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早期的青銅文化遺存為哈拉巴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有摩亨佐·達羅、哈拉巴、科特·迪吉以及卡裏班甘等文化遺存,而摩亨佐·達羅最為人們關注,因為在它身上充滿了種種謎團。
·哈拉巴文化的發現
哈拉巴文化是從印度河流域發掘出來的,那裏曾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20世紀20年代,在英國著名考古學家J.H.馬歇爾的領導下,科考人員對哈拉巴文化前後進行了近10年的發掘,並出版了《摩亨佐·達羅及印度河流域文明》一書,首次對該地區的古代文化進行了較完整的敘述。
到了50年代,曾任印度考古局及巴基斯坦考古學顧問的英國著名考古學家M.惠勒,又對哈拉巴文化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調查和研究,並出版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河文明》、《印度河流域及其周圍有關的文明》等書。從1964~1965年巴基斯坦考古學家與美國考古學家再次聯合對哈拉巴文化進行發掘,通過詳細鑽探,專家們對遺址做了C14測定,基本上弄清了哈拉巴文化的時間。
·摩亨佐·達羅遺址
在哈拉巴文化遺址當中,其中麵積最大、保存較好的,就是摩亨佐·達羅遺址。
摩亨佐·達羅城市遺址位於印度河下遊,在今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內。城市的總體規劃非常先進而又極為科學,在當時可謂土木工程中的一項偉大成就,無怪乎很多人將其稱為“青銅時代的曼哈頓”。這座最能代表印度河古文明鼎盛的城市遺址,在被埋沒了幾千年之後,終於在20世紀浮出了水麵。
摩亨佐·達羅城牆堅固、街道整齊、建築物宏偉,其結構由衛城和下城兩大部分組成。
衛城是最高統治者居住、開會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四周有高厚的城牆和塔樓,均用燒製的磚石砌成,城南北長400米,東西寬200米,城牆地底和高都在10米以上。衛城的中心是一個長方形的大浴池,長約12米,寬約7米,深約2.5米,是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浴池的東北部是一組較為宏偉的建築群,其中最大的大廳長達70米,寬24米,是最高統治者居住的地方。浴池的西部還有座規模較大的糧倉,南部則是以會議廳為中心的另一組建築群。
下城則是居民區,雖然不如衛城建築宏偉,但街道整齊、縱橫平直,最主要的大街寬在10米以上,街道兩旁的房屋也是鱗次櫛比,相當有規則。
從衛城、下城兩者之間的比較來看,雖然都是磚石建築,但在規模、設備、質量等方麵都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富人所居不僅樓房高大、房間很多,而且有著完善的排水設施。而貧民住宅區卻是簡陋低矮的茅舍。通過這點可以明顯看出當時社會貧富分化、階級對立的狀況。
在摩亨佐·達羅出土的文物中,既有精美的陶器、陶製的雕像和帶有文字的印章,還有青銅製成的武器,包括劍、矛和箭頭等,青銅工具有斧、鋸、鐮、刀等多種。青銅舞娘像在所有出土文物中是一件藝術水平很高的珍品,像高10.5厘米,形象逼真。青銅器的加工過程不僅掌握了鍛打、鑄造技術,而且還使用了焊接法。
然而,這一偉大的文化遺址究竟是誰創造的呢?這個問題至今仍是個謎。
·對文化遺址的探究
關於摩亨佐·達羅文化遺存的創造者是誰這一問題,各國的專家學者都紛紛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大致有以下三種觀點:
兩河流域輸入說:持這種觀點的專家認為,兩河流域即西南亞底格裏斯和幼發拉底兩河流域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在敘利亞東部和伊拉克境內。在曆史上,兩河流域是世界上著名的古文明發祥地之一,曾建有巴比倫、亞述等古國。而從摩亨佐·達羅興旺的時間和文化特征來分析,應該與兩河流域的文明密切相關,摩亨佐·達羅應該是受了兩河流域文明的極大影響才建造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