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功所需的手段(1 / 1)

走向成功所需的手段

大多數自我實現者能對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相對獨立。既然自我實現者是由成長性動機而不是匱乏性動機推進的,那麼他們主要的滿足就不是依賴於現實世界、依賴於他人、文化或達到目的的手段,總之,不是依賴外界來實現的。換句話說,他們的發展和持續成長依賴於自己的潛力以及潛在的資源。如同樹木需要陽光、水分和養料一樣,大多數人也需要愛、安全及其他需要的滿足,而這種滿足隻能夠來自外界。但是,一旦獲得了這些外在的滿足,一旦人們內在的缺乏由外在的滿足物所填補,個人真正的發展問題就出現了,也就是自我實現的問題。

這種對環境的相對獨立意味著麵臨困難、打擊、剝奪、挫折時的相對穩定。在促使他人去自殺的環境中,這些人也能保持相對的積極和樂觀,他們也可稱為“有自製力”的人。

受匱乏性動機促動的大多數人,其主要需要的滿足:(愛、安全、自尊、威信、歸屬)隻能來自他人,那麼,他們就必然離不開這些有用的人。但是,由成長性動機推進的人實際上卻有可能被他人妨礙。對於他們來說,決定滿足以及良好生活的因素存在於個體之內,而不是社會內。他們已變得足夠堅強,能夠不受他人的讚揚甚至自己感情的影響,榮譽、地位、獎賞、威信、以及人們所能給予的愛,比起自我發展以及自身成長來說,都顯得不重要了。我們必須記住,要達到這種超然於愛和尊重的境界,最好的方法(並非唯一的方法)是事先就有完全同樣的愛和尊重的充分滿足。

自我實現者具有奇妙的反複欣賞的能力,他們帶著敬畏、興奮、好奇甚至狂喜,精神飽滿地、肆無忌憚地體驗人生的樂趣,而對於其他人,這些體驗也許已經變得陳舊。

對於自我實現者,每一次日落都象第一次欣賞時那樣美妙,每一朵花都溫馨馥鬱令人喜愛不已,甚至見過許多花以後也不會減少分毫。他所見到的第一千個嬰兒,就象他見到的第一個一樣,認為是一種令人驚歎的產物。在他結婚30年以後,他仍然讚歎他的婚姻的幸運;當他的妻子60歲時,他仍然象40年前那樣,為她的美麗而傾倒。對於這種人,甚至偶然的日常生活中轉瞬即逝的事務也會使他們感到激動、興奮、迷戀。這些奇妙的感情並不常見,它們或者隻是偶然有之,而且是在最難以預料的時刻降臨。這個人可能已經擺渡過河10次,在他第十一次渡過時,仍然有一種強烈的感受,一種對於美的回憶以及油然而生的興奮,就象他第一次渡過一樣。

研究對象們在選擇美的目標方麵存在著一些區別。一些人主要向往大自然,另一些人主要愛孩子,還有幾個人則一直主要熱愛偉大的音樂。但確實可以這樣說:他們從生活的基本經曆中得到了喜悅、鼓舞和力量。然而,他們卻不能夠從參加夜總會,或者得到了一大筆意外之財,或者一次愉快的宴會中體會到上述感受。

此外,也許還可以加上一種特殊體驗:對於我們的幾個研究對象,他們的性快感,特別是情欲高潮,提供的不僅是一時的快樂,而且還有某些基本力量的增強和複蘇。有的人是從音樂或大自然中得到這種增強和複蘇的。

或者大家隻能體驗到這種主觀色彩與新鮮具體的現實之間相通的一方麵。也許我們所說的陳腐的體驗是停止以豐富的感覺去洞察所有領域的結果,因為這些領域現在表明已不再具有優點、益處或者威脅性,否則就不能再和自我和睦相處了。

忽略了自身的幸福,往往會引起人類諸多罪惡、痛苦以及悲劇。盡管這種忽略是非邪惡的,我們輕視那些在我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我們往往用身邊的無價之寶去換取一文不值的東西,留下無盡的懊惱、悔恨和自暴自棄。不幸的是,子女、丈夫、朋友在死後比生前更容易博得愛和讚賞。其他現象,如身體健康、政治自由、經濟富強等也是如此。它們的真正價值隻有在失去以後才被認識到。

赫茲伯格對工業中“保健”因素的研究,威爾遜對聖·尼奧茲“閥限”的觀察,我們對“低級牢騷、高級牢騷和超級牢騷”的研究都表明,如果我們能象自我實現者那樣對待身邊的幸事,我們的生活將得到極大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