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追求總會功成名就(1 / 1)

執著追求總會功成名就

那些出身卑微、家境貧寒的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和執著追求,終於成了功成名就、出人頭地的風雲人物,這樣的例子極富教育意義,而關於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例子則更具說服力:出生在一個小木屋裏的亞伯拉罕·林肯在童年時代既沒有上過學,也沒有書本和老師,更沒有任何幸運的機會,然而作為美國內戰期間的總統,他卻讓400萬奴隸得到了自由,以其過人的智慧和崇高的人格贏得了整個人類的衷心欽佩。

當亞伯拉罕·林肯還是個身材瘦削、舉止笨拙的高個子青年時,他就自己動手砍樹,修造了既沒有地板也沒有窗戶的簡陋小木屋。就在這個小木屋裏,他每一個深夜都就著壁爐的火光靜靜地自學算術和語法。為了弄懂《布萊克斯通評論》的內容,他不辭辛勞地徒步跋涉了44英裏,買到了珍貴的資料,而在回家的路上,他已經迫不及待地看了100頁。上帝的確沒有賦予亞伯拉罕·林肯任何有利的機會,他的每一個成功都是他努力得來的,說到促使他成功的因素,毫無疑問就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堅忍不拔的意誌和正直無私的心靈。也正是這些因素促使他從逆境中,從生命的低穀裏,從心理的低潮中突然崛起,並屹立於人間。

一個可憐的寡婦帶著她18個月大的孩子住在俄亥俄州叢林中的一間小木屋裏,她每天都在虔誠地祈求上帝能夠保佑她把孩子拉扯成人。時光如梭,當年那個18個月大的嬰兒現在已經能給母親分憂了。他小小年紀就劈起了木材,並在森林中開墾出了一片荒地。除了幹活以外,他把每一分鍾都用來閱讀他從別人那裏借來的書。16歲時,他高興地接受了把一群騾子沿著蜿蜒曲折的小路趕到目的地的任務。不久以後,他在一個學校獲得了一份擦洗地板和打鈴的差使,並用得到的報酬支付在那裏學習的費用。

在學校學習的第一個學期,他的全部花費隻有17美元。當下一個學期開始的時候,他手中隻剩6個便士了,而他在第二天把這6個便士全部扔進了教堂的捐款箱中。接著,他又在一戶木匠那裏找到了工作,報酬是每周1美元6美分。每天的工作就是負責為木匠刨平木板、清洗、加燃料和管理燈火,而且,他隻需在晚上和周末不必上課的時間來工作。他去木匠那裏工作是星期六,第一天他隻刨了51塊木板就得到了1美元2美分的報酬。當這個學期結束時,他在付清了所有費用後居然還結餘了3個美元。接下來的那個冬天,他並沒有讓自己休息,他以每月12美元的報酬當起了老師,並且繼續在各地做著刨木板的工作。到了第二年春天,他已經積攢了48美元,回到學校後,他給自己預定的膳宿標準是每周31美分。

不久,他又去威廉斯學院學習了,而且在2年之後以優異的成績從那裏畢業。他成功進入州議會時年僅26歲,而他成為國會議員時也不過33歲。當年那個因為在海勒姆學校獲得一份擦洗地板和打鈴工作而欣喜不已的男孩,就是27年後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的詹姆士·加菲爾德。這個例子的激勵作用對於生活在今天的年輕人來說遠遠比阿斯特、範德比爾特、古爾德等人所有財富加起來的力量更為強大。

在人類曆史上,許多偉大人物都曾有過艱辛的童年生活,甚至還備受命運的虐待,但強者總是善於找到生命的支點,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堅韌地承受著生活的艱辛,安然地走過一貧如洗的歲月,並通過恒久的努力打破了重重圍困,在造就了卓越與偉大的同時,也脫離了貧困與平凡。

一個英國作家在看了一本美國傑出人物的傳記之後感言道:“似乎美國所有的偉大人物都誕生在狹小簡陋的木屋中。”

如果我們擁有健全的大腦和身體,再加上一個堅定不移的目標,那麼任何時候都不必悲觀絕望,不管你是如何地窮困潦倒、一貧如洗。財富和成功之門永遠向那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善於抓住和捕獲每一個機會的年輕人敞開著。你出生在肮髒陰暗的貧民窟,還是出生在金碧輝煌的豪華住所中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努力向上的願望,有探索的精神和不屈的意誌,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隻要擁有了這些,你奮勇向前的步伐,是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