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怎樣做才能幫助這些用錯誤方法來追求優越感的人呢?如果我們認清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類的通性,那麼這件事情便不難。知道了這一點,我們便能設身處地,同情他們的掙紮。他們所犯的惟一錯誤是他們的努力都指向了生活中毫無用處的一麵。在每件人類的創作之後,都隱藏有對優越感的追求,它是所有對我們文化貢獻的源泉。人類的整個活動都沿著這條偉大的行動線--由下到上、由負到正、由失敗到成功--向前推進。然而,真正能夠應付並主宰其生活問題的人,隻有那些奮鬥過程中,也能表現出利人傾向的人,他們超越前進的方式,使別人也能受益。如果我們依這種正確的方向來對待人,我們便會發現,要他們悔悟並不困難。人類所有對價值和成功的判斷,最後總是以合作為基礎的,這是人類種族最偉大的共同之點。我們對行為、理想、目標、行動和性格特征的各種要求,都是它們應該有助於人類的合作。我們絕不可能發現一個完全缺乏社會感覺的人、神經病患者和罪犯也都知道這個公開的秘密。這一點,可以從他們拚命想替他們的生活樣式找出合適的理由和把責任往別處推等行動中看出來。可是,他們已經喪失了往日生活中有用的一麵前進的勇氣。自卑情結告訴他們:“在合作中獲取成功是沒你份的。”他們已經避開了真正的生活問題,而和虛無的陰影作戰,以向他們自己重新肯定自己的力量。

做生活中的成功者

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總是期望最美的生活,你將受益無窮。不要總是一臉的階級鬥爭,好像別人都欠了你什麼,讓人覺得你受了天大的委屈,似乎世界上的苦難都讓你一個承擔了。

開開心心做你的事業吧,這樣你就會站得更高、看得遠。如果希望取得偉大的成就,你就應該踏踏實實地準備,全身心地投入,堅持不懈地努力,以實現最終目的。

那些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心浮氣躁的人,是幹不成大事業的。他們隻能看見眼前有限的收獲,不想探視前方,也就不會有遠大的眼光,收獲更大的成果。

一個高瞻遠矚、希望成就大業的人,總是在不斷進步,擴充知識,完善自我,敞開生活之門,力爭比別人更堅強、走得更遠。他有著超乎尋常的毅力,推動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爭取最完美的結果。

在年輕人成功的道路上,一個最大的障礙物是這種錯誤的想法:認為成功隻屬於天才,而天才是先天注定的。誠然,一粒芥茉種子即使條件優越也不會發芽生長。但是,不能因為成不了高大的橡樹,不能長得像橡樹那樣高直,就自甘沒落,懷疑自己的能力,就恍恍惚惚、渾渾噩噩地度過一年又一年,那就太愚蠢了。不錯,橡樹種子終究要成長為橡樹,而不會成長為鬆樹,但是,世界上被稱為天才的人卻不一定都會成就天才的事業,英國畫家雷諾茲曾斷言:“天才是一種超越固有藝術規則而能創造完美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不能靠期望和等待培養出來的。”

有些年輕人對成功的另一種誤解是:那些想像力豐富和才華出眾的天才人物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實任何天才都出於勤奮,沒有勤奮的工作和刻苦的鑽研,任何人都不可能成功。隻有盡早在大腦中消除忽視勤奮的思想,才能越做越好。

並不是每個成功人士都能說出自己執著追求事業,並把精力全部集中於一點的原因。大多數人還是覺得似乎有一種說不清的力量在牽引著他們,而他們也隻不過是順應心意做事罷了。

起初,沒有誰能真正看清希望達到的目標,就像馬拉鬆比賽一樣,剛起跑時,每一個運動員都看不見終點在哪裏,他們所能看到的隻是前麵不遠的路。他們不是靠天上的月亮指引方向,而是靠手中的燈籠照亮腳下的路,尋找方向,這樣他們便能信心百倍地一直跑下去。盡管遠處的景象一片漆黑,但永不熄滅的燈籠會一直讓他們看清腳下的路,這個道理應該不難理解。

如果我們已經確立了一個適宜的目標,並已經走在了通往這個目標的正確道路上,那我們就不應該再費心思去計劃未來遙遠的路,以免影響現在的腳步。要知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正所謂一心不可二用,我們不可能同時采取多個步驟,那樣步調不一致,是不會走遠的。

如果用一攬子方案來解決生活中的全部問題,就會因貪多求快而產生消化不良的反映,最後什麼事情都解決不好。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天,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件事,不總想著將來一定要怎麼樣,我們的激情反而會高漲,精神反而會更加飽滿,反而容易取得更大的成績。這種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才是符合常理的、正確的,隻有積極向上、堅持不懈地追求更高的理想,才能使我們的意誌更堅強,品格更高尚,視野更寬闊,思路更敏捷。

無論你想自主創業,還是想從事某種職業,你必須用心去做,有自己的思想。要堅信,隻要付出努力,就一定會取得進展。這是一種令人始終充滿力量的品質,它很難說得清楚,但的確很神奇。

一個人信心十足還是奴役性十足,我們一下就能分辨出來。因為誌向遠大的人總散發出一種特殊的魅力,他們有著不同尋常的品格,無論他幹什麼,擔任國會議員還是做一個木匠,他都能幹出點名堂來。

美國作家梭羅說:“你相信一個人勤勤懇懇地工作生活最終會一無所獲嗎?如果一個人堅持不懈地奮鬥,他會得不到回報嗎?隻要他表現出不畏艱難困苦的英雄氣概、寬以待人的廣闊胸懷、追求真理的勇氣、誠實守信的品質,他就會全麵提升自己。難道這些努力會白白浪費了嗎?”

許多人在自己的心中築起一道自我封閉的銅牆鐵壁,用肮髒的思想、低俗的生活理念、怪僻的生活方式,把自己與幸福多彩的生活隔絕起來。築就這道牆壁的材料就是一種錯誤的思維習慣。這種習慣導致的後果隻能是:冷嘲熱諷、吹毛求疵,隻能看見社會的陰暗麵,看不見生活的美好。這些人總是憂心忡忡、情緒暴躁,杞人憂天。這道牆壁太高太嚴密了,外麵的陽光照不進來,裏麵的人也看不見外麵的光明。

一個人整個的生活都是在生活理念的指導下進行的。生活理念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動機和行為方式,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如果一個人思想單一,情調低下,生活質量也就低劣;反之,則會生活得豐富多彩,享盡人間幸福。

根據這一生活理念,每個人的人生目標會與之相對應,從中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品格和修養。

我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可以從這一理念中知曉;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征,也同自己希望的那樣。在言行舉止中,處處都能反映出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和計劃。這些思想看起來像是無意識的表現,或隨意寫下幾個字,或是順口閑聊,沒有經過細細琢磨,但卻直接影響著日常生活,從各個方麵展現著一個人。

開設學校,普及科學知識,意在消滅愚昧無知,提高人口素質,塑造真正文明的人。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每個人在生活初始就應該選擇一個高遠的生活理念。

要經常反省自己,鞏固堅定積極的生活理念,為事業的成功保駕護航。人性就像對環境要求苛刻的花草,在溫度適宜,陽光普照和雨露的滋潤下,才會正常生長,否則就會枯萎。一個人的靈魂在歪曲、自私、齷齪的環境裏,會變得腐朽不堪,貪欲往往會毀滅一個人的心靈。

一個人初入社會,年輕氣盛,想緊緊抓住身邊的每一種東西,這是正常現象,但是,這種熱情應該適可而止,過分膨脹會衝昏頭腦,以至無法抑製,最終會徹底摧毀原有的敏銳和直覺。然而,往往年輕人並不去考慮這些。如果哪一個總是打自己的小算盤,想利用別人,他就會在無意中封閉自己的心靈;若能開朗豁達,培養正確的生活理念,並使其指導自己的生活方麵,就一定會收獲頗豐。

如果一味地向年輕人灌輸如何見機行事,如何蒙混過關,或是如何抓住他人的弱點為自己創造有利條件,教他們養成拜金主義思想,那就等於在年輕人的頭腦中種下了一粒思想的毒種。這種教育觀念隻會讓年輕人把他人看作是自己向上爬的台階,不惜踩在別人的肩上,甚至把別人的不幸當作自己的墊腳石。這樣的教育隻會培養出腐敗的殘渣,毒害年輕人的心靈。

教育的最理想目標就是塑造德才兼備的高質量人才,因此,不但要讓年輕人精明幹練、思維敏捷,還要讓他們擁有豁達的心胸、理智、仁愛,懂得忍耐。

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把這些作為生活的基本準則。他必須明白,別人並不是為了他而存在的;他還應明白,互利互惠才是人際交往的最高準則。如果教育沒有使人認識到這些不能給人以輕鬆與快樂、和平與力量,那麼這就是失敗的教育,是應該改進或淘汰的教育。

生活不同於經商,經商是以賺取到金錢為成功標誌,而生活則非如此,二者迥然不同。許多人並不是商業領域的佼佼者,但卻是生活中真正的成功者。因為他們有著更高的信仰、更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更多彩的內心感受。不管處於何種境況,他們都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抓住每次機會,並表現出最佳狀態。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他們對朋友以誠相待,即使被誤解,他們也會表現出寬宏大量。或許這樣的人在物質上並不富有,但他的精神財富卻是不可估量的,人們往往稱他們是生活中的成功者。

很多人以為自己賺取了可觀的財富,也就理所當然地擁有了生活中的一切,殊不知他們在這樣的奔波中,恰恰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他們認為有了錢就可以購買到生活中的任何東西,但是精神生活卻是用錢買不到的。失去了高尚的情操,那些財富不過是嘲諷的素材:物質殷實,靈魂空白;金錢的富翁,精神的乞丐。有教養的人不是低級的動物,單調地生存並不是生活。隻滿足於吃穿的人根本不算一個全麵發展的人。培養審美的能力,滿足對真善美的追求,期望提高生命質量的本能都是十分必要的。與食物相比,這些東西顯得更重要。我們的心靈就像草木一樣,渴望向天空中極力生長。

當看見年輕人充分利用假期和休息時間,努力學習,充實自己時,看見他們抓住一分一秒提高業務水平時,我們可以肯定,他們在積累財富。這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當看到年輕人全神貫注、盡心心力時,當看到他們努力抓住機會完善自我時,我們沒有理由懷疑他們不會獲得巨大的成功。

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充實的人永遠是富足的。如果你為人和善,心地善良,願意為困難的人隨時付出一切,重燃他們對生活的希望,提高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那麼你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充實,越來越美好。

這種財富永遠也不會消失,大火燒毀不了,洪水也衝不走,更不會發生經濟危機。這是人性之美的體現,就像真金不怕火煉一樣,人類本身的優秀品質不怕惡意中傷、肆意詆毀,更不怕栽贓陷害。

不要自我貶低

自我貶低、自我責備是最具殺傷力的壞習慣之一。不少人經常以這種方式傷害自己,他們似乎有種把自己看得越渺小、越一無是處才越踏實、越心安的感覺。與別人相對比,他們寧願自己是一根稻草,柔軟無力。

養成這種自我貶低的壞習慣,在很大程度是受到了教堂和教會的影響。每當做祈禱或做彌撒時,牧師都會告誡人們要自我反思,救贖自己的罪惡。於是,人們常認為自己做了某些壞事,是一個罪人,應該受到懲罰。人們還常常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渺小的可憐蟲,而不是一個高貴的人,更不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主人。神職人員和做禮拜的人常向牧師懺悔,自己是多麼微不足道、多麼無能,他們不敢理直氣壯地說出自己應有的、高貴的權利,也不敢正視自己高尚的人性,隻是不停地懺悔、哀歎、自我貶低。

人類是這個世界的主人,應該挺起胸膛,昂起頭站立於天地之間,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

《聖經》和基督教精神的最大弊端就是極大地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使人不敢追求應得的權力和利益。一個父親如果總是以謙卑和自我貶低的心態過日子,並要求他的兒子也這麼做,他會怎樣認為自己的兒子呢?他會認為隻有這樣兒子才能真正獲得尊嚴和完美的人性,殊不知他這是在害兒子,是對兒子的一種犯罪。

自我貶低這種壞習慣的腐蝕性極強,它會毀壞一個人的性格,摧殘他的自信心,扼殺他的獨立性,使他完全成為一個傀儡,整天萎靡不振、意誌消沉。

自我貶低還會侵蝕人的審美能力,使人看不到和諧生活的美,也感受不到美的存在。真正的紳士從沒有低頭的念頭,總是從容不迫地麵對生活,麵對一切。但有些人好像對自我輕視的生活已經習以為常,他們躲躲閃閃,不敢正視社會和人生。他們不論走到哪裏,總是站到最後一排,或者躲在角落裏逃離人們的視線。在人的潛識裏,的確存在著這種令人鄙視的弱點。人們喜歡那些勇敢的人,他們直立在人群中,思想獨立,精神自由,過自主的生活,稱自己是生活的主人。

愛默生曾說過:“如果一個人不自欺,別人無法欺騙他。”你堅信自己的品格和人性,就不會自欺欺人。能夠正確地評價自我積極地麵對生活,就可以不斷塑造自己的優秀品格。

要知道,自我輕視的心態永遠也造就不出真正的男子漢。當然,建立在博學多才、精明幹練和誠實守信上的自信,與建立在自吹自擂、心浮氣躁基礎上的個人英雄主義,有著天壤之別。自信可以讓我們充滿熱情,理性地做自己的事,而個人英雄主義則令人鄙視,終將一事無成。一個人能夠自重,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可以為生活保駕護航,不但能夠及時有效地糾正錯誤傾向,還可以在人生之路上避免頭腦發熱,導致失敗。一個有自尊心、自信心的人是不會自甘墮落的,與人交往時也不會使用下流的手法,更不會與人同流合汙,進行肮髒的交易。任何物質的東西都可以放棄,惟獨自己生命的尊嚴不能鬆手,必須死死地抓住。

敢於正視自己

完全肯定自我、忠實自我,是一個人最可寶貴的品質。對於自己高尚的行為敢於說對,同時麵對負麵的行為,也能坦然地承認錯誤,這種敢於正視自我、實事求是的品格比世上任何東西都珍貴。媒體或公眾對你的評價並不重要,隻有你自己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

社會上有一些所謂的成功人士,頻頻出現在媒體宣傳廣告上和公眾場合,受到人們的關注,被街坊鄰裏高看一眼、尊敬有加,可實際上,他們卻是地地道道的騙子,長期身處魚龍混雜的環境裏,心靈已被毒素侵蝕。每每想到自己是如何掙得那些財富,如何取得表麵上的成功,他們就會發抖、心神不寧,每當他們走進自己的工廠或公司,那一張張灰色的臉、骨瘦如柴的身軀和食不裹腹的員工,似乎都在斥責他,員工的血汗正慢慢為他鑄就金山。在他們凶神惡煞般的壓迫下,工人們忍受著非人的折磨,他的金山則越來越高。

這樣的人根本不算真正的成功,社會也不會認可他們的貢獻,他們隻是一個真正的失敗者,所取得的財富是用別人的痛苦和生命換取的。他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斷送了無數年輕人的前途。

如果一個人在心底裏無法完全肯定自己,那他即使擁有了金錢和地位,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總之,你必須肯定自我,這非常重要。如果你在任何情況下,都對自己充滿信心,就不會有不滿意的念頭。無論你腰纏萬貫,還是一無所有,無論你一帆風順,還是屢屢受挫,一定要在心中鑄起一座堅強的堡壘,護佑自己。

哪怕對自己產生一點點不滿,對自己要做什麼,將向何處有些許猶豫,或對自己稍微顯出不自信,都極具破壞性。也許你不以為然,可事實上,你的心態已經出現了問題。你必須即刻做出糾正和彌補,想辦法擺脫煩惱和憂慮的糾纏,切不可渾渾噩噩度日,向消極情緒妥協。如果你不能快刀斬亂麻,藕斷絲連,讓消極情緒緊緊地束縛住自己,是極其危險的。要像與驟風抗爭的海員那樣,為了讓航船按自己的意願行進,必須用盡全力控製住船舵,若船隻因失控而撞上了岩石或暗礁,其後果不言而喻。遊戈在生活之海的你也是一樣,如果你向悲觀失望妥協,就會觸到生活的暗礁,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誠實守信是自我肯定的法官。在良心的審判台前,虛偽的人是無法肯定自我,為自我辯護的。哪怕偏移誠實和正直隻一點點,也不管欺騙和虛假的成分多麼微小,實際上你已經在胡亂擺動生命的舵把了,如果你執意如此下去,就不會安全抵達成功的彼岸。

如果一個人不是昧著良心做事,就不會往禽肉裏注水充當好肉賣,把人造毛當作羊絨,把900克算作2斤,也不會慢慢悠悠拖延時間,幹麵子活,欺騙老板。

假如能保持自我讚許之心,無論你失去多少財富都依然富足。你可能掙了一座金山,也可能乞討度日;你可能身居豪宅,也可能棲息草屋;你可能一身名牌,也可能衣衫襤褸;你可能出入坐車,也可能安步當車;你可能朋友滿天下,也可能是孤家寡人;你可能敞開胸懷擁抱世界,也可能緊鎖心扉,但是,隻要你確信自己正直無私,隻要你熱愛自己的生活,並真誠地麵對它,問心無愧,你就會得到快樂,就會迎來陽光普照,這就是真正成功的生活,盡管別人認為你是失敗者,也無關痛癢。

很多住豪宅,開名車,出入高級賓館,盡情享受生活的大款,都希望用金錢哪怕是全部財富來換取自我讚許之心,然而,這種發自心底的自我稱讚是無價的,是用金錢換不來的。

一個人,無論他有多麼貧窮,隻要他有進取心,肯向前邁步,即便是一小步,他的生活也是健康向上、充滿希望的。但是,一旦他停止腳步,不再有進取心,那他的生活就會變得毫無生氣,平平庸庸。

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的物體都遵循著萬有引力規律,隨便擲一個石塊,它就會永遠地沉睡在地下,但是種下一粒橡樹種子,則情況有所不同,它可以破土而出,成長為參天大樹。這是因為,在橡樹種子內部有一種更強大的力量,可以穿越地球引力。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會盡力向上,對於人來說,心中應該有一股進取的力量,推動自己自由健康地發展。真正的人應該胸懷大誌,努力完善自己,而不是一心向錢,鑽進錢眼裏去。

一個人在沒有實現願望之前,他的身心是不會健康成長的。如果他竭盡全力,而不是利用歪點子取勝,那麼即使取得的成果再小,他也會心滿意足的。如果你想為私利而犧牲人類最高貴的品格,那麼,那發自心底的最強音會不斷地提醒你。這對塑造自己的性格,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不亞於一劑良藥的作用。滿足的心態、完美的情感、健康的精神不是天生就會有的,更不會於悲觀的生活中獲得。

盡管一個人行事小心謹慎,可謂神不知鬼不覺,可一旦做了有違良心的事之後,還想保持正直的品格,那就是妄想了。一個原本紮實肯幹、思想正派、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為了滿足自己日益膨脹的物欲,不惜上下連合,製造陰謀,采取各種欺騙手段,壓製或擺布別人,看到這樣的人慢慢滑向深淵,真是既心痛又可惜!

無論一個人受到過多少教育,從工作中學到了多麼高超的技術,或是從所見所聞中悟出了多麼深刻的東西,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他是從日常生活中,從人際交往中,從那些被稱為文化的東西中,吸取了許多養分。如智慧或愚昧,真善美與邪惡醜,語言的精煉或語句含混,高尚或低俗等等,生活的潛移默化對一個人的影響最大。

英國著名科學家蓋基說:“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層與自己身份相符的保護色,身份改變保護色也會隨之改變,就像樹上的雨蛙,身體的顏色會隨著樹葉顏色的變化而變化,或像阿爾卑斯鳥,隨季節變化長出不同顏色的羽毛。有的人就像冬季裏的寒風,無情地吹毀早春的花蕾,對待他人心狠手辣;有的人則好大喜功,一點點讚揚就飄飄然上了天,你若問他們是否感到羞愧和恥辱,他們會嚴肅地告訴你,這是和別人學的。另一方麵,為了追求名利,他們往往會效仿一些不好的東西,然後還理直氣壯地說,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當然,也有例外的人,隻是少之又少而已。往往我們隻是一麵鏡子,隻能反映出我們所看到的生活--陰暗或陽光的一麵,或者是一個回聲筒,把我們所聽到的東西再回放一遍。如果說學壞既快又容易的話,值得欣慰的是,人類向好的方麵學習的速度也是如此。許多人就是因為崇拜高尚的人而培養出與其一樣的美德的。著名牧師菲利浦斯周圍的人,多少都會從他那裏學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一名布朗大學的學生說:“雖然我很少有與著名曆史學家安德魯教授當麵請教的機會,但是從他的著作裏,我獲益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