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正在辦公,查找文件,他突然問宋慶齡:“你把第18號委任令發下去幾天了,怎麼不見回音?”
宋慶齡走過來看看,說:“是任命程天鬥的吧?這個是胡漢民經手,我去問問他。”
孫中山搖了搖手,忽然一拍桌子,說:“胡漢民不止一次地扣發我的文件、命令,長此以往,這還了得?”
宋慶齡說:“你不可為這個發火,你要弄清他為什麼扣壓,看看屬於什麼性質。”
事有湊巧,胡漢民拿著文件上樓來了,對孫中山說:“這是給英國海關的照會,大元帥要簽字的。”
孫中山故意說:“我這被架空了的大元帥有必要簽字嗎?”
聽出話裏有話,胡漢民說:“要批評,我當麵聽好了。”
孫中山問:“我任命程天鬥的命令你發下去了嗎?”
胡漢民坦然承認:“我扣下了。”
“為什麼?”孫中山咄咄逼人地問。
胡漢民說:“我扣下的不止一件,一共有21件了,我會一件件拿來說清原委。”
孫中山問:“你不感到你越權了嗎?”
胡漢民絲毫不懼,說:“即使專製時代,也有大臣駁回詔書,皇帝收回成命的事。”
孫中山說:“你還振振有詞。”
胡漢民詰問道:“當年先生親手擬定中華革命黨誓詞時,有’慎施命令‘一條,先生還記得嗎?”
孫中山說:“有這一條。”
胡漢民說:“調和鼎鼐、燮理陰陽是宰相分內的事。我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其實。請問先生,我扣發了一個命令,是不是我職權之內的事?況且自有原因,你任命的這個程天鬥,我們正懷疑他有私自發行鈔票的罪行。”
孫中山問:“怎麼回事?”
胡漢民說,在陳炯明叛亂前,政府不是印好了粵幣準備發行的嗎?後來因局勢動蕩,把鈔票存起來了,暫不發行。前幾天有人在香港市麵看到了已有粵幣在流通,他想,這是程天鬥幹的,已把他抓了起來,元帥卻還要任命要職。
孫中山認為先抓了人不好。先要弄清真相,也許是別人盜出鈔票,拿到香港去的呢,千萬不可冤枉好人。
胡漢民說:“在程天鬥的問題沒有查清之前,先生說,該對他重用嗎?我扣壓大元帥令不發,有什麼越權嗎?”
孫中山說:“說來說去,你總是有理。”
宋慶齡說:“這件事,胡先生沒錯。”
胡漢民說:“先生說我總是有理,隻不過是理屈詞窮、無詞自解而已,你心裏並沒有認錯。”
宋慶齡出來解圍說:“到12點了,我來做個小東,一道渡河去吃肥鴿,怎麼樣?”
孫中山說:“好吧,不過,似乎應當由我出錢做東。”
胡漢民問:“為什麼?”
孫中山說:“你非逼我說出這句話來:’我錯了‘,還不行嗎?”
幾個人都樂了。胡漢民說:“你做東還不是夫人掏錢,錢不在男人手裏呀。”
幾個人都笑個不住,氣氛一下子和緩下來。
他們在渡河去吃肥鴿的路上,孫中山問起共產黨的第三次代表大會。
胡漢民說正在廣州召開,他說中共的骨幹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張太雷、毛澤東、蔡和森、鄧中夏、向警予、譚平山、張國燾等都到會了。
孫中山事先與李大釗交換過看法,他們可能在這次會議上重點討論國共合作的議題。
孫中山沒有說錯,主持第三次黨代會的李大釗把他起草的《關於國民黨及國民黨問題的決議案》付諸表決時,與會代表全數通過。
李大釗在表決後發表講話,他認為,前一階段,在共產黨內存在的“左”傾關門主義,對國共合作執行不力,這次的第三次代表大會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全體共產黨員均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時保持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這是統一戰線的需要,是完成中國革命的需要。
陳獨秀發言指出,要努力幫助孫中山先生進行國民黨的改組工作,力爭每省有一名國民黨中的共產黨員當選為國民黨一大代表,同時協助國民黨左派當選。
李大釗又說:“孫中山先生的聲譽,是國民黨最大的財富,列寧說過,孫中山有他獨特的少女般的天真,值得信賴。對於我們來說,同這樣天真的、坦誠的人合作,我們要不存雜念,不玩權術。”
毛澤東說:“很對。不過,孫中山先生周圍的人可不都那麼天真。”
李大釗說:“當然,國共合作也不會是一帆風順沒有坎坷的,為了加速中國革命的進程,我們需要這樣做,這是民族賦予我們的重任。”
7月10日,航空局長楊仙逸來到元帥府報告喜訊,他們自己研製的中國第一架飛機已經成功了,請示孫中山,是否要舉行一次試飛慶典。
“當然。”孫中山一向重視空軍的建設,素有“航空救國”的主張。早在1917年,他就曾派楊仙逸去美國購買過飛機。楊仙逸是組建空軍的功臣,孫中山向他頒發過勳章,那圓形的有青天白日國徽和嘉禾圖案中間有孫中山像的勳章一直佩戴在楊仙逸胸前。
孫中山不用誰請求,自動寫了“航空救國”4個大字,贈給航空局。
剛剛回國不久的宋子文正好在場,他將條幅拖到地上晾著。陳友仁說:“既然咱們製造的第一架飛機要試飛,要有個名字,大家請大元帥給起一個。”
“叫航空局長楊仙逸起好了。”孫中山指著穿飛行服的楊仙逸說,“他是中國的航空之父。”
楊仙逸說:“我倒有個現成的名字,洛士文號,這是廣東音,英文就是羅莎蒙德。”
宋子文道:“這不是二姐的名字嗎?”
宋慶齡正好這時從裏麵出來,問:“誰叫我的名字?”宋子文說,要用她名字命名飛機呢。
宋慶齡忙推托以她的名字命名可是不大好。
孫中山說:“那麼以段祺瑞來命名嗎?”
大家都笑了。
孫中山感慨地說起23年前的往事,當時他在美國,委托馮如製造過一架飛機。那年10月,馮如參加了國際比賽,起飛高達230多米呢,飛了30多公裏。
“時速呢?”宋慶齡問。
“時速也有104公裏。”孫中山說,“這是中國人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在1910年的比賽裏,拿了冠軍。可惜,1912年馮如在廣州一次試飛中失事犧牲了。他才2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