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2 / 3)

真正的愛,在放棄個人福祉之後才能產生。

〔俄〕列夫·托爾斯泰:《人生論》

愛屬於那些能夠公開承認自己的情感、並敢於保持自己本色的人。

〔美〕惠特曼:《培植愛的田野》

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中〕魯迅:《彷徨·傷逝》

愛的法則,即是犧牲的法則。

〔中〕李大釗:《李大釗文集》

愛總是和某種忘我精神聯係在一起的……

〔中〕王蒙:《“人性”斷想》

愛就是喪失理性。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世界上隻有一條真理:就是相愛。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愛是一種喪失,一種絕念。當把所有的愛都付給對方時,也就是你最富有之時。

〔德〕庫果:《庫果全集》

愛雖給你加冠,它也要將你釘在十字架上。它雖栽培你,它也刈剪你。

〔黎〕紀伯倫:《先知·論愛》

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就是病人的靈丹妙藥。

〔科威特〕穆尼爾·納素夫

愛既能夠讓人去做偉大的道德教育,也能引發人為實現某種大野心而幹出難以想象的殘虐行為。

〔日〕今道友信:《關於愛》

當我們愛別人的時候,我們也希望別人愛我們。

〔法〕盧梭:《愛彌兒》

愛人者不被人愛是不幸的。

〔法〕雨果,引自《雨果傳》

要想得到別人的熱烈之愛,自己也應該熱烈去愛人。

〔法〕左拉:《勞動》

愛著某個不再愛你的人是極其困難的,但比這更糟的是你不再愛的人卻依然愛著你。

〔法〕喬治·庫特林:《喬治·庫特林的哲學》

愛是在愛的人的心裏,而非在被愛的人的心裏。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所謂的愛,並非是彼此間相互的凝視,而是一起凝視同一個方向。

〔法〕安東尼·艾修貝禮:《人類與土地》

當一個人想象著他所愛的對象感到快樂或痛苦時,他也將隨之感到快樂或痛苦。愛者所受快樂或痛苦的大小和被愛的對象所感到的快樂或痛苦的大小是一樣的。

〔荷〕斯賓諾莎:《倫理學》

愛甚至可寬恕被愛的情欲。

〔德〕尼采:《快樂的科學》

被人愛和愛別人是同樣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夠受用一輩子。

〔俄〕列夫·托爾斯泰:《哥薩克》

被愛和愛都需要勇氣,……

〔美〕弗絡姆:《愛的藝術》

愛除自身外無施與,除自身外無接受。

〔黎〕紀伯倫:《先知》

愛別人必為別人所愛。不被對方所愛,是因為善意不夠。

〔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語》

愛假使過於強烈,就不會地久天長。

〔英〕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

一旦你確實需要愛,你就會發現它正在等待著你。

〔英〕王爾德:《深淵裏的呼嚎》

在個人的渺小狹隘的自我已被法製消滅的這個地方,每個人愛任何別人,真像愛他自己。

〔德〕費希特:《人的使命》

希望了解和重新體驗他人的童年生活,這是一種明確無誤的愛的信號。

〔奧〕切薩雷·帕韋澤:《生活的職責:日記》

必須經過痛苦才能得到愛。

〔美〕史沫特萊:《大地的女兒》

愛在愛中滿足了。

〔黎〕紀伯倫:《先知·論愛》

愛不占有,也不被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