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獅是一種海洋鰭腳類,產於北美加利福尼亞州沿岸以及北太平洋、北冰洋、南冰洋、南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
海獅體型細長呈紡錘形,頸部較長,有小的耳殼。前肢長於後肢,呈槳狀。後肢較發達,能向前彎曲,使它既能在陸地上靈活地行走,又能像狗一樣蹲在地上。這一點跟海豹不同,海豹的後肢隻能向後伸,隻能前彎曲,所以不能在陸地上行走。由於有些種類的海獅脖子上長滿了鬃狀的長毛很像獅子,再加上它們的吼聲也像獅子,所以把它們叫做海獅。海獅的雌雄個體大小相差懸殊,如加州海獅雄性體長2.1~2.4米,重300~350千克,雌性體長不過1.8米,重不過100千克。
海獅有一個特點就是嘴部長滿了觸須,很像人類的胡子。海獅的胡子特別發達,胡子根部的神經非常複雜,不僅可以通過觸摸進行感覺,還可以接受聲音,具有聲音感受器的作用。海獅有著類似海豚一樣的回聲定位係統,它也能向周圍發射聲信號,並靈敏地收集返回來的聲波。有趣的是,這些返回波就是靠胡子監聽的。
海獅的智商很高,是水族館中的明星。對小海獅進行訓練後,它們可以做難度很大的頂球表演,它們可以像雜技演員一樣用鼻尖接住飛來的皮球,好像鼻子有吸力一樣。實際上。做好這個動作並不容易,就拿人來說,假如,沒有經過訓練,用一隻手接籃球,不可能穩妥無誤。海獅聰明,記憶力也很強,學會了的本事,很長一段時間忘不了。有些國家的海軍利用海獅的聰明將它們馴養成海洋工作或軍事上的得力助手。
海獅是水陸兩棲動物,它們在陸地上交配、產仔和育兒。不管它們在哪個海區生活,到了生殖季節,都要返回到出生地去,甚至不惜遠涉千裏。海獅屬於多配偶動物。繁殖季節一開始,身強力壯的雄海獅首先趕到繁殖場,在海岸上選好地方,劃好自己的地界,等待著雌海獅的到來。
一周後,雌海獅陸續上陸了,這些雌海獅都是大腹便便的,懷著前一年交配後的胎兒。雌海獅上陸後就進入了雄海獅們占好了的地盤,一般10~20頭雌海獅和一頭雄海獅生活在一起,組成一個臨時大家庭。生物學家把這種“大家庭”叫做生殖群或多雌群。通常情況下,雄海獅越是雄壯,它的家庭成員就越多。
雌海獅上岸不幾天就產下小海獅。產後的雌海獅還沒休息幾天,雄海獅就又向它們求愛了。在一個生殖季節裏,一頭雌海獅會交配1~3次,一旦受孕成功就自動退出生殖群,後上來的雌海獅補充它們的位置。生殖季節裏,雄海獅一但上岸就不再下海,不吃也不喝地完成交配任務。一頭雄海獅每天交配30多次,每次持續15分鍾左右。它們完全靠體內積存的脂肪來維持其巨大的消耗。
由於一頭雄海獅占領了很多頭雌海獅,在繁殖場上就會出現一些無家可歸的雄海獅,這些流浪漢氣急暴躁地在生殖群外徘徊,經常趁著當家的雄海獅不注意,去勾引雌海獅。一旦被發現,打鬥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打鬥的結果是:身強力壯的雄海獅擁有交配雌海獅機會和權力,它們強壯的遺傳基因得以傳遞給後代,有利於種族的進化,保證海獅的後代一代比一代更強。生殖期結束後,雄海獅們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它們不得不遣散雌海獅群,然後紛紛跳下海各奔東西。此後,它們天各一方,難得相遇。為了使種族繁衍下去,它們又在來年的生殖季節集中上岸,集中交配。
雌海獅產仔很容易,整個過程僅用10分鍾左右,很少見到難產現象。一般情況下一胎隻生一個仔。初生的小海獅隻有5千克左右,它們披著保暖很好的密厚的絨毛,剛一生下來就能睜眼,能爬動。它們跟母海獅呆在一起,母海獅想換地方的時候,就像老貓銜小貓一樣,用口叼著它們帶走。海獅的乳汁很濃,脂肪含量很高達52%,是牛奶的13倍,所以海獅哺乳次數很少,兩天甚至一周才哺乳一次。盡管如此,小海獅們還是餓得很快。
雌海獅產下小海獅後第5周就要下海捕魚了,此後每2~3天,甚至10天才回來一次。可是,它們怎麼才能在熙熙攘攘的海獅群中找到自己的孩子呢?研究發現,母海獅上岸後先是發出高聲連叫聲,小海獅聽到母親的聲音立即高聲答應,並急切地朝著母親叫喚的地方爬動,而母親也趕緊的向小海獅迎過去。顯然,母海獅和自己的小海獅的聲音彼此非常熟悉,盡管繁殖場上獅聲鼎沸,它們在相距很遠的地方也能相互分辨得出來。當母子靠近以後,它們就互相嗅對方的氣味,待確認無疑後,就開始喂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