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假期間,弟妹無奈地跟我說:“我讓女兒氣死了,她就知道玩兒,怎麼也不肯做作業,沒有一點時間觀念。無論我如何催促,她都無動於衷。看她哥哥一有時間,不是做作業,就是看書,我就更為女兒著急了,她怎麼就不跟哥哥學學呢?”聽了弟妹的話,我在安慰她的同時,也對她講了我是如何身體力行地培養兒子“守時”、“惜時”、“擠時”的。
按時休息,培養兒子“守時”
我知道,如果沒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沒有父母的以身作則,孩子是很難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於是,我跟老公商定,晚上九點準時關掉電視機。可兒子怎麼也不走,就是懶在那裏看電視。
“該關電視機了!”我提醒兒子。
“等等,馬上啊!”兒子頭也不抬地回答。
過了幾分鍾,我又催道:“關電視!”
“好的,馬上,馬上。”兒子雖然嘴裏答應,但就是不馬上行動。
見此情況,我剛開始都采取了暴力行動,搶過遙控器,“啪”地一聲關掉了電視機。兒子常常很不痛快地去睡覺,有時甚至還頂幾句嘴。
直到一次周末,兒子看電視看到很晚,我催促過幾次,但不起作用,我決定讓事實來說話。那天兒子睡得很晚,結果轉天早晨怎麼也起不來。我多次叫他,兒子終於醒了。
“祝賀你啊!寶貝,多看了那麼長時間的電視劇,‘收獲’真大啊!”我在一旁刻意笑道。
他一看時間已經很晚了,就問我:“您怎麼也不早點叫我呢!”
“看你睡得那麼香,我怎麼叫都不起,幹脆就不叫你了。這要是周一可好了,你就不用去上學了。”
“那怎麼行,您別挖苦我了。”兒子不好意思地說。
“沒有,媽媽隻是第一感覺而已。周末就該‘放縱’自己,你說呢?”
兒子聽我反話不斷,苦笑著起床了。匆匆吃完飯後,抓緊時間做作業,甚至放棄了周末屬於自己的遊戲時間。
當兒子完成了作業後,我問兒子:“累不累?”
“還好,就是感覺時間不夠用。”
“你知道為什麼嗎?”
“昨天睡得太晚了,今天早晨沒起來。”
見兒子說到了重點,我趁機告訴他,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學習和生活,到時間了,就得停止娛樂活動。而且電視看久了對眼睛不好,更要適可而止。
可兒子說:“我覺得多看一會兒也沒事啊!”
“每天都多看一會兒,日子一長,看的時間累加起來就很多了,而且也就容易進入亢奮狀態,不利於調整休息。再說,這是我們全家人的作息規律,爸爸媽媽為了轉天的工作早早結束了看電視的時間,所以你也應該為了轉天的學習跟我們保持一致的作息習慣。對嗎?”
聽了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分析,兒子使勁兒地點點頭。
從那以後,不管當天的電視節目有多好看,兒子到點之後都不看了。漸漸地,兒子也習慣了有規律的生活。
現在,早睡早起已經成為兒子不可改變的生物鍾,並且,兒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基本都是定了的,比如吃飯、讀書等,這些都不用我操心,兒子的生活被他打理得很好。
熱愛讀書,培養兒子“惜時”
兒子有時晚上做完作業後,就徹底放鬆了,他會拿出三國殺之類的桌遊自顧自的玩兒。這時,我跟兒子說:“不能天天玩這些,況且自己玩兒也沒有意思,到了周末可以去找同學玩兒。自己這個時候能做的事最好是讀書,特別是這樣的零碎時間。”兒子雖然喜歡讀書,但他無所謂地說:“這麼一點時間,自己剛拿起書,沒看多少,就到時間休息了,這點時間不值得利用。”我反駁兒子:“這樣的零碎時間也不可小看,比如,早晨早起後,讀一陣書,中午吃飯前,讀一會兒書,這樣見縫插針地讀書,既珍惜時間,又把零碎時間充分利用。”
兒子聽了說自己試試看。漸漸地,兒子有了讀書的感覺。那次,我讀歐陽修的作品,看到他的“三上”讀書法,立即把這個典故告訴了兒子。兒子很感興趣,說自己也要在枕頭上、課桌上、廁所上讀書。我聽了認真地點點頭,肯定了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