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進一步說:“現在我們把十萬大軍都集中到長江邊上,如果孫權依靠著堅固的防線,根本不出來和我們交戰,我們的軍隊也就根本無能為力,我們就是有再好的謀略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如果是這樣,隻會是徒勞無功,卻還達不到讓敵人害怕的目的。還是應該保全軍威,好好修養道德,讓敵人自己主動前來歸服為好。”
曹操南征孫權報仇的決心十分堅定,根本聽不進去不同的意見。大軍仍按原定計劃,向南快速進發。
進軍途中,曹操的重要智囊、尚書令荀攸先生不幸病逝,終年五十八歲。曹操對荀攸的突然病故感到十分悲痛,隻要一提起來就會流淚不止。荀攸的病逝,是曹氏集團的一大損失。
曹操率領大軍進駐合肥之後不久,就傳來了夏侯淵已經平定涼州的好消息。曹操看到孫權集團嚴陣以待,自己根本無隙可乘,認為還不如暫時退兵,先去攻打漢中的張魯,於是就在這一年的十月份率領軍隊離開了合肥。
曹操的這次南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孫權產生了威懾作用,但沒有能夠取得一點兒實際戰果,付出與收獲完全不成比例。曹操沒有能夠充分考慮賈逵這些人的意見和照顧手下將士們的情緒,對形勢缺乏一個正確的估計,結果這次南征變得來去匆匆,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徒勞無功的。
麵子終於找回來了
公元215年三月,曹操正式出兵討伐張魯。曹操臨行之前,估計到了孫權可能會利用他討伐張魯的機會,率領軍隊攻打合肥,於是就留下了一道指令,命人裝在一個信封中,信封背麵寫上了“賊至乃發”四個字,交由自己手下的護軍薛悌帶到了合肥。
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公元215年八月,孫權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前來猛攻合肥。當時張遼、李典和樂進率領的守軍加在一起總共才七千多人,麵臨的局麵是敵眾我寡,怎樣進行抵禦,一下子就成了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三個人馬上和薛小弟一起打開了曹操留下的那封信,仔細閱讀曹操的指令。隻見這封信上寫著:若孫權兵至,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護軍勿得與戰。
對於曹操的這個部署,大家都感到非常疑惑。張遼最先領會了曹操的真實用意,說:“丞相現在遠征在外,如果等到他得知了這個消息再率軍前來援救我們,那個時候我們肯定早就被敵人給打敗了。所以他讓我們趁著敵人立足未穩,還沒有進行合圍的機會,主動猛烈出擊,先挫掉敵人的銳氣,以此安定眾人的心。之後我們再拚死據城進行防守,這樣就比較容易去做了。現在成敗的關鍵之處,就在於我們主動出擊這一戰能不能打贏,諸位還有什麼疑惑呢?”
張遼、李典和樂進都是曹操手下的重要將領,但平時彼此之間的關係不太好,張遼非常擔心自己的意見不能為大家所接受,於是又慷慨表示,如果大家現在仍然有疑慮,他願意單獨帶兵出戰。李典被張遼這種顧全大局、勇於承擔的精神給感動了,馬上激動地表示:
“這是國家的大事,我們怎麼能因為私人之間的一點兒成見而忘掉公義和自己身上的責任呢?我願接受將軍的指揮,和將軍一起出戰迎敵!”
眾人商議結束後,決定即刻行動,連夜挑選八百名勇士組成了敢死隊,宰羊殺牛飽吃了一頓,準備在第二天和敵人拚死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