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與判斷時起紛爭,盡管二者如夫妻互助互尊。
(英)蒲柏:《批評論》
精明的人是精細考慮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細考慮他人利益的人。
(英)雪萊:《告愛爾蘭人民書》
如果智慧的擁有者不善於合理、謹慎地利用它,那麼對其本人來說,智慧就是危險的武器。
(法)蒙田:《隨筆集》
智慧最明顯的標誌就是恒定的歡快,它的境況有如目外的景物:永遠的寧靜。
(法)蒙田:《隨筆集》
智慧最後的結論是:生活也好,自由也好,都要天天去贏取,這才有資格去享有它。
(德)歌德:《浮士德》
智慧隻存在於真理之中。
(中)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故意思考的場合,智慧受意誌的領導,由意誌指定問題,智慧完全不得自由。
(德)叔本華:《意誌與觀念世界·論天才》
沒有那個年齡該有的智慧,就有那個年齡該有的一切痛苦。
(德)威克林:《詩集》
智慧願我們——勇敢、無憂、矜高、剛強,她是一個女人,永遠隻愛著戰士。
(德)尼采:《查拉圖斯拉如是說》
我的智慧像一塊火鐮,必須把它敲在石頭上才能冒出火花。
(俄)茹科夫斯基,引自《俄國文學史》
當我們得到理解的時候,智慧是不會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濺出無數火花。
(俄)馬爾林斯基:《考驗》
智慧並不產生於學曆,而是來自對於知識的終生不懈的追求。
(德)愛因斯坦,引自:《愛因斯坦談人生》
智慧如同大海,人們不知道它的深淺。
(阿拉伯)伊本·穆加發:《卡裏來和笛木乃》
智慧不僅是創造文化、獲得幸福的原動力,同時也切不可忘記它又是產生破壞,把人推向悲慘和苦惱的深淵的原動力。
(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語》
在凡人的智慧所不能窺知之處,有著宇宙的韻律和人類生命的波動,還可看到因它們與我們生命的協調與否而造成的人生的幸與不幸。
(日)池田大作:《女性箴言》
為一身謀則愚,而為天下謀則智。
(中)蘇洵:《市政》
愚者人笑之,聰明者人疑之。聰明而愚,其大智也。
(中)呂坤:《呻吟語·修身》
智是謀之本,有智才有謀,所以智比謀更重要。
(中)鄧拓:《智謀是可靠的嗎?》
智慧比知識更重要,恰如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中)趙鑫珊:《哲學與當代世界》
智慧是不會貶值的。
(中)俞吾金:《思考與超越》
需要精神生活越多的人,其智慧越高。
(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
智慧有三果:一是思慮周到,二是語言得當,三是行為公正。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橫衝直撞隻是個粗夫,以逸待勞才算真有經驗的戰士。
(英)莎士比亞:《亨利五世》
智者寧可防病於未然,不可治病於已發;寧可勉力克服痛苦,免得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英)托馬斯·莫爾:《烏托邦》
在這個世界上關鍵不在於了解人,而在於時刻都要比你眼前的人機敏。這一點可以在每一個集市和每一個江湖騙子身上得到證明。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有智慧的人決不嚐試太大的而與他的能力不相稱的事,也不嚐試不會做的,或是差不多不會做的事。
(美)愛默生:《保守黨人》
上智不處危以律幸,中智能因危以為功,下愚安於危以自亡。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可不察。
(中)範曄:《後漢書·吳蓋陳臧列傳》
人的智慧,總是在不斷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中而真正表現出來的。
(中)馮定:《平凡的真理》
為了達到目標,暫時走一走與理想相背馳的路,有時卻正是智慧的表現。
(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
愚人通過不幸而得智慧。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在青年中有聰明才智的人,而在老年中也有愚蠢的人;因為其實並不是時間,而是適當的教育和天然的稟賦教會人思想。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是宙斯引導凡人走上智慧的道路,因為他立不了這條有效的法則;智慧自苦難中得來。
(希臘)埃斯庫羅斯:《悲劇二種》
那腦袋裏的智慧,就像打火石裏的火花一樣,不去打它是不肯出來的。
(英)莎士比亞:《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智謀出於急難,巧計出於臨危。
(英)莎士比亞:《維納斯與阿都尼》
學問或許能由勤奮得來,而機智與智慧卻有賴於天賦。
(英)約翰·塞爾登:《圓桌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