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1 / 2)

(德國)西格麗德·霍克

在一片原始森林裏,有一條大河從林中穿過,河邊住著一個印第安少年,他們一家人都居住在用竹竿搭建的房子裏。他的父親在房子的下麵打上了高高的樁子,這樣,等到雨季來臨,或是河水上漲時,房子裏仍然可以保持幹燥。

這位少年一天到晚和朋友們玩耍,孩子們經常自己削一支竹笛吹著玩。少年的家裏的田地隻有很小一塊,種著水稻和蔬菜,泛濫的河水常常會衝到岸上,淹沒田地,使他們顆粒無收。而且他們也沒有錢買昂貴的肥料,因此,他的父親決定帶著家人遷移到城裏,希望靠打工生存下去。

這位少年也不得不和所有他喜歡的人道別。他來到了跟叔叔生活在一起的祖母家裏——祖母已經很老了。“記住,這是你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記住這一切美好的東西,當你感覺不好時,就想想它們!”祖母和少年道別時傷心極了,隻能這樣安慰他,“想著這裏的蟋蟀、小鳥、青蛙、樹葉飄落的聲音和風對樹梢的低語。向城裏的人們說說這些,但是自己決不能被人利用!”少年向祖母做了保證。他唯一帶走的東西就是他的竹笛。

但是,這位少年的父親很快就感到,在城裏找工作真的很不容易。沒有工作他就掙不到錢,沒有錢就沒有東西吃。因此,他們一家人的生活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他們經常不得不餓著肚子睡覺。少年越發想念那條河流,那間打著高高的樁子的房子,那張吊床和那片森林。有時候,他會吹起他的竹笛,試著模仿出森林裏的鳥叫聲。剛開始隻是模仿些簡單的鳴叫,但是後來,他逐漸可以把金絲鳥的顫音模仿得惟妙惟肖,其間還可以吹出鴿子的叫聲並伴隨著青蛙的呱呱聲。

終於有一天,他的母親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生存的辦法,隻好叫他去沿街乞討。但少年不好意思隻是向別人乞討而沒有任何回報。於是,他就蹲在教堂前的一個台階上,將一個空罐頭盒放在身旁,然後開始吹奏他的竹笛。

沒多一會兒,他身邊那些急急忙忙趕路的人就發現,這位少年吹奏的聲音是那麼的美妙動聽。他們的煩惱頓時也拋在了腦後,就像被洗去了塵埃一樣,他們感到心靈都變得非常純淨。很多人停了下來,圍在少年身邊聽他吹奏,仿佛少年吹奏的就是他們當年熱愛的歌曲,已經很久都沒有聽到了。一個小偷本來已經伸出手準備偷竊,可是聽到他的演奏後,馬上縮回了手。兩個正在爭吵的出租車司機,聽到了樂聲,突然相互微笑了起來。一個小商販送給兩個饑餓的小姑娘一些香蕉,因為他也想表現出自己慈悲的一麵。越來越多的硬幣被丟進了少年的罐頭盒裏。

人們都在街頭巷尾議論著他。有一天,一個報社的記者為吹竹笛的少年拍照,並且把照片刊登在了報紙上。有個男人邀請少年每天晚上到他的酒吧來演奏,他希望能借此吸引更多的人來他的酒吧,以便賣掉更多的威士忌和啤酒。就這樣,少年帶著他的竹笛跟男人走了。他用自己的音樂向客人們講述風的故事,講述風在森林的樹梢上怎麼竊竊私語。他演繹鳥的鳴叫聲、蟋蟀的演奏聲和青蛙的和弦聲。當他演奏時,客人們感到自己仿佛置身於大森林裏,聞到了蘭花的芳香,還有帶著濕氣的樹木散發出的清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