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王廟旁籬笆院
阿翠本名叫張光,她家的竹籬笆小院就在西湖邊的嶽王廟旁,一家人的生活就靠張娘在西湖搖船的微薄收入,有時候大哥也在三潭印月擺茶攤。雖說貧民之家日月清苦,但是因為隻有阿翠這麼一個女兒,一家人還是把她當寶來疼愛。阿翠是個心地善良有孝心的姑娘,13歲以後就幫著張娘在西湖上搖船。可能是搖櫓的關係,幾年下來,阿翠就出落成一個齒白唇紅身材窈窕的姑娘,偶然的機緣被康有為康大人一眼相中。
阿翠雖然婉拒了康有為,但是康有為並不死心,他憂心忡忡的樣子被杭州督軍盧永祥看到了,盧督軍問明情況後哈哈一笑,直拍胸脯說:“此事包在我身上,我今晚就到阿翠家,我不相信憑我盧督軍的麵子,在杭州的地麵上有我辦不成的事。”當晚盧永祥就攜帶重禮來到阿翠家,誰知張娘一見盧永祥,臉色竟然有點不好看,也可能是在西湖上當船娘,達官貴人見得多了,她並不怯場,當著盧永祥的麵說:“盧大人,也實在說不出口,康大人名聲在外,我等草民想高攀也高攀不上,何況他已60開外,是我們阿翠爺爺輩的人了,家裏還有五房太太,我們阿翠若嫁了,隻能做六姨太。當然他當大官,有財有勢,可盧大人也得替我們小民想想,我們窮雖窮,但活得本份自在,不想走到哪裏讓人戳脊梁骨,落下一生的罵名。”盧永祥說:“康有為康大人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阿翠嫁給康大人,大家隻有眼紅羨慕的份,在我盧永祥的地盤上,誰敢說三道四,你來找我!”張娘低下頭,思忖了半天,還是輕輕搖搖頭:“實在對不起盧大人,我男人死得早,多大苦我都挺過來了,阿翠是為娘的心頭肉,就算康大人待她好,他後麵還有五房太太,哪一房是好惹的?我不想讓阿翠受委曲,她是苦人家女兒,粗茶淡飯活得自在,讓她去做太太小姐,她也消受不起。”
盧永祥回去一說,康有為喃喃地歎了口氣,也沒說什麼。此後,他有一年沒來西湖,也許是為了忘掉阿翠吧,他怕觸景生情。
1918冬天,康有為來到杭州講孔子,麵對冰天雪地銀裝素裹的西湖,他再一次想起阿翠。其實一年來,阿翠的音容笑貌一直停駐在他心頭,他派人一打聽,阿翠仍小姑獨處,康大人又動了春心,這一次他有點厚臉皮,親自帶著重禮去看望阿翠,看到阿翠家房屋破舊,馬上掏出錢來幫她造了新房,並對張娘說:“阿翠聰明伶俐,我實在放不下心,我想送阿翠去學堂讀書,阿翠這樣的好姑娘不讀書,實在太可惜了。”這一席話說到張娘的痛處,她很早就看出女兒是塊讀書的料,可是家裏窮,哪裏有錢供她讀書?現在既然康大人對她一片癡情,還要送她去讀書,這是多好的事呀?她思忖了幾個晚上,終於同意女兒跟隨康有為去讀書。康有為一聽喜出望外,再一次帶著重金親臨張家,張家兄弟將家中唯一的一張太師椅搬到堂屋來,請康大人入座。可是康有為卻扶起張娘坐在椅子上,在她麵前一下長跪不起:“嶽母大人高高在上,請受小婿一拜!”這一拜可把張娘嚇壞了,趕緊站起來拉他:“康大人,使不得使不得呀,罪過,罪過。”康有為則瞌頭如搗蒜:“禮該如此,禮該如此。”阿翠親眼目睹這一幕,感動得淚水漣漣,這個康大人如此誠意,看來,我是非嫁不可了。
次年的5月,天園裏張燈結彩鼓樂喧天,康有為與西湖船娘阿翠結婚了,這是康有為第六次婚禮,阿翠著紅色旗袍,楚楚動人。這一場老夫少妻的婚禮轟動一時。
烏篷船,月亮船
阿翠和康有為結婚後一直居住在康有為一手建造的天園裏,據說每次康有為送阿翠回娘家,不喜歡開車,還是讓阿翠搖櫓——搖啊搖,一路桃花流水下去,就可以看到大月亮與外婆橋,那是文人康有為最理想的夢境,可能他娶阿翠為妻就是為了接近這個美夢。可是,夢畢竟隻是夢,它無法替代殘酷的現實。康有為9年後在青島逝世,阿翠的命運才翻開辛酸的一頁。
那個時候阿翠才二十來歲,失去了康有為的庇護,西湖的天園逐漸衰敗,阿翠的生活也變得艱難起來,仿佛又回到了從前船娘時代。但是康有為早就想到會有這麼一天,他刻意為阿翠留下了二千件書法作品,憑他在江湖上的名氣,這些作品會讓阿翠一輩子吃喝不愁。更何況,康家在上海還有房產,在江蘇茅山還有大片良田,六房太太分下來,分到阿翠名下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可是,江湖的險惡也就在這時呈現它弱肉強食的本性,六房太太中,阿翠是最後一位,她在長達十年時間裏得寵,其實就是得罪了其他五房太太,她們認定她的私房銀子遠比康有為公開的錢財要多得多,更何況還有那人盡皆知的書法作品——她們早就恨得心頭冒火,聯合起來欺負阿翠。阿翠一向心善,知道自己鬥不過她們,就躲藏到寺廟裏吃齋念佛。這時候強盜開始惦記著她,某天晚上強盜突然闖進她所寄住的寺廟,將阿翠和女尼綁在柱子上,抬走了阿翠攜帶在身上的幾隻皮箱,一直抬到觀音橋下的烏篷船上,很快就消失在西湖夜幕中。康有為留下的書法作品和全部遺物都被搶走,阿翠像死了一樣,在寺廟裏躺了三四天,不吃不喝。
無奈之際,阿翠回到了康家,有名無實的康家老老小小三妻四妾,在坐吃山空康有為所有錢財後,隻剩下茅山那一片田地,每年由每房太太去收租。這一年輪到阿翠去收,在稻子成熟的季節,身無分文的阿翠來到了茅山下。那時正是盛夏七月,頭頂上烈日炎炎,阿翠帶著女兒來到佃農家。佃農一見阿翠來收租,就哭起來:“六太太,你看看,今年以來一直幹旱,我們求雨不知求了多少回,這雨水比油水還金貴,就是不肯下啊,秧苗全幹死了,每畝地隻收了兩三鬥,連稻種都沒收回來——”骨瘦如柴的佃農一番訴說,阿翠心裏也發酸,這時從裏麵又出來一隊破衣爛衫的婦女和孩子,一個個跪在阿翠身邊號陶大哭:“太太呀,六太太,你行行好,行行好吧,太太您一看就是心地慈善的人,這點糧食留給我們活命吧。”阿翠也是苦家出身,一聽這話眼睛就滾滾而出,她歎口氣說:“都起來吧,都起來吧,今年的租金我免收了。”一家老小千恩萬謝。
阿翠帶著女兒回到附近村街上的小旅棧,看看天色已晚,想求老板娘讓她們再住一夜。老板娘看她娘倆身無分文,立馬拒絕。阿翠與女兒抱頭痛哭,女兒知道媽媽來時是算好了錢的,現在連回家的路費也沒有,就哭著說:“娘,你在我頭上插根草,將我賣了吧,娘,你就將我賣了吧,你好回家從舅舅那裏借了錢再來贖我。”阿翠緊緊摟住女兒痛哭:“傻女兒,說什麼話,娘怎麼舍得賣了你?娘倆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此時隔壁住的一個女客聽到哭聲踱過來,一打聽得知阿翠竟然是康有為的六姨太,因為心善竟淪落到無錢回家的地步,她馬上說:“別哭,我正好要去杭州,你們一路上由我照顧,我仰慕康先生很多年。”這位叫丁曼雲的女士一路上將阿翠照顧得周周到到,最後到杭州時,她還掏出一大筆錢讓阿翠還債。
1945年夏天,長年憂慮成疾的阿翠去世,據說那一夜是農曆七月初七,西湖水倒映著天上一片上弦月,就像一隻月亮船——就是一隻月亮船吧,載著阿翠一路搖下去,一直搖到了天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