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華秋實並輝煌(1 / 2)

——姚文倉新作《贈友人》賞析

深秋風勁菊花香,古稀耄耋頭頂霜。

朝霞夕陽皆無限,春華秋實並輝煌。

觀天觀地觀日月,伴書伴友伴兒郎。

故人相逢一杯酒,笑看黃河與長江。

——姚文倉《贈友人》

辛卯春二月,我讀到姚文倉同誌的新作《贈友人》。這是他去年秋天寫給一位多年未曾見麵的老同學的。同學少年,幾十年後重逢,撫今追昔,感慨人生,情之所至,提筆成詩。

這是一首秋日詠懷之作。品讀再三,感到全詩意境壯美,氣勢流暢,情真意篤,凝重豪放。真似一壇陳年老酒,香醇濃鬱,耐人回味,極具感染力,是表達作者步入老年後豁達達觀、誌存高遠、積極向上情懷的一首好詩。試析如下:

深秋風勁菊花香,古稀耄耋頭頂霜。全詩開篇即點出,在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季節,我與故友重逢。此時我們都已進入滿頭華發的古稀耄耋之年。古稀:七十歲,耄耋:八九十歲,泛指年老。詩句以自然流暢的筆調,看似在不經意之中、實則獨具匠心地描繪出一幅濃重宜人的深秋畫麵和主人公健碩爽朗的精神風貌,極見功力。秋菊傲霜、秋菊香凝,以菊喻人,並不罕見。但因“秋深風勁”,則更顯寒香襲遠;雖“古稀耄耋”,卻甘頭頂青霜。如把一二兩句上下對照,“深秋風勁”與“古稀耄耋”相對,則反襯出人雖年老,卻如疾風勁草,老而彌堅;“菊花香”與“頭頂霜”相對,則互為反襯,一語雙關,映襯出秋菊傲霜、卓爾不群的高貴品格和人如霜菊、霜重而香濃的豪氣,可謂暗喻巧妙,落筆不凡。

菊,是曆代人們喜愛和吟詠的對象,詠菊詩篇不可勝數。在古典詩詞中直接寫“菊香”的詩句就有很多,如,屈原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漢劉徹有“蘭有秀兮菊有芳”;唐王績有“山菊秋自香”;李世民有“風勁搖殘香”;劉禹錫有“素萼迎寒秀,金英帶露香”;徐鉉有“細麗披金彩,氛氳散遠馨”等。其中,雖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為後世傳誦,但多為就物詠物或表達孤芳自賞、個人之喜怒哀樂,真正吟詠人老誌堅、積極向上豪放情懷的,就筆者所見不是很多。而姚詩此二句前後呼應,把“菊香”與“皓首”直接聯係起來,取得“菊人合一”的淒美效果,應當說在藝術表現上是確有獨到之處的。

朝霞夕陽皆無限,春華秋實並輝煌。如果說詩的開頭為全詩開創了一個美的意境,氣氛上作了渲染和鋪墊,這裏詩人則打開了心扉,敞露了胸懷,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無限美好、無比崇高的思想境界。大氣恢弘地表達了主人公永不言老的年輕心態和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的人生觀和世界觀。2003年7月,作者在京與友人相聚時,曾有“驥老誌猶在,何慮白發生”的慨歎(見中國作家出版社版《姚文倉詩集》)。今日之吟詠,既與當年一脈相承,又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規律認識的新的升華。“朝霞”與“夕陽”都無限美好,她們互為因果,互相轉換;“春華”和“秋實”一樣美麗輝煌,同樣互為因果,互相轉換,生機無限。這就一掃前人“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哀婉之情和悲涼情懷,且蘊含著深刻哲理。作者哲學造詣頗深,將深刻哲理寓於藝術化之中,亦是這首詩的一個鮮明特色,也是詩人的人生感悟。從一定意義上說,春是為了秋,花是為了果,秋實比春華更重要。人生也是這樣。青春固然是黃金歲月,充實自強的老年也很有意義。我國已進入老年社會,老同誌是寶貴財富而不是包袱。尊老愛老,應成為新時代的新風尚。此兩句詩對仗工穩,音韻鏗鏘,意蘊高遠,超凡脫俗,富有創意。句中“皆”、“並”二字,點石成金,表現力很強,是詠懷詩中難得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