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與乘車(1 / 2)

文/古元

每日上下班,都要乘車,天長日久,便乘出諸種體味,深感:人生猶如乘車。

把鏡頭拉回童年,便記起第一次乘車時的情景,興奮得在車上東摸西摸蹦蹦跳跳且不顧大人的勸告與責罵而將頭手伸出窗外,以全新的眼光看窗外見慣的風景。往後,乘車多了,就不足為奇為新了。再往後,就開始厭倦起乘車來,以伏在車座上瞌睡來應付這乘車的義務了。

乘車也有專業和業餘之分。開車的、售票的、上下班的、出差的,這是專業乘車;旅遊的、購物的、在遊樂場花錢乘坐一圈或幾圈碰碰車之類的,是業餘乘車。專業乘車使人感到厭倦和無奈,業餘乘車則使人感到新鮮與享樂。專業是義務的、無選擇自由的、有責任的,而業餘則是自由的、調劑的、無責任的。同是乘車,兩種感受。

車有等級,乘車的人也就跟著有了等級。現在不隻是衣冠取人了,還擴展到以車取人的寬廣範圍。高級轎車就是介紹信和通行證。坐在小車裏,盡管顯矮,看人的目光卻是俯視的。跟人談論的是坐過多少次奔馳皇冠奧迪,而絕不是公共汽車手扶拖拉機。於是,車子也作為一個組成部分而進入了人的身世。然人也怪,沒車坐時想車坐,有了車想更高級的車,連最高級的車也有了,又返璞歸真地愛好起步行來。原來坐在高級轎車裏看如蟻般擁擠的人群且受人羨慕,最後竟漫步悠悠藐視那些借助車子忙忙碌碌的人了。

隻要不是先天性的高官富翁或少年得誌成名甚早,那您乘得最多的也許要數公共汽車了。您也許有這樣的體會:等車的時間並不比乘車的時間少多少。我的住處與工作地點隻有二十分鍾的路程,但我每天至少要花一個小時去上班。是的,我們一方麵叫喊著要珍惜生命,另一方麵又沒有或不能好好地利用時間,發揮生命的價值。檢閱一下已逝的人生,多少的時光不就是如等車一樣地無用而逝了?等車是無可奈何的,由不得你自己,人於社會中,又有多少事不是無可奈何的呢?

車來了,便蜂擁而上。車下的人急切著自己的上去,車上的人則巴望著車下的人不要上來,哪怕車上的人已有座位,新上車者對他或她並不帶來多大的損害。最好是獨占一車,享受一番乘坐“準專車”的滋味。當然,堵車了車壞了出車禍了時例外,那時就希望車裏跟著倒黴的人越多越好了。

上得車來,最要緊的自然便是座位了。上帝造人時盡管安排了每人兩條腿而屁股隻有一個,但人人是樂於使用屁股而非腿的,正如人人有兩隻眼睛兩隻耳朵隻有一個嘴巴,但大多的人是樂於說而不是樂於看和聽一樣。換個角度想,也許正因為人的屁股隻有一個,“物以稀為貴”,才更需要優先安置屁股。但座位畢竟有限,供不應求,於是人人皆為座位而轉動心眼。

最先擠上車者,見車內空暢,滿腹歡喜,恨不能立時生出幾十個屁股來好一人獨占。然多生屁股不可能,便盡占位子之能事,用任何隨帶物如包如衣服甚或將手腿伸至極限,盡可能多占幾個,以供親朋好友熟人享用。有時占了多餘的位子,隻要售票員不多收票款,就不情願讓與無關無係者,屁股陡然變大,四四方方占上兩個甚至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