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奮發成才(1 / 1)

在困境中奮發成才

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深知逆境出人才的道理,所以當有人問他,那位跟他學畫的青年能否成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時,他便堅定地回答:“絕不可能!因為他每年有6000英鎊豐厚的收入呢!”

艱苦的環境能夠造就出成功的人才,而富裕的環境隻會令人墮落。安德魯·卡內基曾經謹慎地說:“不要羨慕那些富家子弟的優越生活,實際上,他們已經做了財富的奴隸,他們貪圖享受,身陷墮落的泥潭。”那些在溫室中培育出來的花朵,決不能與那些在寒風中爭豔的紅梅相提並論。同樣,優越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決不能與那些出身貧苦的孩子相比。雖然那些貧苦孩子上不起學,即使上了學,也多半是普通學校的畢業生。他們做著平凡的工作,過著平凡的生活,但是他們可能成為無名英雄,將來可能做出驚人的偉業。

擺脫貧窮的唯一方法就是在逆境中艱苦奮鬥、努力拚搏,從艱難的境遇中掙脫出來。如果人類在出生時就口含調羹,不必為生存去奮鬥,那麼直到現在,人類還有可能處於原始狀態,人類的文明也可能處於幼稚階段,永遠跳不出原始時代的束縛。

無論翻開哪個國家的曆史,那些發明家、科學家、商人、企業家、政治家、哲學家、外交家,哪一個不是苦孩子出身,哪一個不是迫於生存的壓力而努力奮鬥,最終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在美國,很多的外國移民最初並不精通英文,也未受過高深的教育,生活無助、事業無門,但他們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成就了偉大的事業,構建了自己的家園,他們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榮譽,擁有了萬貫家資,這些成就足以讓那些家境富庶博學多才的美國青年們自愧不如!因為他們整日沉浸在幻想中,盼望著成功從天而降,卻不知自己在虛度青春年華,已成了碌碌無為之人。一個人如果好逸惡勞、貪圖享受,那麼他一定是一個生活的失敗者。因為偉大的人物都是經由苦難造就出來的。“沒有經曆困苦的人,他的生命必定有缺憾。”這是一個成功人士的親身體驗。

艱苦環境中造就出來的成功人才正如森林中的橡樹,隻有經曆了狂風暴雨之後才能夠長得高大挺拔。如果一個人總是在別人的嗬護下生活,那麼他的頭腦中就不會有為自己的前途而奮鬥的思想,當然也就不會成就驚人的偉業了。養尊處優的年輕人虛度自己的青春年華,無意在人生的旅途上乘風破浪,那麼他的人生價值就無法得到實現。格魯夫·克利夫蘭曾經兩度出任美國總統,誰會想到他曾經是個年薪50英鎊的窮苦店員呢?在以後的日子裏,他常常回憶這段經曆,並頗有感慨地說:“極度的貧困能夠激發人的潛能,並能夠讓人積蓄力量為這奮鬥終生。”

在優越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人,頭腦中極少有為事業而奮鬥終生的思想,因為他們無需奮鬥便能夠得到所需的一切。事實上,人們努力工作固然是為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同時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人類社會,推動人類文明車輪向前滾動。當然,也有許多人的思想並未提升到這樣的高度,他們努力工作僅僅是為了滿足個人的一些渴望和需求罷了。

有人曾經在青年人中做過這樣的調查,題目就是你是如何看待努力工作的?一個生活優越的青年回答:“每日早出晚歸,如此的工作,有什麼意思?我有足夠享用一生的財富,無需如此辛苦。”而一個家境貧寒的青年卻說:“我的生活無依無靠,隻有努力工作才能夠吃飽穿暖,除了努力工作,我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自己的前途隻能靠自己去努力創造。”

那些努力奮鬥的青年會得到大自然的偏愛,得到豐厚的資產和優越的地位,還會擁有大自然賜予他們的高尚品格。而那些生活富庶的青年則整天遊手好閑,隻能過著平庸的生活。大自然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在推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實現促進人類進步的目的。

大自然是公平的,它給人的機會是均等的。在經驗的大學裏,誰都可以接受嚴格的訓練,以得到完成其工作的技能。至於那些經由努力得來的資產和享有的榮譽,都是些意外的收獲。那些在困厄中奮發有為的青年決不會繼續困厄下去,因為跟在他後麵的大自然一定會以巨大的代價去回報他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