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藍藻(1 / 2)

第70章 藍藻

“是藍藻。”向妍隻看了一看,就斷定。

“藍藻?”

“Cyanobacteria。”

葉禎心了解了。

Cyanobacteria,藻類,這是一種原核生物,它們是所有植物中最古老,最低等的一種,存在在這個地球上已經有近35億年。藻類的種類繁多,目前已知有3萬種左右。

大多數藻類生活在水中,除了人工製水如自來水以外,自然界的地表水幾乎都有藻類存在。

有水必有藻

藻類種類很多,最常為人們所熟知的應該是一些食用藻類,比如發菜,地木耳,螺旋藻。

發菜香菇蝦仁湯可是葉禎心很喜歡的一道湯。

再撒一點香菜,簡直完美。

而藍藻是藻類裏麵的一種,也是藻類裏最原始的一個種群。藍藻分布很廣,淡水、海水,土壤、岩石、樹幹,甚至在鹽鹵池裏都有能存在。

但眼下從鬱青山和向妍的神情看來,這個藍藻在這裏似乎不是什麼受歡迎的好東西。

“有什麼問題?”她問。

向妍隨手拿了個燒杯,從桶裏舀出一點江水,走到顯微鏡前,取了吸管,滴了一些在載玻片上,蓋好蓋玻片,送到載物台上。

“如果藍藻在水裏大量繁殖,對於我們來說不是件好事。這往往說明水體被富營養化了。在營養豐富的水體中,當天氣開始變熱,水溫達到35攝氏度以上,水體流動又比較緩慢的時候,很容易大規模地爆發藍藻,在水麵形成一層藍綠色的藍藻水華,也叫‘綠潮’”

“就像赤潮一樣?”葉禎心聽說過赤潮,也知道人類活動導致大量含有各種含氮有機物的廢汙水排入海水中,造成海洋汙染,促成產生赤潮的原因之一。

正常的情況下,海水中的營養鹽含量較低,會限製浮遊植物的生長。而當含有大量營養物質的生活汙水、工業廢水和農業廢水流入海洋後,就有可能導致赤潮生物的飛速生長,引起赤潮。

當發生赤潮的時候,海水裏的浮遊生物的密度降到102-106細胞\/毫升,密度過高的浮遊生物會堵塞魚鰓,引起魚類的機械障礙,導致死亡。

“對。綠潮和赤潮一樣,會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屍體腐爛,造成水體汙染。更為嚴重的是,水裏的藍藻的突變種含有毒物質。”

“有毒?”

“是的。藍藻門的微囊藻、魚腥藻的有毒突變種就含有藻毒素,人畜飲用大量繁殖這些藍藻的水時,往往中毒,導致痙攣等,甚至死亡。微囊藻毒素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比如一些吸收了微量微囊藻毒素的魚,被人類食用之後,就會直接危害人體。”

肝癌,聽起來很可怕。

“南明湖裏有微囊藻嗎?”

向妍點頭:“這當然,50 %的藍藻裏有微囊藻。2007年,江蘇太湖曾經爆發過一次藍藻汙染,還鬧得挺嚴重的。那次之後政府部門開始注重太湖的環境治理,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太湖的水質才好多了。”

“但秀山的水質一直不錯。”葉禎心說。

雖然到監測站才幾個月,但她也知道,秀山市的地表水環境質量在全省是排在前列的,去年城市地表水指數排名全省第一,而斷麵水質達到三類以上的比例常年保持在98 %以上。

就算不知道這些數據,光用肉眼看,也看得出雲浮溪水質清澈。清新的空氣和清澈的河水,優美的生態環境,一直都是秀山人的驕傲。

向妍點點頭。

“是啊,我們的水質一直不錯,尤其是南明湖又是領導們重點關注的對象,最起碼我倒監測站這幾年,沒有出現過藍藻異常的情況,不過……”

“不過什麼?”

向妍從顯微鏡前抬起頭,眉心微蹙:“好像不太好。”

葉禎心和鬱青山相互看了一眼:“怎麼不太好?”

“我剛剛簡單用葉綠色測量儀測了一下,感覺這水裏的藍藻數量有點多。雖然不準確,不過基本應該是超出正常水平了。”向妍神情嚴肅,“我得馬上跟楊站彙報。”

楊站是監測站的副站長。

楊站也還在站裏加班,向妍將情況作了彙報,楊站當即讓李輝帶著現場室的人到幾個重點點位去采水樣回來作進一步的確定,恰好葉禎心也在,於是理所當然跟去了。

南明湖範圍的水質監測點一共有4個,分別是水南橋下,南水門下,城東大橋下和彩虹橋下,分布在南明湖湖岸沿線。

南明湖不大,湖岸線全長約25公裏,開著車慢慢繞一圈也不過是半個小時的事情,隻是這時候夜已深,監測點位又都在偏僻難行的地方,要下到湖邊去采集水樣,還是有一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