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心疾
仲春之後,我的身子漸重,手腳也虛腫起來,行動諸多不便。
瑚璉戍正借了此等冠冕的理由,多次避開與我見麵的機會。譬如,春分的蓮池祈福,他帶上所有的妃嬪,春山一路,馬踏花泥,賞盡煙雨,唯獨把他的皇後留在深宮。
絳紗窗外,新蟲歸燕,也確是春景斑斕,可我偏愛在屋中,過自己的平淡日子……那日子淡得,分不出四季。
圭兒是這潭止水中最不安分的石子,她整日鬧著綠溏泛舟……我明白她的好心,是怕我憋出病來。
避開許多個春和景明,我獨獨擇在細雨如塵的日子,與她登上畫船。
“選來選去,選個雨天!”她伸手接著雨滴,頗為不滿。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若在晴日,如何能有這樣的意境?”我信口胡謅。
“嗯,真的是呢!”她甩著濕漉漉的手,綻開了笑臉,“還是姐姐知道得多啊。”
她信了,真是個好騙的丫頭。
我展眼綠溏,即使沒有碧空朗日,也終究是青春韶華,籠在霏霏雨霧中,爛漫得讓人落淚。
“姐姐……”圭兒拉拉我的衣角,我抹淨了淚水,轉回頭看她,她便又笑起來,“屠蘇酒,天竺伎,我是俗人,還是喜歡這俗玩意兒!”
“姐姐。”
特別的發音總是來自特別的人,陰魂不散的妹六手擎著紫金的酒壺,邁著盈盈的蓮步走到我麵前。我無奈地看看圭兒,圭兒卻道:“是我喚他來的。”
“奴家聽說姐姐心情不好,新近編了個小曲,唱給您解解悶兒?”
他把紫金壺放在小幾上,坐在箜篌邊擺好了姿勢,並沒有給我說“不”的機會。
起音《清夜吟》,雖然放緩了旋律,我還是能聽得出,豈料後麵的唱詞卻讓我大吃一驚。
瑟瑟秋風清,錦錦春日朗,
邂逅微時故,旖旎潤玉顏,
綠荊簪青絲,紅燭醉春宵,
囂上胡塵舞,垓下別樓蘭
……
這是我寫給他的《陳情詩》……
我轉向圭兒,她賠笑著,做著謝罪的姿勢,我又看向妹六,他神情專注地彈奏箜篌,並不像平時那般讓人生厭。
其實,我隻想感謝他們……因為我從沒想過以《陳情》入《清夜》,也可以這般悅耳動聽。
五載歸枌榆,天子坐龍庭,
邃目宛秋水,懸詩俟鄙荊,
掖庭始封後,恩寵素月明,
生死與契闊,鹹與君同行
……
這闋換了韻腳,他唱得有些偏錯,不得不停下來,笑道:“第一次唱,讓姐姐見笑了,我再回去改改,姐姐才可以唱給陛下聽。”
原來他們是存了這樣的心思……
“倘如此,卻不必了。”我苦笑著擺擺手,“穎慧的班婕妤曾以身比團扇,秋風一起,便歸於篋笥;多才的梅妃也曾對素月凝眸,作賦樓東,阿嬌皇後千金易賦之事更是不必多言。然而,無論他們的文辭怎樣的淒楚纏綿,撼人心魄,卻終無一人能以文賦挽回君心。文字終究是最微薄的東西,美若殘花,而人心最是難測,逝如流水,以殘花入流水,不過是平添了一層浮塵雕飾,悵然慨歎之後,依舊是奔流東去。我已呈進了一次《陳情》,得到了如上的教訓,便不該有第二次的折辱。但,你們的一片苦心,我領受了。”
我看著發窘的妹六,開解道:“你的箜篌彈得真好,日後有空,便來我宮裏,給我解悶吧。”
“皇後姐姐!”他的眼睛明亮了一下,“真的可以嗎?”
我點頭應允。
自那之後,妹六便歡天喜地地成為我宮中常客,在征得我同意後,也會帶來其他伶人,合奏一些古曲。後來,他又求我填詞,我文辭終究有限,便從宮外邀來名流雅士,代為作詞。
誰料禦史們風聞此事,開始大肆諫言:好聽些的,說葳蕤變樂府,是越俎代庖;難聽些的,竟說皇後與半娼女冠無異。
圭兒把這話傳給我聽,說的時候滿臉憤然,我卻不理會……反正我在他心中已是不潔,多些汙點又有何妨?
“清者自清。”我這樣勸導圭兒。
然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紅塵俗世,實則處處泥淖……
這日黃昏,瑚璉戍一紙詔書,將我宣至昭陽。
我懷著磊落之心步入正殿,徐徐拜倒在他的腳下,
他溫言製止,說早該免我跪拜之禮。
我微笑著謝過主上的恩德。
他賜座。
我又謝過,並誠惶誠恐地坐在他的左手邊……隻敢坐半張椅子,並綻出一副感恩戴德的可悲臉孔。
……這一套虛與委蛇,在別人眼中,足可作琴瑟和諧的楷模了吧。
他笑著命侍從上宴,玉盤珍饈,夜光美酒,這絕非一場普通的宴會……他舉杯邀飲,終於講明了高朋的身份……卓卿景的使臣落座在主賓之席。
使臣滿飲一杯,便起身回敬。
“若非陛下良謀遠慮,我家將軍何以退荊兵?何以霸江南?小臣先幹為敬,以謝陛下宏恩!”
瑚璉戍一手撐著桌角,陪那使臣又飲一杯。
飲後低咳,笑著說自己酒力不濟。
使臣忙關切起來:“陛下的身體還未複原嗎?我家將軍還再三囑托,此番定要了卻前次未盡之事呢。”
瑚璉戍轉頭看了我一眼,又對使臣道:“承蒙將軍不棄,願結秦晉之好,隻是朕實不忍心讓將軍的掌上明珠偏安側妃……”
我的心頭猛然一震,想起鮑靂那本無意逗留的奏章,說什麼“皇後宜就國家大計,避正室而處之”,那個“之”字難道就是指卓卿景的女兒青芝郡主?
“咳……”使臣幹咳了一聲,撫髯笑道,“小臣昨日無意聽說,大燕太祖皇帝也曾廢後再娶……”
他話音未落,所有人的目光都彙集在我身上,我低了頭,如芒在背。
“你的意思是……”那男人的目光也落在我身上,“讓朕效法太祖,攀娶高門?”
“先賢之法,理當效仿。更何況,締結婚約,總該多些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