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北中國爭霸戰(3)(1 / 3)

話說袁紹得知了曹操進攻烏巢和故市的消息,不但不派軍隊去救,反而還要派自己的大將高覽、張郃等人率兵去進攻曹操的官渡大營,認為這樣就能得勝。

張郃勸袁紹先派人解救烏巢和故市,但是袁紹根本聽不進去,隻是象征性地派了幾千騎兵去援救烏巢,而讓張郃、高覽兩個人率領重兵去直接攻打曹操的官渡大營。結果烏巢的糧草全部被曹操燒了,官渡大營也沒能打下來。

烏巢糧食被燒的消息傳到了張郃、高覽兩個人那裏,也傳到了袁紹那裏。袁軍上下軍心完全動搖,失去了鬥誌。這時候張郃、高覽兩個人又聽到自己被郭圖汙蔑的消息,又怕又恨,知道自己再也不會被袁紹信任了,無奈之下隻好帶領軍隊投降了曹操。

這一來,袁紹全軍上下更加驚恐,也更加混亂了。曹操利用這個機會發動全麵進攻,袁軍驚魂未定,不戰自潰,開始四散奔逃,很多人跪在地上向曹軍繳械投降。袁紹同誌和他的兒子袁譚慌忙丟下了自己的部隊,瘋狂往北狂奔,身邊隻帶了800騎兵,渡過了黃河。曹操知道已經追不上了,就停止追擊。把袁紹來不及帶走的大量輜重、地圖、戶口冊還有許多珍寶都盡數繳獲。

曹操還繳獲了很多自己的部屬寫給袁紹的信件,很多將領都主張嚴查,但是曹操很理解那些寫信的人,也是為了安定軍心,就一把火燒了那些信件。這真是收買人心的一招妙棋!

官渡之戰是曹操統一北方的一場最為關鍵的戰役。這場戰役不僅成功消滅了袁紹的主力部隊,讓袁紹從此變得一蹶不振,而且讓整個北方地區都受到震動,冀州的各個郡縣在袁紹戰敗之後紛紛倒戈,獻出城池向曹操投降。曹操對袁紹的劣勢很快轉變成了優勢,這時候曹操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北中國的霸主。接下來曹操要解決的,就是怎樣進一步地消滅袁紹的殘餘勢力,實現北方完全統一的問題了。

清剿殘餘勢力

話說袁紹在官渡之戰失敗後,渡過了黃河,十分狼狽地逃到黎陽,收攏一些舊部和打散的軍隊。由於怕曹操率軍追趕他,他就帶著身邊的部隊快速退回了鄴城。

曹操在官渡打敗袁紹之後,經過了1年多的休整,又經過內部一番激烈的討論,大家的意見達成一致:決定暫時放過在汝南活動的劉備集團,集中精力組建北征兵團,進攻剛被自己打敗不久的袁紹。

公元202年,曹操帶領北征兵團進軍官渡,渡過黃河進攻袁紹。曹操和袁紹又在倉亭這個地方打了一仗,結果袁紹慘敗。這年5月,袁紹一方麵因為在官渡被曹操打敗,很沒麵子,心裏很鬱悶,聽到曹操率領軍隊進攻他的消息後,就更加害怕,又因為自己的繼承人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所以心裏很煩,終於忍受不了這種折磨,大口吐血而死。

袁紹剛死不久,袁氏集團內部爭奪繼承權的鬥爭就已經白熱化了。當時的形勢是袁紹的長子袁譚出任了青州刺史,鎮守臨淄;次子袁熙出任幽州刺史,鎮守薊;袁紹最疼愛的小兒子袁尚擔任冀州刺史,鎮守鄴;袁紹的外甥高幹出任並州刺史,鎮守晉陽,袁紹去世的時候隻有袁尚在身邊。

袁紹死後,他的謀士審配、逢紀和辛評、郭圖開始爭權奪利。審配、逢紀因為為人傲慢奢侈而讓袁譚很看不慣,這樣他們就自然地分為了兩派,審配、逢紀用盡全力支持袁尚,而辛評、郭圖則支持袁譚。

很多人認為袁譚年長,應該讓他繼承袁紹的位置,審配這些人則擔心如果袁譚繼位,自己就會失寵。他們就和袁紹的老婆劉氏相互勾結,騙大家說手裏有袁紹的遺命,在袁紹死後很快就立了袁尚,讓袁尚自稱大將軍。袁譚從外地趕來奔喪,看到大局已定,無法改變,隻得自稱車騎將軍之後離開了鄴城。但兩人的矛盾並沒有到這裏就結束,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尖銳。

袁譚自稱車騎將軍之後,聽從郭圖的建議帶兵鎮守黎陽。這一年的9月,曹操命令張遼率領軍隊進攻黎陽,袁譚的兵少,抵擋不住,就向冀州的袁尚求救。袁尚隻派了少量部隊支援袁譚,還派了逢紀去做監軍。袁譚見情勢危急,就要求繼續增兵,但是袁尚怕哥哥的勢力超過自己,還是不發兵支援,袁譚一氣之下殺死了逢紀。

由於袁尚不給袁譚派援兵,張遼很容易就攻破了黎陽的所有外圍據點,把黎陽團團包圍起來。這時候曹操也率大軍趕到了黎陽,在冀州的袁尚得知曹操來了,也不敢大意,就留下了審配駐守鄴城,自己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增援黎陽。袁譚、袁尚兄弟兩個人在黎陽城外和曹操交手幾次,但都失敗了,隻好退回城裏加強防守。曹操率領軍隊把城圍住,雙方就這樣開始對峙,好長時間都沒有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