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懂得包裝和炒作,古人也懂,曹操炒作自己的方式是隱居,待價而沽。他成功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重新返回了政壇,並進入了最高統帥部,執掌帝國的精銳之師。但更大的挑戰和動亂在前麵等著他。
把自己包裝一下
曹操以自己有病為借口辭職回安徽老家去讀書,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因為怕自己遭到權貴的打擊報複和連累自己的家人,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原因。因為早在曹操做洛陽市北區公安局局長的時候,就殺了大宦官蹇碩的叔叔,後來又做了一係列讓那些權貴宦官很生氣的事,但總算沒有遭到太大的報複,自己的家人也沒有受到什麼連累。
更何況在公元187年的時候,曹操的老爹曹嵩先生還花了一億錢買了一個太尉,正是位高權重的時候,有這樣的老爹撐腰,曹操大可不必有太多的顧忌,但不管怎麼說小心一些總是好的。不過,曹操辭官回家讀書肯定有更為重要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找個山洞或是山村隱居起來做隱士的這種行為,在上流社會中是十分流行的。隱居被人們看作是有才能又很清高的人才做的事情。因為隱居可以很快地抬高自己的身價,成為政府招聘的首選對象,其實是一條升官發財的捷徑,也就是俗話說的“把自己吊起來賣”。
就像前幾年“海歸”還沒有變成“海帶”的時候,很多人出國留學給自己鍍金一樣。東西還是這個東西,躲到山裏或者走出國門去折騰一下,在世人眼裏價值就不一樣了。看來,包裝和炒作在任何時代都是需要的。
曹操一直以來都在為自己不是一個隱士而感到遺憾,他現在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彌補這個遺憾,自己也要做一回隱士了。
後來做了魏王的曹操還為自己的辭官歸鄉做了一番解釋,原文就不敘述了,大致意思是:當初和他一起被推舉為孝廉的人,有的人已經50歲了還不算作年老,自己當時不過才30歲出頭,就算是隱居20年,等到天下政治清明的時候再出來做官,又有何不可呢?何況到時候自己也不過50歲,又有什麼可怕的呢?這就是曹操辭官回鄉的最為重要的原因,他對東漢政府失望了。
就這樣,曹操回到了老家,在老家一個風景不錯的地方蓋了幾間房,這就算安定下來了。他打算春夏讀書、學習,秋冬練武、打獵,其實就是軍事演習,把自己在兵書上學到的東西應用於實踐。文武並修,慢慢積蓄力量,隨時觀察社會形勢,等待時局的變化,以圖謀日後的發展。
這期間他表麵上斷絕和所有賓客的往來,其實他在這段時間還細心考察了自己的本家曹家以及另一個本家夏侯家所有兄弟子侄中的可造之才,還真讓他發現了幾個特別值得精心培養的好苗子:善於進行人事組織的堂弟曹仁先生,以忠勇聞名於鄉裏的堂弟曹洪先生以及曹休、曹尚、曹真等人,都是可用之才;此外還有夏侯家的夏侯惇先生、夏侯淵先生更有發展為大將的潛力,於是就盡力結交,作為以後的幫手。
在家讀書期間,他的兒子曹丕出生了,這一年曹操33歲。難道曹操真的能如願在家鄉隱居20年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如果是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的年代他還有可能隱居,那麼現在他所處的東漢末年卻是一個政治黑暗、天下大亂的時代,所以說當時的社會形勢是不允許他隱居的。
我曹操又回來了
曹操並沒有能在老家隱居太長的時間,因為天下的形勢不斷地惡化,朝廷又征召他出山了。那麼,現在的天下形勢是怎樣的?我們簡單地敘述一下:公元184年,黃巾軍主力剛被鎮壓後不久,甘肅人邊章、韓遂就起兵反叛了。
公元185年的春天,他們帶著幾萬兵馬開始進攻長安附近的地區,嚴重威脅到了劉氏皇族的陵墓。政府先是派皇甫嵩帶兵征討,卻沒有取得任何效果就退回來了。後來又派張溫、董卓和周慎這些人率領十幾萬兵馬去征討,先敗後勝,總算是把邊章和韓遂給打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