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虎又名西伯利亞虎、滿洲虎,分布於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國東北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一帶,在我國是一級保護動物。東北虎是體型最大的虎,平均體長為1.8~2.8米,體重為227~272千克,最大的記錄體長為3.3米,體重超過300千克。東北虎體毛的橘黃色比其他種的虎要淡一些,它身上的條紋不是黑色而是棕色,條紋的間隔比較寬。它的胸部與腹部都為白色,頸部環繞著一圈白色的毛。

東北虎生活在森林、灌木叢和野草叢生的地帶,它主要的食物是麋鹿和野豬,其次是小型哺乳動物和鳥。在陸地上的食肉類動物中,東北虎的獵殺能力難逢敵手。它肩部和背部的肌肉極為發達,四肢粗壯;強有力的頜部支持著長達7厘米的犬齒,很少有獵物能逃脫這對絕殺利器;它巨大的虎爪令人望而生畏,據一些富有經驗的馴獸師講,即使被虎爪輕輕一掃,也可能帶來最嚴重的後果。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主要生活在印度,也有一些分布在尼泊爾、孟加拉、不丹等國,我國的西藏也有孟加拉虎出沒。雄性孟加拉虎平均身長為2.9米,體重約220千克;雌性比雄性小。孟加拉虎的毛色和體型介於東北虎與華南虎之間,毛色比東北虎深,比華南虎淡,體毛比華南虎更短,黑紋細長而清晰。它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尾巴很細。孟加拉虎的獵物主要是野鹿和野牛。它們的領土範圍雌性為10~39平方千米,雄性為30~105平方千米。孟加拉虎在現存的各種虎中數量最多,野生的孟加拉虎大約有3000~5000頭。

孟加拉虎還有一種變種虎——白虎。它的體色與普通老虎不同,為白色,條紋為深褐色或黑色,眼睛為天藍色。白虎性情比較溫和,體態優美,被譽為“小姐虎”。野生白虎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雷韋地區,但非常罕見,幾乎見不到。目前,全世界大約有200隻左右白虎,主要生存在美國、印度、英國和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而且都是人工飼養的。

印支虎

印支虎全稱為印度支那虎,又名東南亞虎,分布在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和中國雲南南部。印支虎比孟加拉虎小,雄性平均體長2.7米,體重約180千克。印支虎體毛比華南虎短,身體顏色比華南虎淺,但比孟加拉虎深,黑色條紋又短又窄。印支虎的食物是野豬、野鹿和野牛。這種虎的地盤大小並不是太清楚,不過在理想的棲息地中一般是每100平方千米有4~5隻成年虎。

印支虎生活在偏僻的山地和山區的森林中,這些地區往往在兩個國家的邊境交界處。進入這些地區是受限製的,隻有生物學家才被允許進入考察。結果人們對於這一地區野生虎的生存狀況了解得比較少。目前大約有800~2000隻野生的印支虎,還有大約60隻生活在亞洲和美洲的動物園中。

知識點

巴厘島

巴厘島是印尼13600多個島嶼中最耀眼的一個島,位於印度洋赤道南方8°,爪哇島東部,島上東西寬140千米,南北相距80千米,全島總麵積為5620平方千米。巴厘島是印度尼西亞島嶼,位於小巽他群島西端,大致呈菱形,主軸為東西走向。麵積約5620平方千米,人口約315萬人。地勢東高西低,山脈橫貫,有10餘座火山錐,東部的阿貢火山海拔3142米,是全島最高峰。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約1500毫米,幹季約6個月。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僅次於爪哇,居全國第二位。居民主要是巴厘人,信奉印度教,以廟宇建築、雕刻、繪畫、音樂、紡織、歌舞和風景聞名於世,是世界著名旅遊勝地之一。

延伸閱讀

虎符

我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麵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采用銅製的虎形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虎符的背麵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遣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在中國曆史博物館中藏有“西漢堂陽侯錯銀銅虎符”一枚,長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狀,平頭,翹尾,左右頸肋間,各鐫篆書兩行,文字相同,“與堂陽侯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陝西博物館也藏有一枚從西安西郊發現的虎符,據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戰國文物,稱為秦代錯金“杜”字鐧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狀,象征軍威和進軍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銘文40字,記述調兵對象和範圍,製作卻極為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