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北中國爭霸戰(3)(2 / 3)

在城裏的袁氏兄弟暫時不計前嫌,坐在一起商量怎樣打敗曹操,解除城外的圍困。郭圖出主意說,派人帶領軍隊去偷襲曹操的糧道。袁氏兄弟覺得這條計策不錯,就執行了。結果糧道沒偷襲成功,自己的人馬卻又損失不少。想想這幾位也是,當年曹操就是靠偷襲袁紹的糧倉而贏得官渡之戰的,又怎麼會放任自己的糧草被人偷襲呢?“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並非在哪都適用啊!

後來,他們又決定派河東太守郭援和並州刺史高幹一起,去聯絡駐守在平陽的南匈奴首領呼廚泉,帶領軍隊大舉進攻河東,想從西邊牽製曹操。開始的時候這個計劃進行得挺順利,還攻下了一些郡縣,整個關中都為之震動。郭援這些人又派使者前去和馬騰這些關中的將軍進行聯絡,馬騰這些人也暗中同意了出兵配合。

曹操得知消息後,派司隸校尉鍾繇老先生率領軍隊,在平陽圍攻南匈奴的領導呼廚泉,鍾繇還派使者前去說服馬騰這些人改變了主意。馬騰派自己的長子馬超率領1萬多人去支援鍾繇,結果大敗郭援的軍隊,郭援被殺死,南匈奴的軍隊也乖乖投降了。

這時候荊州的劉表趁著曹操在黎陽和袁譚、袁尚對峙的大好機會,派了劉備率領軍隊北侵(這時劉備已經歸附了劉表),到達了葉縣。曹操就派李典和夏侯惇率領軍隊前往抵禦,劉備兵敗退走。

在基本解決了西邊和南麵出現的問題之後,曹操在公元203年2月開始全力進攻黎陽。袁譚、袁尚害怕丟失外城,無奈之下隻得出城迎敵。雙方在城外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袁軍開始節節敗退。曹操本來想乘勢把袁軍包圍起來,袁譚、袁尚看到勢頭不妙,就隻好無奈地放棄黎陽,連夜率領部隊殺開一條血路,逃回鄴城去了。

黎陽是冀州的大門,曹操占領了黎陽之後,已經是進可攻,退可守,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戰略優勢,為他進一步清除袁氏勢力提供了便利。

坐收漁翁之利

曹操占領黎陽之後,乘勝對袁譚、袁尚進行了猛烈的追擊。這一年四月份的時候追到了鄴城。曹操看見鄴城郊外的麥子已經熟了,就下令馬上搶收,用這些麥子充作軍糧。與此同時,他還派軍隊攻下了陰安這些縣城。曹操手下的將軍想要乘勝把鄴城給攻下來,可是郭嘉卻堅決不同意,說:“袁紹非常喜歡他這兩個兒子,到死的時候都沒有下定決心讓誰繼承他的位置。這兩個人都各有自己的黨羽,互相進行爭鬥,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分裂。如果我們把他們逼得緊了,他們就會緊密聯合在一起,共同用心來對付我們;相反,如果我們撤軍,不逼他們,他們之間很快就會互相火並。我們現在不如出兵荊州,做出一個要去攻打劉表的樣子來,這樣就可以等待他們兄弟兩個人的關係發生變化,然後互相殘殺。到那個時候再來收拾他們,就十分容易了。收拾了他們,河北就是我們的囊中之物了。”

這是一個巧妙利用袁氏兄弟的內部矛盾以坐收漁人之利的絕佳建議。曹軍自從去年9月進兵黎陽以來,已經連續作戰了大半年的時間,大部分士卒都感到疲勞,進行適當的休整也是非常必要的。再說劉表這個時候時已經完全穩定了長沙、零陵和桂陽這三個郡的局勢,已經解除了後顧之憂,現在正虎視眈眈地關注著中原局勢的變化。如果在這個時候揮師南下,在客觀上也可以對劉表產生一定的威懾作用,讓他不敢貿然對北方用兵。

曹操經過仔細地權衡,非常爽快地接受了郭嘉提出的建議,他留下了賈信率領一部分軍隊駐守黎陽,自己就在這年五月份的時候率軍回到了許都。接著,將部隊進行休整,然後在八月份的時候動身南征,率領軍隊到達西平。

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郭嘉所料,曹操率軍剛剛一南撤,袁譚、袁尚兄弟就發生了激烈的摩擦。袁譚向袁尚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上次因為我的部隊兵力太少,所以才會被曹操打敗。如今曹操率軍撤退,如果現在給我增加一些軍隊,我就可以趁著曹操還沒有渡過黃河的大好機會,出兵進攻,一定能夠把他打敗。這個大好機會可千萬要抓住啊!”

袁尚對袁譚的用意十分懷疑,對他的要求根本不予理睬,不給他增兵,也不支持他進攻曹操。於是袁譚大怒,在郭圖和辛評的不斷唆使下,馬上帶領自己的部隊攻打袁尚,袁氏兄弟在鄴城外展開激戰。袁譚的兵少,打不過袁尚,就帶著自己的人馬暫時退到南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