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1 / 1)

恩怨

怨恨是一種傳染病,如果家庭中有人得了這種病,那麼,全家所有的人都會染上它。

〔法〕巴爾紮克,引自《婚姻的心理學》

忘恩負義永遠是一種弱點。我還從來沒有見過有才幹的人是忘恩負義的。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感恩和背信不過是同一行列的首尾兩端。

〔美〕馬克·吐溫:《傻瓜威爾遜》

德無細,怨無小。

〔中〕劉向:《說苑·複恩》

仇邊之弩易避,而恩裏之戈難防;苦時之坎易逃,而樂處之阱難脫。

〔中〕洪應明:《菜根譚》

處怨易,處恩難。

〔中〕申涵光:《荊園小語》

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中〕左丘明:《左傳·文公五年》

放於利而行,多怨。

〔中〕《論語·裏仁》

愛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

〔中〕《管子·樞言》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

〔中〕荀況:《荀子·勸學》

多許少與者怨。

〔中〕張商英:《素書》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

〔中〕史典:《願體集》

人的心理是:難得收到的禮,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認為是應享的權利,臨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

〔中〕傅雷:《傅雷家書》

我痛恨人們的忘恩,比之痛恨說謊、虛榮、饒舌、酗酒,或是其他存在於脆弱的人心中的陷入的惡德還要厲害。

〔英〕莎士比亞:《第十二夜》

以怨報德的人應該是人類的公敵,他對待人類可能比他對待自己的恩人還要惡毒,因為世人沒有施恩於他,這樣的人根本不配活在世上。

〔英〕斯威夫特:《格列佛遊記》

人們往往忘記善行和惡舉,甚至還會憎恨自己的恩人或是停止憎恨自己仇人。對他們來說,報恩或報仇的需要就像是他們不情願服從的暴君。

〔法〕拉羅什福科:《道德箴言錄》

如果我們遇到一個受過我們恩德尚未報答的人,我們馬上就會想到他所欠的債。可是當我們遇到一個我們受過他的恩德但尚未報答的人,我們卻常常想不起我們所欠的債!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中〕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不怨天,不尤人。

〔中〕《論語·憲問》

不念舊惡,怨是用(以)希(稀)。

〔中〕《論語·公冶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中〕《論語·憲問》

與不期眾少,其於當厄;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

〔戰國策·中山策〕

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

〔中〕張商英:《素書》

人有思於我,自當銘心,傳之世世,不可忘報。一切仇怨,不但自家當忘,亦不可示子孫留筆劄。

〔中〕朱國禎:《湧幢小品》

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

〔中〕洪應明:《菜根譚》

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中〕洪應明:《菜根譚》

若將恩報冤,如湯去潑雪。若將冤報冤,豺狼重見蠍。

〔中〕馮夢龍:《醒世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