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對於你們的這種依賴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糾正,發展下去就有可能形成依賴型人格障礙。因為依賴心理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它會對中學生個人獨立人格的完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力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人總是要獨立生活的,依賴性過強的人在需要獨立時,可能對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內心缺乏安全感,時常感到恐懼、焦慮、擔心,很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反應,這些都會影響到身心健康。而且,通過生活中的例子我們也發現,依賴性較強的你在長大後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賴的人,往往就會不知所措。所以,當你開始跨入青春之門的時候,一定要具備一種獨立意識,正所謂“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自己的事情自己幹,無需依賴他人
人是萬物之靈,而人之所以能夠脫離動物界成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人類身上所特有的獨立性。你要意識到,一個依賴別人的人,其實就意味著放棄對自我的主宰,這樣的人容易失去自我,在遇到問題時,容易人雲亦雲,隨波逐流,這樣往往就不利於自己獨立人格的形成。
那麼,麵對自己的依賴心理,你們究竟該如何改正,如何做起呢?首先,你們要認識到,依賴心理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且它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一個人要想克服自己的依賴心理,也並非朝夕之事,而是應該多角度、長時間地攻克它。具體來說,應該先從以下兩方麵做起。
第一,正確認知自我,充分認識到依賴心理的危害。
每個人都有自己優點和缺點,隻有正確的認知自我,才能在發現自己的缺點和缺陷時,不把它們當成包袱背起來或是壓在心頭,才不會否定自己、肯定他人,對他人形成依賴。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先在心理上接納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可以獨立,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自己幹。
第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逐漸增強自信心。
要克服依賴心理,最重要也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就算是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也要鍛煉做。從你決定要克服依賴心理的那一刻起,你就要糾正平時養成的習慣,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比如平時在學校中,可以主動要求擔任一些班級工作,使自己有機會麵對問題,獨立地去拿主意,想辦法,以增強主人翁的意識。在學習上,多向獨立性強的同學學習,不要什麼事情都指望別人,遇到問題要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和判斷,加強自主性和創造性。除了學習之外,還要多參加集體活動,學會去幫助他人,以增加自信心。在家裏,自己能幹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幹,千萬別什麼都推給父母,自己當個“小地主”。
沒錯,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需要別人的幫助,但別忘了你們也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大事可征求他人意見,但那也僅供參考。當你真正從對他人的依賴關係中解脫出來的時候,你就會有一種感覺,一種踏實的感覺,它讓你感到一種自信的力量,讓你享受到自主、自立給自己帶來的喜悅和鼓舞;而那時,依賴心理也就無從立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