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結語(1)(1 / 3)

曹操這個當年的紈絝子弟為什麼能飛黃騰達而位極人臣?通過閱讀本書,重走曹操的發跡路,相信大家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在這裏,我們將曹操的發跡經驗略作總結,使大家的認識能夠更清晰、更完整。

具有人格魅力,善於網羅和使用人才;有膽識、有魄力、有謀略、有手腕。

首先,曹操是一個有膽有識、敢作敢為的人。這一點從他擔任首都區縣的公安局長、議郎和濟南國相時的所作所為就能看得出來。在群雄並起、諸侯割據的亂世中,沒有一定的膽識和魄力以及統攬全局的戰略眼光,是無法脫穎而出的。

其次,曹操心胸廣闊,能夠聽得進去別人的意見,並能夠在不同意見交鋒的過程中果斷地作出正確的選擇。在本書中,這一點有充分的體現。在這裏,我們再舉一個例子。

曹操成功平定張魯回到關中以後,部下報告說關中有一個叫許攸的將領擁兵自重,不肯聽從曹操的調遣,而且還很傲慢,說了很多難聽的話。曹操知道後非常生氣,後果很嚴重,決定親自帶領大軍去討伐許攸,手下的好多人就一起向曹操進諫,希望他招撫許攸,不要征討,要聯合他一起對付強敵。曹操聽了之後,把自己的佩刀橫放在自己的膝蓋上,根本就聽不進去。當時杜襲打算再勸勸曹操,還沒等開口,曹操就衝著他說:“我的主意已經定了,你不要再多說了!”

杜襲並沒有就這樣退回去,他迎上前去對曹操說:“如果您的主意是對的,我可以協助您獲得成功;但是如果您的決定是錯的,我就應該提醒您注意從實際出發,作出更改。我現在還沒有開口,您就叫我不要說了,對待部下怎麼能這樣不開明呢?”

誠然,杜襲的話說得並不怎麼順耳,但是曹操並沒有拂袖而起,勃然大怒,而是靜下心來認真地和杜襲討論。經過杜襲的進一步勸說,曹操放棄了自己的意見,聽從杜襲的建議,開始招撫許攸,後來許攸被感動了,終於前來歸附。

曹操還廣開言路,鼓勵自己的部下提意見。曹操在公元206年還專門頒發了兩道《求言令》。主要內容是規定自己的各級下屬在每個月初一的時候都要把自己的建議和意見以書麵形式報上來,誠心誠意地希望大家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和自己的建議,這裏並沒什麼弄虛作假的成分,有的隻是坦誠和決心。

曹操還鼓勵那些曾經提過錯誤意見的下屬,他北征烏桓回來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嘉獎那些當初勸他不要討伐烏桓的人,還說他們都是為國家好,應該嘉獎,還要大家都忘了這件事情。曹操這樣做,是為了保護部屬勇於勸諫的積極性,這樣做對其他的部屬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讓曹操的事業蒸蒸日上。

與此相聯係的,是曹操對人才重要性的清醒認識和網羅人才的不懈努力。曹操特別注意團結和重用與自己一起起兵的家鄉子弟,把他們看做自己的心腹。這些人包括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曹休、曹真等。事實上這些人對曹操都很忠心,也很能幹,在曹操打天下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有些人後來還為曹丕、曹睿服務過。

曹操能夠對從自己的敵對勢力那裏投奔、投降或者是俘虜過來的人推心置腹,重用他們,讓他們獨當一麵。曹操對這些人十分寬容,隻要有真才實學,就會根據他們個人的才能分別給予任用,總之會盡力做到人盡其才。

這部分人中謀臣的代表是荀彧和郭嘉,還有賈詡。荀彧和郭嘉本是袁紹的謀士,賈詡是張繡的謀士;將領的代表是張遼、張郃和徐晃,其中張遼本是呂布的部將,張郃是袁紹手下的大將,徐晃是楊奉的部將,這三個人在曹操手下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成為當代名將。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對待殺害了自己兒子、侄子、愛將的張繡更是非常寬厚,這件事在前文已經提過,就不再多說。

還有曹操十分注意羅致士人和地方豪強。士人是東漢末年地主階級中有知識、有見識、有智慧的一群人,他們在社會上的影響很大,如果沒有辦法有效地爭取到士人的支持,在政治上就不會有大成就。地方豪強的勢力更大,他們是黃巾起義後形成的一些地方割據勢力,擁有自己的宗族和部曲。如李典擁有部曲和宗族總共一萬三千多人,許褚也聚集了家鄉少年以及宗族數千家,任峻、李通、呂虔、臧霸這些人也都擁有一定數量的家兵和部曲。他們都紛紛投靠曹操,對壯大曹操的軍事實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曹操控製漢獻帝以後,就擁有了以朝廷的名義征召天下賢才的權力。他不僅可以名正言順地征召自己統治區域裏的人,也可以名正言順地去征召那些敵對勢力統治區域甚至是敵人集團內部的人。比如說華歆、王朗、虞翻這些人或者是孫策和孫權的部屬,甚至是在孫氏兄弟的掌握之中,曹操都以漢獻帝的名義征召他們。張紘為孫策出使許都,曹操就以漢獻帝的名義把他留下來做侍禦史,後來才把他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