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福建,浙江已是一片風雨飄搖,各地明軍一觸即潰,傷亡慘重,而坐鎮寧波的戚繼光麾下隻有三千新兵,動彈不得。一時間江南沿海人人自危,官兵靠不住,各府,各縣紛紛召集民壯團練以求自保。紛亂中,大明東南沿海的半壁江山陷入風雨飄搖,商貿交通幾乎陷入癱瘓。
李青陽雖不舍新婚嬌妻,亦別無他法,隻得率麾下精兵擇日南下
之後情勢越發危急,從江浙逃回來一些商人,將謠言傳的沸沸揚揚。有說倭寇有好幾萬人,還有說幾十萬的,在浙江,福建殺人放火,凶殘的倭寇動輒屠城雲雲。臨清碼頭上謠言傳的越來越邪乎,那些逃難行商說的有鼻子有眼,很快便鬧的百姓驚慌無措,連官兵官員們也惶惶不可終日。
李青陽大怒,決心整頓錦衣衛地方治所,力保運河漕運不失。運河漕運是國之根本,臨清碼頭更是漕運樞紐,萬萬不能亂。京城百萬人口大多不事生產,九邊重鎮三十餘萬邊軍將士,可是全指望漕運輸血呐。
倘若臨清這樣的運河大碼頭,不慎被倭寇滲透破壞,漕運斷絕了,那對大明可就是滅頂之災。湖廣的糧食不能運到九邊,江南財稅不能運到京城,嗷嗷待哺的九邊三十萬大軍一旦崩塌,可是要亡國滅種的。
這一天,碼頭上突然多了些穿飛魚服,挎腰刀,端火銃的錦衣衛。
不出半日謠言為之一清,地方為之一肅,人人都認得穿大紅軍服,英挺不凡的李二爺。李青陽是本鄉本土的人,這一站出來振臂一呼,響應者雲集。戰亂一起,不論是成日裏渾渾噩噩度日的百姓苦役,還是平日裏招搖過市的鄉紳富商,才曉得錢財身外物,權勢靠不住的道理。
隻有那一杆杆黑洞洞火銃,明晃晃腰刀才是唯一的依靠。倭寇來了,管你是窮苦百姓還是富甲天下,權勢滔天的統統一刀兩斷,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便隻有李二爺麾下那些威武不凡的精兵,才叫人心中踏實。臨清父老卻不管這些是官兵,還是錦衣衛,不都是大明的精兵麼。
李青陽花了些力氣整肅了碼頭,地方,心中擔憂這亂世一來,秩序便崩塌了。衛所官兵在凶殘的倭寇麵前不堪一擊,每戰必潰,宣告著維持了一百多年的衛所軍製,終於走到了窮途末路。衛所駐軍靠不住,眼下深受倭寇之害的各地方,基本上是靠民間團練,地方豪強們苦苦支撐。
時逢亂世,群雄並起這是誰也逃不過的曆史規律。
張居正所言分毫不差,這大明確實到了非變革的時候,倘若大明不變革又會如何。
李青陽信步走在臨清碼頭上,看著南邊的天空,心中凜然。倘若大明不來上一場大刀闊斧的變法,則朝廷威嚴蕩然無存,飽受倭寇之禍的東南沿海首當其衝,必然會分裂,割據自保,最後鬧的軍閥並起,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