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一群懷揣夢想的年輕人集合在山東傳媒職業學院播音主持係豪邁地開始創業;兩年後,還是這群年輕人竟交上了一份令人自豪的答卷——一部自己編寫的教材。這部教材即將付梓並囑我為序。作為他們中的一分子,感奮之餘寫上幾句話,也算是對年輕人的獎掖。是義務,更多的是責任。

播音主持專業教學自20世紀60年代濫觴於北京廣播學院,得益於一代代播音教學崗位巨擘、大師、前輩、同儕的矻矻致力,薪火相傳,而今已邁入枝繁葉茂、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盛年。現如今,播音主持學術理論大架已然形成,同業人在科學承繼中前瞻、出新與發展,一批又一批播音主持人才走出象牙塔,在廣播電視一線揮灑著智慧和才情。這是廣播電視事業興旺發達之兆跡,也是播音主持後備人才培養之方略。廣播電視事業發展正未有窮期;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亦跨越常往,繼續抒寫著一代風流。瞻前顧後,於今天在播音主持崗位上奮爭了35個春秋的我輩,欣然中自是慨當以慷。後浪推著前浪走乃社會發展之必然,順天應人,傾其全力扶掖晚生,給他們一些善意、實用的提醒當是為序之初衷和向望。

播音主持創作基礎表達,是播音主持專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業內人士將它形象地稱為“內外部技巧”。其前的普通話語音和播音發聲教學是它的前提和基礎,其後的文體、語體教學又以它為前提和基礎。這裏不僅僅有技術手段和藝術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規劃並沿循一條正確的道路和思路去創作前行,它影響學生的不僅是幾年,而是整個業務生命的始終。這本《播音創作基礎訓練教程》是播音主持係年輕教師們根據教學感悟和心得於一年之內攢集起來的,從訓練手段、方法、體例方麵對原已定型的理論進行了部分拆解和組合,對訓練材料嚴格甄選,使其既彰顯出播音主持創作理論的豐富性、完整性,又不失科學性和規範性。當然,作為一門專業訓練課程,其係統性、科學性、實用性效果如何,必然有個不斷修正提煉、去蕪存菁的過程,尚待教學實踐的檢驗。但既然我的同事們有勇氣將其與教學同行共享並求教於方家,首先表明這幫可愛的同事們對於專業的敬畏、熱愛和追求,同時也表明播音主持教學後繼有人、前程無虞了。

“山傳”播音主持係的專業建設剛剛起步,各項專業教學活動方興未艾、如火如荼。不久,這幫年輕人又會幹出些啥大“動靜”來也未可知!還是多點信心把它交給時間和歲月吧……

是代序。

張涵

2011年3月8日

(張涵:山東傳媒職業學院播音主持係主任、教授,山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播音指導,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播音主持委員會副會長,山東省廣播電視協會播音主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審專家,山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廣播電視係統播音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執行委員,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山東考區主考官,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

教材使用說明

播音創作基礎主要是針對播音創作的內外部技巧進行理論概述和實際訓練。內外部技巧主要包括內部技巧——情景再現、內在語、對象感和外部技巧——停連、重音、語氣、節奏,我們通俗地稱之為“內三外四”。本教材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稿件的播讀訓練,掌握播音創作中內外部技巧的運用。

本教材需結合張頌教授的《播音創作基礎》(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來使用。張頌教授的這本專著為播音創作建構了科學的理論框架,對播音創作的基本理論進行了詳盡的闡述,我們的教學正是在科學的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

本教材每章第一節的理論概述隻是對這一章所涉及知識點的簡要介紹,這一節的設置主要是便於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查找知識點,具體的創作理論還需要認真學習張頌教授的《播音創作基礎》。

播音創作基礎課程在專科中一般安排在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在本科一般安排在第二學年的第一學期,采取大課和小課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共128課時,其中大課20課時,小課108課時。建議每周開兩次課,每次課4課時,128課時會在16個教學周進行完。每一章節大課小課的課時分配見下表:課時分配表

本表是按照16個教學周,每周8課時安排。可以集中上完所有理論課再上實訓課,也可以講一章理論大課後進行實訓,而後再講一章再實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