的卡車抬起來。而再沒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說是精神上的腎上腺引發出潛在的力量,據專家認定,潛意識的力量是有意識力量的三萬倍。科學家發現,人類貯存在腦內的能量大得驚人。人平常隻發揮了極小的大腦功能,要是能夠發揮一大半的大腦功能。一點也不誇張。那麼可以輕易學會40種語言,背誦整本百科全書,拿12個博士學位……
人的生命力是頑強而巨大的,即使某些表象的東西不複存在,可其本質永遠也不會泯滅,其內裏隱藏著無限的潛能,隻是處於一種“休眠”狀態,一旦受到某些刺激或遭遇某些挫折或遇到適當的時機,它就會被驚醒,釋放出不可抗拒的能量,彰顯和光大生命的輝煌。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之中都蘊藏著一定的潛能,隻是有時我們沒有去挖掘它,放棄了對它的利用,才使我們生命的潛能無法得到釋放。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生命中的潛能,為我們的生命增添靚麗的光彩。
適應環境,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一味與環境抗爭,缺乏良好的心態,會磨耗生命的許多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