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觀地觀日月,伴書伴友伴兒郎。緊接上句,作者的思緒從美好的聯想中十分自然地回到現實的退休生活。這種生活是放鬆的、愜意的、快樂的、有趣的、豐富而有意義的,絕不是無所事事的消磨時光,更無半點無端的煩惱和牢騷,一切都是這樣的順理成章、和諧怡然。作者以“三觀”、“三伴”連珠炮似的節奏,如數家珍般地把這種退休生活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人們麵前。充實而知足、舒暢而歡樂的心情躍然紙上。你看,我從繁忙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了,但學習研究沒有停止,每日環視著日月經天、江河緯地,關注著國家和世界大事,革命熱情無絲毫退減;讀書、會友、陪伴兒孫,享受著天倫之樂和改革開放帶來的幸福生活。詩人出身農村,少年離家,求學、入黨,大學執教,後長期在省黨政機關工作,並曾擔任較高領導職務,一生勤勞,恪盡職守,甘於奉獻,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情操、廣泛情趣和人文關懷。“三觀”、“三伴”正是作者本人豐富的退休生活、平和心態的絕妙概括和生動寫照。
故人相逢一杯酒,笑看黃河與長江。詩的最後兩句,在故人相逢、對飲暢談親切氣氛的描繪中,把視野從開始關注的“秋菊傲霜”的一點上,推向了更高、更廣闊的境地。中國自古就有以酒待客、以酒會友和泛酒賞菊的傳統。但以“酒”為題的詩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則不盡相同。盧照鄰“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裏同悲鴻雁天”,寫的是離別他鄉的思念和悲愴;鄭“十歲此辰同醉友,登高各處已三年”,寫的是飲酒而無知交之憾;黃庭堅“且樂尊前見在,休思走馬章台”、“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幹”,寫的是對酒同醉、不醉不休的及時行樂。這些詩多抒發的是個人的消極情緒。宋人韓天吉的“菊花端的為君開”,“且盡豐年酒一杯”,倒是表達了某種對生活的樂觀和向往;清曹雪芹《紅樓夢》中的“冷飲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也隻是對“秋色”、“寒香”的吟唱和醉酹,不過文人之氣。這是時代的局限。
不揣冒昧:俱往矣!本詩中詩人在蘭州黃河之濱與老朋友相聚的“一杯酒”,在舉杯共飲中,目光卻是落在了“笑看”波濤滾滾的黃河與長江上。我理解,其寓意有二:一是我們的祖國在黨的英明領導下,正走在奔向全麵小康的民族複興的大道上,如黃河長江之水一往無前,勢不可擋,詩人為此感到振奮;二是作為一個曾長期擔任領導職務的省級幹部,他始終關注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看到我們的國家今天政通人和,後繼有人,猶如黃河長江後浪推前浪,更感到欣慰。詩人在八年前曾有“況有接班人,旭日正東升”的詩句,也正與此意相合。
顯然,《贈友人》這首秋日抒懷之作,與過去某些同類作品本質不同。詩人所抒發的不是簡單的個人喜怒哀樂,而是把自己的命運同黨和國家的命運緊密聯係在了一起。而這才是全詩格調高昂、底氣十足,讀來令人愉悅感奮,給人以美的享受的根本原因所在,這是詩的靈魂。
注:本文原載文學半月刊《飛天》2011年8月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