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朝會之議(1 / 2)

第八十三章 朝會之議

嘉靖二十四年夏,西苑大朝會。

在京七品以上官員站滿了鼇玉橋北,湊在一起議論著,或振腕歎息,或睚眥欲裂,卻無法改變一個血淋淋的事實。大明最忠心的屬國之一琉球,這時節多半已經淪陷了,倭人的肆無忌憚便如同一記響亮的巴掌,狠狠甩在大明君臣的臉上,火辣辣的疼。大明帝國的裏子,麵子都丟光了。

然而此時,滿朝文武還在爭論個不停,先南下剿滅倭寇,還是先征河套擊退韃子的騷擾,總得有個主次先後吧。嚴嵩,徐階,張洵這些重臣尚未表態,下麵的文武官員卻早就爭論吵鬧了起來。

兵部主事張居正等人,力主朝廷調動人力,物力先行南下平倭。

這個道理很簡單,九邊重鎮囤積了大量兵馬,長城沿線又有大量堅固的軍堡,短時間內不至於陷落。而江南沿海可就不同了,江南本就是財稅之地,財稅是大明的根本,不容有失,孰輕孰重便一目了然了。

張居正辯才無雙,在大朝會上慷慨陳詞,力主朝廷興兵南下,在江南就地組建十萬新軍,掃蕩倭寇,力保大明財稅根本之地不失。如此,則三兩年內蕩平了倭寇,之後大軍北上迎戰韃子,這一策略可以稱作先易後難,主次分明。

一席話說的百官紛紛頷首,不時有人出列附議,這是老成謀國的策略。

張居正話音方落,便有人跳出來反駁,急吼吼跳出來的也不是別人,就是主張西進收複黃河河套的夏四貞等人。夏四貞此人最近收攏了夏黨舊部,聲勢大震,自然便上躥下跳的不太安分了。收複河套這是老生常談了,前首輔夏言便數次提出西進策略,卻因為國庫空虛,不了了之。

夏四貞自然也是振振有詞的,他的道理就隻有一條,九邊重鎮,不容有失。

倘若陝西失守則韃子騎兵必然躥進山西,山西距離京城可是近在咫尺呀。

夏大人怒目圓整,威嚴道:“張居正,倘若被韃騎從九邊躥到京城來了,驚擾了皇上,你吃罪的起麼!”

滿朝文武頓時鴉雀無聲,都忍不住腦後發涼縮了縮脖子。

張居正見他信口開河,氣的臉色鐵青卻又一時語塞,這頂驚擾皇上的大帽子扣下來,誰敢吭聲。夏四貞在朝會上大出風頭,占了上風,眉宇間盡是得意之色。此人雖不學無術,逢迎拍馬的本事卻著實了得,一肚子壞水。

冗長的朝會從早晨開到晚上,占盡了上風的夏四貞等人耀武揚威,張居正一班有識之士,被他拿大帽子死死壓住了,氣的肝疼。

“散朝!”

禮官打起精神唱了個喏,橋上威嚴的天子儀仗動了,山呼萬歲聲響徹雲霄,卻顯得有些蕭條。

傍晚,燈火通明的西苑。

不久太監來傳聖上口諭,宣張居正,夏四貞,內閣諸公,六部大員們進宮麵聖,今晚大明君臣是徹夜難眠了。

西苑,勤政殿。

諸位朝廷重臣分文武兩班,涇渭分明,李青陽站在武勳將領隊列裏,往前麵看。首輔嚴嵩,英國公張洵正閉目養神,真如兩個泥捏的菩薩一般,一整天也沒張過嘴,真真的老成謀國呀,何其諷刺,這兩位可都是人精,估摸著正揣摩聖意呐,誰也不願意引火燒身。偏偏聖心難測,誰曉得皇上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