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棄能克服一切困難(1 / 1)

永不放棄能克服一切困難

到了退休的時候,希拉斯·菲爾德先生已經積攢了一大筆錢,足夠頤養天年之用了,然而這時他突發奇想,要在大西洋的海底鋪設一條連接歐洲和美國的電纜。在此後的歲月裏,他開始全身心地推動這項事業的發展。建設一條1000英裏長,從紐約到紐芬蘭聖約翰的電報線路是前期的基礎性工作。紐芬蘭400英裏長的電報線路要從人跡罕至的森林中穿過,因此,整個工程十分浩大,不僅包括建一條電報線路,還包括建設同樣長的一條公路。此外,還包括穿越布雷頓角全島共440英裏長的線路,以及鋪設跨越聖勞倫斯海峽的電纜。

這樣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菲爾德竭盡全力,最終從英國政府那裏得到了資助。然而,他的方案在議會遭到了強烈反對,在上院僅以一票多數通過。接著,菲爾德開始啟動鋪設工程。電纜一頭放在停泊於塞巴斯托波爾港的英國旗艦“阿伽門農”號上,另一頭放在美國海軍新造的豪華護衛艦“民亞加拉”號上。然而,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在電纜鋪設到5英裏時,它突然被卷到了機器裏弄斷了。

不甘心失敗的菲爾德進行了第二次試驗。在這次試驗中,在鋪設了200英裏時,電流突然中斷了,船上的人們在甲板上焦急地踱來踱去,似乎死神就要降臨了,就在菲爾德先生即將命令割斷電纜、放棄這次試驗時,電流又神奇地出現了,正如它神奇地消失一樣。夜裏,船以每小時4英裏的速度緩緩航行,電纜的鋪設速度也是每小時4英裏。這時,輪船突然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傾斜,製動器緊急製動,又一次割斷了電纜。

可是,菲爾德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他又訂購了700英裏的電纜,而且還聘請一位專家設計一台最好的機器,以完成如此漫長的鋪設任務。後來,英美兩國的發明天才互相聯手才把機器製造出來。最終,兩艘軍艦在大西洋上會合了,電纜也接上了頭。隨後,兩艘船繼續航行,一艘駛向愛爾蘭,另一艘駛向紐芬蘭,最後電線被用完了。兩船分開不到3英裏,電纜又斷開了,再次接上後,兩船繼續航行,到了相隔8英裏的時候,電流又消失了。電纜第三次接好後,鋪設了2英裏,在距離“阿伽門農”號20英尺處又斷開了,最後,兩艘船不得不返回到愛爾蘭海岸待命。

此時,公眾輿論對此流露出了懷疑態度,參與此事的許多人也因此泄了氣,投資者也對這一項目失去了信心,不願再投資了。在這個關鍵時刻,如果不是菲爾德先生,不是他百折不撓的精神,不是他天才的說服力,這一項目很可能就此破產了。菲爾德決不甘心失敗,他仍然夜以繼日地工作,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於是,第三次嚐試又開始了,這次總算一切順利,全部電纜鋪設完畢,中間沒有任何中斷,幾條消息也通過這條漫長的海底電纜發送了出去,一切似乎接近成功了,但是電流又奇跡般地消失了。

這時,幾乎所有人都感到絕望了,隻有菲爾德和他的一兩個朋友還滿懷信心,正是由於這種不服輸的毅力,使他們最終又找到了投資人,開始了新一輪嚐試。這次,他們買了質量最好的電纜,由“大東方”號實施鋪設任務。一切都在順利進行,但最後在鋪設橫跨紐芬蘭600英裏電纜線路時,電纜突然又折斷掉入了海底。他們打撈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於是,這項工程又被擱淺了,而且長達一年之久。

所有這些困難都沒有嚇倒菲爾德,他又重新組建了一個新公司,繼續從事這項工作,還製造出了性能遠遠優於普通電纜的新型電纜。新一次試驗是在1866年7月13日開始的,並且順利接通,還發出了第一份橫跨大西洋的電報!電報內容是:“7月27日九點我們到達目的地,一切順利。感謝上帝!電纜鋪設就緒,運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爾德。”

此後不久,原來落入海底的電纜又被打撈上來,重新接到了紐芬蘭。現在,這兩條電纜仍然在正常運行,而且還能繼續使用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