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紀伯倫:《先知·論愛》
從來沒有思考過愛的人大概是沒有的。
〔日〕今道友信:《關於愛》
愛所有人顯然是不可能的。
〔愛爾蘭〕伊麗莎白·鮑恩:《心之死》
愛和信仰一樣,沒有行動就是死的。
〔蘇〕高爾基:《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
然而,愛是必須沒有憐憫的,因為憐憫是虛假的愛。
〔蘇〕高爾基:《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
沒有創造的愛隻不過是溺愛。
〔日〕池田大作:《女性箴言》
崇尚虛榮或外觀,則往往會放過真實的愛。
〔日〕池田大作:《女性箴言》
愛的渴求會變成愛的焦灼,有時會將人推入萬丈深淵。
〔日〕池田大作:《女性箴言》
愛在心底的是深的,專疼表麵的是假的。
〔中〕柔石:《為奴隸的母親》
愛與恨不能共居。
〔英〕莎士比亞:《克魯麗絲受辱記》
愛和恨本身並不是自足的,也不停止在它們所產生的那種情緒中,而是把心靈帶到更遠的對象上。
〔英〕休謨:《人性論》
愛常常比恨更為強有力得多。
〔英〕狄更斯:《雙城記》
我們的心有如一座情感的礦山,愛是黃金,恨是鐵。
〔法〕巴爾紮克:《貝姨》
愛與恨,在不斷見麵的人心中必然是不斷加強的,他們時時刻刻會找到借口越來越愛,或者越來越恨。
〔法〕巴爾紮克:《都爾的本堂神甫》
既然因為恨與愛的本身就是表示痛苦或歡樂的情緒,由此可以推知,恨或愛愈大,則由恨或愛而起的努力、欲望或衝動同樣也愈大。
〔荷〕斯賓諾莎:《倫理學》
深深的愛上,並不就是愛,因為即使一麵憎惡,一麵也照樣能深深愛上。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卓夫兄弟》
不能恨就不能真摯地愛。必須把靈魂分成兩半,一定要透過恨才能愛。
〔蘇〕高爾基:《列寧》
自私與自愛遠不是一回事,實為水火不相容的對立物。自私者不是過於自愛,而是缺少自愛他實際上恨自己。
〔美〕弗羅姆:《愛的藝術》
愛情和怨恨往往是同時存在、形影不離的。有時愛得真摯,便恨得真切。情人恨所愛的人不改惡習,慈母恨孩子不成材,其恨包含著深情的愛。
〔科威特〕穆尼爾·納素夫:《願你生活更美好》
不能憎人,也將不能愛人,憎的極境也就是愛的極境。
〔中〕巴人:《巴人雜文選》
用樸質的心來愛別人,也用那純真的心來憎恨。
〔中〕靳以:《紅燭》
憎恨是要加害於別人並繼續增加與擴大的一種欲望。
〔古希臘〕芝諾:《論感情》
悔恨是過去的毒藥。
〔英〕夏洛蒂·勃朗特:《簡·愛》
恨是精神所引起的、促使心靈願意與對它顯得討厭的對象分離的一種心靈的情緒。
〔法〕笛卡兒:《心靈的感情》
一個人向感情的高峰攀登,可能中途休息,從怨恨的險坡往下走,就難得留步了。
〔法〕巴爾紮克:《高老頭》
憎恨是不要報酬的。多麼可怕的字眼。這是說憎恨本身就是償報。
〔法〕雨果:《笑麵人》
懷恨的人,恨必反報於他。
〔德〕貝多芬:《貝多芬語錄》
憎恨比任何其他的事情,如勤奮工作,疾病或正常的憂慮,會燒毀更多的精力。
〔美〕戴爾·卡耐基:《智慧的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