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9月13日,蔣介石被孫中山從奉化老家召回廣州,他是回鄉奔喪的。
蔣介石在馬湘引導下來晉見孫中山。
孫中山站起來,問蔣介石:“你母親的喪事都處理完畢了?”
“是。”蔣介石說。
孫中山說:“對不起了,我沒能讓你在奉化老家守靈,便拍電報把你追回來了。”
蔣介石道:“國事重於家事。學生應該為國出力。”
話是這麼說,蔣介石來來去去,總是不能盡心盡力,找各種理由和借口離去,實在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無法施展抱負。孫中山仿佛隻會給他個參謀長幹,他想要的是實權,像陳炯明、許崇智一樣掌一旅之師。
孫中山走過來,坐在蔣介石對麵,兩人是真正的促膝談心的狀態。孫中山抑製不住自己的興奮,告訴他,將士用命,百姓支持,討桂戰爭節節勝利,捷報頻傳。8月4日把桂軍的老巢南寧攻克了,接著下桂林、克龍州,桂軍失去了最後的倚托,陸榮廷逃到河內去了。桂軍或散或降,我們護法政府已經擁有了兩廣,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成就。
蔣介石說:“我聽說陳炯明翅膀硬了,不聽命令?你原想任命他為廣西總司令的,他不想去?”
孫中山說:“他說廣東是重要後方,他應守在大本營。”
蔣介石冷笑道:“陳炯明並不想北伐,他的實力在廣東,他一直與北洋軍閥勾勾搭搭。”
孫中山說:“我也有耳聞。他可是我視為自己人的呀,我們的第一支軍隊就交他統帶了。”
蔣介石說:“這支隊伍卻成了他討價還價的本錢了。我聽接近他的人說,陳炯明不想把實力消耗在北伐上。”
孫中山說:“所以我才調你來與他合作。”
蔣介石斷然說:“我與這樣的人合不來。如今想來,先生把我軍惟一的8000人交給陳炯明,也許是所用非人啊。”
“不至於吧。”孫中山說,“我打算出海路去廣西,親自督師,從桂林乘勝北伐。”
接著孫中山派遣蔣介石去南寧,讓他與陳炯明商討北伐事宜,因為領袖一再強調,蔣介石不好不去。
蔣介石到了南寧,陳炯明並不買他的賬,明確表示不同意北伐,蔣介石一怒回了廣州,向孫中山交代了幾句,便又回奉化為他母親選擇墳山去了。
孫中山不改初衷,因為此時幾大主力都在廣西,他想在桂林誓師北伐,他10月17日到達梧州。在梧州召開軍事會議,陳炯明居然不應召來開會,別人都很生氣,孫中山卻決定親赴南寧與陳炯明商討。他哪裏知道,此時的陳炯明已不是從前的陳炯明了,野心膨脹,為成為“兩廣王”,居然暗中與吳佩孚、趙恒惕秘密勾結。
當著孫中山的麵,陳炯明不願北伐的借口“保境息民”論被孫中山駁斥後,孫中山提出兩個方案供陳炯明選擇。或陳為主帥率師北伐,則孫為後援;或孫中山掛帥出征,陳炯明為後援。陳炯明推不過去,勉強同意後者,答應每月為北伐軍前方輸款50萬。
孫中山決定把大本營設在桂林,宋慶齡一路隨行,她組建了紅十字會和軍人慰勞隊,召集了一大批婦女從軍。
從梧州到桂林,山路居多,孫中山身體有些不適,尹維俊和馬湘便從鄉下雇了一乘雙人抬的滑竿讓孫中山坐。
孫中山穿軍服,戴拿破侖式斜蒲帽,黑漆皮坡裝鞋,坐在二人抬的滑竿上,在警衛團副團長張猛、馬湘、張發奎、尹氏二女及30多名衛隊護送下,沿山路向桂林挺進。
孫中山邊坐滑竿邊與抬滑竿的老漢聊天,孫中山問:“收成好嗎?”
老漢說:“不好,稅捐太多,不然就不出來抬滑竿了。”
孫中山說:“等中國統一了,真正實行民生主義了,就有好日子過了。”
老漢說:“我們都盼孫中山給我們辦好事呢,他說的話,都說到我們心裏去了。”
尹維俊快嘴快舌地問:“你知道你抬的是什麼人嗎?”
張猛想攔她已經來不及了,尹維俊說:“他就是你們盼的那個孫中山啊!”
“喔唷,不得了,”老漢走得更來勁了,不斷地回頭看孫中山,“我一看他就不凡,是個坐天下的福相。”說得孫中山忍不住笑,在場的人也都笑。
孫中山又問:“老漢今年多大年紀了?”
老漢說:“60花甲子,60歲了!”
孫中山立刻叫:“停下來。”用力拍著轎竿。
老漢以為他要小解,忙穩穩地放下滑竿。
孫中山下了轎,向老漢拱了拱手:“我實在沒看出你已有60歲了。我的年齡比你小,怎麼好讓你來抬我?應該我抬你才是。”
老漢說:“我們天生是抬轎子的命,抬轎子的若坐進去,燒屁股呢。”
人們大笑起來。
孫中山說:“將來革命成功了,你們就不用抬轎了。”
宋慶齡到達桂林後,在紅十字會的基礎上又建了一個臨時的戰地醫院,準備戰時隨隊出征。暫時收住的都是在攻取廣西時受傷的粵軍官兵。
宋慶齡、何香凝帶著一些從廣州來的誌願者在醫院裏為傷員服務,也有洗繃帶的、扶傷員散步的。
門口插著一杆大旗,上書“紅十字婦女救護隊”。
宋慶齡想起了孫中山的托付,這一天她帶人到漓江畔去洗傷兵軍衣和床單時,見尹維俊是歇班,沒事在屋簷底下嚼甘蔗,就約她一同去洗衣服,尹維俊高高興興地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