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結語(3)(2 / 2)

曹操還特別注重對社會風氣的整頓,尤其是對嚴重影響內部團結,不利於自己統治的社會風氣,如結黨營私、造謠誹謗、挾嫌報複等更是堅決打擊,因為這些問題不僅嚴重地影響了社會安定,還削弱了曹操集團的力量。

公元200年,曹操下了一道命令,嚴厲禁止無中生有、顛倒黑白、居心不良的匿名誹謗,也禁止同事之間沒有根據的言語攻擊,如果有人違犯這個命令,就判以重罪。曹操還決定對以前因為戰爭造成的個人生活或是道德上的一些錯誤,一律不再追究,他人以後也不許提起。這樣做是為了維護自己集團內部的團結,增強自己的力量。

公元205年正月,曹操平定冀州後,發布命令,宣布原來跟隨袁紹和自己作對的人現在一律不追究了,讓他們出來重新為國家服務。

這年九月,曹操頒布了《整齊風俗令》,仍然是嚴厲禁止結黨營私、排斥異己、顛倒黑白和相互誹謗的事情。因為當時的河北地區被袁氏父子統治多年,已經形成了一種顛倒黑白和相互誹謗的壞風氣,甚至連親兄弟之間也都彼此各樹黨援,互相詆毀。這樣的風氣危害很大,從小的方麵來說是個人道德修養問題,可以冤枉好人,攪亂人心,弄得人與人之間互相都不信任;從大的方麵來說可以搞亂朝政,給國家的根本利益造成巨大損失,非同小可。

此外,曹操還曾下令不準報私仇,禁止民間大操大辦喪事,違犯者都給予法律製裁。

曹操對於教育很重視。公元203年七月,他下達了《修學令》,設置了學官,積極發展教育事業。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風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曹操的統治也更加鞏固了。

曹操長年帶領軍隊作戰,他深深明白建立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很強的軍隊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為了能夠建立一支這樣的軍隊,曹操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其中最為重要的措施,就是施行以法治軍,貫徹了賞罰嚴明的根本原則。

曹操在剛開始發動義軍的時候,就在自己軍隊中堅持了賞罰嚴明的原則。對那些有才能、有功勞的將士給予賞賜,對那些有過失的將士給予處罰。公元207年,成功征服烏桓以後,曹操大封功臣,對那些有功的將領和謀臣給予獎賞。這一次,總共有二十多位功臣被加封為列侯,其餘的人也都按各自功勞大小分別給予了一定的獎賞。

在積極封賞功臣的同時,曹操還表達了自己對於死難將士的深切緬懷之情,特地下令免除了那些死難將士遺孤應該負擔的徭役和賦稅,並把自己封地所得到的租稅收入,分給他們以及手下的眾將、屬官和入伍時間較早的士兵。

曹操精心選擇了一些執法官來執行軍規和條例,還專門設置了一個執行機構,叫做理曹。任命深明刑罰、剛正不阿的高柔主管這件事情。

曹操在軍中實行嚴刑峻法,對任何人都不例外。甚至連他自己觸犯了軍規,也會采取一些懲罰的措施。

一次,曹操率領軍隊經過一片麥田,特地下令:將士們有踩踏、毀壞麥苗者,殺無赦。沒想到自己騎的馬受到了驚嚇,踩壞了很多麥田。曹操馬上把軍中的執法官請來,問自己犯了法該怎麼處理,這個法官以“《春秋》之義,罰不加於尊”回答,意思是曹操地位尊貴,就不用處罰了。

曹操聽了之後,非常嚴肅地說:“我自己製定了法令,如果自己又去違犯,這怎麼可以統率部下呢?不過我是一軍的主帥,現在還不能自殺,就讓我用自己的方法處罰一下自己吧!”說完,就用隨身帶的佩劍割掉了自己的頭發,這就是“以發代首”的故事,充分說明曹操貫徹執行軍規的決心。

通過興修水利、實行屯田、發展生產和打擊豪強、抑製兼並、整頓社會風氣以及嚴格以法治軍,曹操的實力不斷得到增強,為他稱霸北中國和後繼者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