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分娩
水中分娩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準媽媽將整個身體浸泡在水中,水波輕微地撞擊著準媽媽的身體,這樣可使準媽媽子宮肌肉的活性增強,使分娩更順暢、更容易。“水中分娩”並不是真的把寶寶生在水中,確切地說,是為了減輕媽媽的陣痛(尤其是時間較長的第一產程陣痛)而被不少大醫院推薦的一種分娩方法。
6大優點
1.在充滿溫水的分娩池中分娩,可以減少準媽媽在整個分娩過程中的痛楚。
2.由於分娩池與準媽媽子宮內的羊水環境類似,因此胎寶寶在離開母體以後會很快適應這一新的外部環境。
3.適宜的水溫能使準媽媽感到鎮靜,促使腿部肌肉放鬆,宮頸擴張。水的浮力則有助於調節身體的自然節律,便於翻身和休息。
4.分娩時出血量少,會陰創麵小,由於準媽媽在水中的體位能自主調節,使得分娩時的用力更為自然,胎心也不會出現異常變化。
5.由於分娩時間相對較短,準媽媽體力消耗甚小,產後恢複也明顯優於其他分娩形式。
6.水下誕生的寶寶在整個產程中受到傷害的幾率要小一些。
溫馨提示
由於水中分娩存在母嬰感染的風險,所以準媽媽若要選擇這種分娩方式,一定要事先選擇專門開展該項目的大醫院進行,這樣較有安全保障。
★LDR家化式分娩
LDR產房是集待產(Labor)、生產(Delivery)、產後康複(Recovery)三位一體的美式家庭化產房。溫馨的家庭化布置,齊全的醫療和生活設施,使準媽媽從入院至出院所接觸的都是同一個服務團隊與同一間熟悉溫馨的房間,始終在家人陪伴下,在獨立的私密房間裏完成分娩全過程。這一切,都可以讓準媽媽消除產房中可能帶來的緊張和恐懼感,享受全程的親人陪護,感受濃濃的親情,從容共迎新生命的誕生,讓分娩成為一次幸福快樂的夢幻之旅。除形式上有家庭的感覺外,醫院一般建議丈夫參與到分娩的過程當中,可以陪伴嗬護自己的妻子,看到自己孩子的出生,體驗在家分娩的感覺。
3大優點
1.家化式分娩可以讓準爸爸走進產房,和準媽媽一起見證寶寶的降臨。在過去,準媽媽生孩子都是“一個人的戰鬥”。準媽媽進入產房後,與家人隔離,外麵的親人看不到裏麵痛苦呻吟、大汗淋漓的準媽媽,準媽媽在裏麵也得不到親人的任何安慰。
2.家化式的溫馨環境,可以讓準媽媽舒緩生產時緊張的情緒。在家化式產房,準媽媽絲毫沒有傳統產房冷冰冰的恐懼感。柔和的燈光,舒緩的音樂,在裝飾得像家庭一樣舒適、溫馨、清潔、寧靜的家化式分娩室裏,準媽媽可以選擇她自己認為舒適的任何體位進行分娩。
3.一對一全程跟蹤服務,使整個分娩產程在充滿熱情、關懷和鼓勵的氛圍中進行。每位準媽媽都有一名助產士全程一對一的陪伴,經驗豐富的助產士會為準媽媽進行舒適的撫摩以及給予熱情的支持,密切觀察產程的進展,及時發現問題並予以糾正,讓整個分娩都充滿溫馨。
可以提高順產概率的幾個建議
孕期合理營養,控製體重
寶寶的體重超過4千克(醫學上稱為巨大兒),母體的難產概率會大大增加。如果在產前檢查中醫生預測胎兒體重超過4千克,一般就會建議產婦以剖宮產方式分娩。
正常大小的胎兒可以通過母體骨盆而順利分娩,但是巨大兒的頭比較大,胎頭就可能“擱淺”在骨盆入口處,難以通過骨盆而不得不做剖宮產。如果巨大兒身體比較胖,雖然能勉強通過骨盆,但是準媽媽分娩時要花九牛二虎之力,最後可能不得不用產鉗或胎頭吸引器幫助胎兒分娩。
為了控製新生兒的體重,在妊娠期間,準媽媽應適當參加活動,不要整天坐著、躺著。多吃新鮮蔬菜和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少吃含碳水化合物、脂肪量很高的食品,如甜品、油炸食品、甜飲料等。最理想的懷孕體重在孕早期懷孕3個月以內增加2千克,懷孕中期3~6個月或懷孕末期7~9個月各增加5千克,前後共12千克左右為宜。如果整個孕期增加20千克以上,寶寶就有可能長得過大。
孕期適當運動
孕期鍛煉不但有利於控製孕期體重,還有利於順利分娩,可以增加腹肌、腰背肌和骨盆底肌肉的張力和彈性,使關節、韌帶鬆弛柔軟,有助於分娩時肌肉放鬆,減少產道的阻力,使胎兒能較快地通過產道。另外適當的運動還可緩解準媽媽的疲勞和壓力,增強自然分娩的信心。
當然,懷孕畢竟是個特殊的生理過程,準媽媽在鍛煉時要注意運動時間、運動量、熱身準備,防止過度疲勞和避免宮縮。另外,有習慣性流產史、早產史、此次妊娠合並前置胎盤或嚴重內科並發症,不宜進行高負荷的運動。
定時做產前檢查
整個妊娠期的產前檢查一般要求是9~13次。初次檢查一般在孕初期,從懷孕4個月開始要進行有規律的檢查,在懷孕4~7個月內每月檢查1次,懷孕8~9個月每2周檢查1次,懷孕最後1個月每周檢查1次;如有異常情況,必須按照醫師約定複診的日期去檢查。
定期檢查能連續觀察各個階段胎兒發育和孕婦身體變化的情況,例如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育是否正常,孕婦營養是否良好等;也可及時發現孕婦常見的並發症如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貧血等疾病,以便及時得到治療,防止疾病向嚴重階段發展而影響正常分娩。在妊娠期間,胎位也可發生不正常的變化,定期檢查能及時發現。因此,定期做產前檢查對順利分娩是十分必要的。
聽從醫生指導
準媽媽臨產的時候,醫生會綜合考慮準媽媽的骨盆,胎兒的姿勢、產式、體態、位置、頭圍、胸圍,胎兒的數目及胎兒的健康狀況,子宮的收縮力等情況,對準媽媽提出是否適合順產的建議,必要時醫生會建議準媽媽做剖宮產。準媽媽們一定要聽從醫生的指導,在懷孕期間了解相關的分娩知識,保證分娩時情緒穩定。
痛並快樂著的剖宮產媽媽
剖宮產,是外科手術的一種。手術時,切開母體的腹部及子宮,用以娩出嬰兒。通常剖宮生產是被用於搶救難產的孕婦和胎兒,以免因陰道生產可能對胎兒或母親性命及健康造成損害。總之剖宮產是一個重要的手術助產方法,但並不是最理想的分娩方式,它隻是用來解決難產、保全寶寶和媽媽生命的一種應急措施,故不宜盲目選擇。
★剖宮產的基本步驟
第一步:手術準備
住院時間由醫生根據胎寶寶的情況決定,準媽媽按約定時間在手術前1天住院,以接受手術前的準備。手術前夜,晚餐要清淡,晚上12點以後不要再吃東西,以保證腸道清潔,減少術中感染。術前醫生會測準媽媽生命體征,聽胎心,胎心每分鍾在120~160次為正常。確認準媽媽身上沒有飾品後,醫生會給準媽媽備皮、取血、插尿管,送進手術室。
第二步:消毒麻醉
麻醉範圍從胸骨以下到大腿上1/3處。選擇硬膜外麻醉,麻醉師通常都會在準媽媽腰椎第3~4節之間,輕輕插入1根硬膜外管。藥物經過管子緩慢釋放,使準媽媽的痛覺消失但仍保持清醒狀態。
第三步:手術開始
醫生會在下腹壁下垂的皺褶處,做1個橫切口(縱切口隻在緊急時使用)。第2個切口會在子宮下段,這樣可以減少對子宮體的損害,減少再妊娠的危險。羊膜打開後,胎兒和胎盤就可以取出來了。醫生為了幫助胎寶寶娩出,有時還會用手掌壓迫準媽媽的宮底。
第四步:新生寶寶的處理
護士用工具吸出新生寶寶口鼻中的黏液,將新生寶寶擦幹。兒科醫生會給其查體,做出評估生存能力的Apgar(阿氏)評分,包括心率、呼吸、反射、肌張力、膚色。量體重、身長、頭圍,按下新生寶寶的第1個腳印,就可以抱給他的父母了。
第五步:手術結束
給媽媽做子宮和皮膚的逐層縫合,傷口皮膚對合後做包埋縫合,從外表看來隻是一道細線,縫線成分人體可以吸收。傷口5~6天後可以愈合,如果媽媽不是瘢痕體質,愈合以後就像皮膚的一道皺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