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索不達米亞的生活方式(1 / 2)

古代歐亞大陸諸多的文明生活方式,與它們早先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都深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就美索不達米亞來說,它的地理位置影響表現較為明顯,因為這裏經常遭到外族侵略;而這一地區自古迄今的發展,又與它一次次遭受的外來侵略分不開。

事實上,美索不達米亞的曆史,在很大程度上都來自於北方的入侵者印歐人和來自南方的入侵者閃米特人。他們為了爭奪這塊肥沃的大河流域,展開了長達數千年的鬥爭。而這些鬥爭,也就構成了美索不達米亞的曆史。

·創建了第一個文明的蘇美爾人

最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創建者蘇美爾人,好像既不是印歐人的一支,也並非閃米特人的一支,這點很奇怪。他們的語言,與我們現在常用的漢語相似,這說明他們的原籍很可能是東方的某個地方。但不管怎樣,蘇美爾人還是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南部開掘了溝渠,依靠非常複雜的灌溉網成功地利用了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湍急的河水,創建了第一個文明之地。

到了公元前3000年時,在蘇美爾地區就已出現12個獨立的城市國家。比較著名的如烏魯克,它占地440公頃,人口約達5萬。各個城市國家為了爭雄稱霸,相互之間征戰不休;戰爭愈來愈專業化,人們也為此付出了昂貴的代價。而戰爭的結果,也大大削弱了蘇美爾人的力量,使他們臣服於閃米特人。閃米特人的著名領袖薩爾貢一世,就是作為第一個帝國的奠立者而在曆史上聞名。薩爾貢一世以阿卡德為基地,最早征服了整個蘇美爾地區,然後又向遠方地區進犯,並最後建立了一個從波斯灣到地中海的龐大帝國。

·巴比倫帝國的建立

在當時,阿卡德帝國屬於一個幅員非常廣大的國家,然而它的壽命卻並不漫長。從伊朗前來的新的入侵者,很快就打敗了薩爾貢一世的孫子,並讓阿卡德德國從曆史上消失了。於是,蘇美爾人的城市國家又一個個重新出現,並享有了一定程度的獨立,直到烏爾城邦崛起,建立起一個純粹的蘇美爾人的帝國。這一帝國從公元前2113到公元前2006年,維持了近1個世紀。

在這期間,一批閃米特遊牧民,即阿莫裏特人,又侵入了兩河流域,在他們著名的統治者漢穆拉比(約公元前1704~前1662年)的率領下,經過長期征戰,建立起了巴比倫帝國。而這種連續入侵的方式也一直持續到近代,由於繼阿莫裏特人之後的入侵者還有赫梯人、波斯人、馬其頓人、亞述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等。

·蘇美爾的城市文明和商業文明

盡管這些帝國都很富有,但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實質上還是城市文明和商業文明。城市的最基本單位,就是每個城市都尊奉一位主神,而城市也被看作是屬於主神的一個神聖存在物。在當時來說,寺院和國王屬於最大的富豪,但也有許多私人的資本被投入到土地、手工業、商業冒險和放債當中。而大多數平民,都隻能依靠做農夫、工匠、商人、漁民和養牛等方式來謀生的。每個城市當中,都有一個手藝人階層,包括石匠、鐵匠、木匠、陶工和寶石匠等,他們在自由市場上出賣自己的手工藝品,買主支付貨幣或以實物代貨幣。貨幣通常都是銀環,每次交易後,人們都需要稱一下分量。

城牆的外麵,就是大麵積的農田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最終都取決於這些農田的收成。通常來說,大部分土地都是以大地產的形式被占有的,占有者當然是國王、祭司和一些富人了。他們把自己占有的土地劃分為小塊的份地,然後連同種籽、農具和耕畜等一起分配給為農人。而農人則提供勞動、自行經營,然後再把地裏生產出來的剩餘產品繳納給寺院、宮廷或地主等作為報答。

當時的基本農作物就是大麥和小麥,其次還有一些蔬菜和水果,如蠶豆、豌豆、大蒜、韭蔥、洋蔥、小羅卜、黃瓜、甜瓜、椰棗、石榴、無花果和蘋果等。而飼養的牲畜主要是羊和母牛。羊可以提供羊毛,而羊毛又是美索不達米亞主要的組織纖維。

在經營地產時,人們都需要記賬,比如從佃耕的農人那裏收到的地租、牧群的頭數、牲畜所需飼料的量、下次播種所需種子的量,以及關於灌溉設施和灌溉計劃的一切複雜細節等,都是需要上賬或記錄的。人們在管理事項和賬目時,就是用削成三角尖頭的蘆葦杆當筆,刻寫在泥版上保存的。這種最早的文字形式顯然不是為了智力活動才發明的,確切地說,這是經營管理時的一種常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