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留在篩子裏的豆粒(1 / 1)

當代女作家畢淑敏在35歲的時候,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後,要穿越五條街道去讀書。一天傍晚,台風突然來了,暴雨如注。老師還會不會來上課呢?她拿不準。那時,電話還不普及,打探不到確切的消息。考慮了片刻,她穿上雨衣,又撐開一把傘,雙重保險,衝出屋門。風雨中,傘立即被劈開,成了幾塊碎布。雨衣也背叛了她,鼓脹如帆,拚命要裹脅她到雲中去。她扔了雨衣,連滾帶爬趕到了學校,看門的老人卻說,從老師到學生,除了她,沒有一個人來!

那一瞬,她非常絕望。不但是極端的辛苦化為泡沫,更有無窮的委屈和沮喪。

老人見她失魂落魄的樣子,讓她進他的小屋歇口氣。伴著窗外的瀑布般的水龍,老人緩緩地說,她以後會有大出息。她說:“我是一個大傻瓜啊。”老人說:“所有的學生裏,隻有你一個人來上學了。看,暴風雨是一個篩子。膽子小的,思前想後的,都被它篩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膽識和最不怕吃苦的人。”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個閃電,畢淑敏的心被照得雪亮。

是啊,也許畢淑敏不是3000名學生中最聰明的,但那晚的暴雨,讓她知道了,她是3000名學生中最有膽識和毅力的人。

這使我想起自己小時侯,大人們在篩豆時的情景:為了把顆粒飽滿的豆粒和那些秕子、沙粒區分開來,大人們往往把它們一起放在篩子裏,來回晃動,這樣顆粒飽滿的豆粒就移到上麵來,秕子、沙粒就留在了下麵。這樣多次篩選以後,就成功的把顆粒飽滿的豆粒從其中分離了出來。

其實我們做人也是這樣,我們要爭取成為那顆粒飽滿的豆粒,要經得住篩子的篩選,始終保持在篩子的上麵,這樣等著自己的機會才會更多,我們才可能更加優秀。就像畢淑敏一樣,要能經得起暴風雨的篩選,因為在曆經暴風雨的洗禮之後,我們會收獲堅強與從容;收獲了成熟與積澱;收獲自信與練達。

為了能經受住暴風雨的洗禮,我們必須要有堅定的人生目標,並不斷地為之努力奮鬥!這樣在遭遇挫折與苦悶之時,我們才能自如應對,即使在跌倒之後,也能慢慢地站起來,撫摩一下傷口,繼續前行。雖然有時目標看起來是那樣遙遙無期,但我們確信,它永遠在前方,它一直在向自己招手,隻要我們堅持下去,它依然在等著我們。

孔子曰:“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人生的暴風雨是造物主對人類的考驗與提煉,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一種恩賜。它的到來,在折磨人的肉體的同時,又提升人的靈魂。在它的到來時,我們要及時播撒下成功的種子,雖然要經曆狂風暴雨,但到了收獲的季節,也一定是累累碩果!

“機遇垂青於有準備的人”!“風不會對漫無目的者有所青睞”!隻要為了自己的目標,堅忍不拔地走下去,我們就一定是那“留在篩子裏的豆粒”,我們就一定會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