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袁寧一首“再和前韻”,讓婁永年下不了台(1 / 2)

第29章 袁寧一首“再和前韻”,讓婁永年下不了台

袁寧寫完後,婁永年忙拿起,念道:“美景良辰樂事多,花光燈影奈秋何。綠楊深處鶯求友,西子無心愛綺羅……”

聽婁永年念完,眾人都略有些吃驚,剛才袁寧提筆時,眾人都以為他能寫出一手不倫不類的打油詩來就不錯了,沒想到寫出來的竟也似模似樣。

閔儀微哂道:“詩堪堪而已,這一手字讓人望之生惡。”

譚紹元見閔儀說得嚴重,忙打圓場,笑道:“掌諭這話重了,久遠浪子回頭,字練一練也就是了。”

婁永年嗬嗬笑道:“這般手筆,連縣學裏剛啟蒙的學童也比不上。人都言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不知諸位能從年過十七歲的袁兄這看出什麼來?”

這句話著實有些過了,眾人的笑都僵在了臉上。

閔儀讚許的看了一眼婁永年,輕咳一聲道:“永年,該你了。”

他知道婁永年在詩賦一道上頗有才華,在縣學諸多學子中,也是拔尖的。

婁永年今晚既然提出了這項比試,自是做好了準備的,他早在家中擬好了一首以良宵為題的詩,揮筆如麾寫就:“金茅澄澄布滿汀,隔江燈火數家星。空階滴瀝聲聲雨,夜夜隨風點點螢。”

他剛一寫完,閔儀就讚道:“入情入景,實為佳作。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多數覺得自己不及,偶有一兩個覺得閔掌諭偏心的,也不敢說出來。

譚紹元卻不甚在意這個,笑道:“看來壽歲這一首詩,奪魁了。”

壽歲是婁永年的字。

閔儀則擺出一副公正的模樣,將全部詩作看了看,並每個都品評上了幾句。

明眼人都能看出辛正那一首略有不及袁寧的,可閔儀卻是煞有介事的斟酌一番,最後依舊將袁寧那一首定為最末。

袁寧眼見婁永年和閔儀這狼狽為奸的模樣,心知不好,心想既然是你們不義在先,那就別怪我不仁了,笑道:“學生雖才疏學淺,卻也有長進之心,趁著諸位高才都在,學生又琢磨出一首來,不知可否再給學生一次機會?”

譚紹元擔憂地看了一眼袁寧,低聲道:“久遠,你若是害怕處罰,我為你擔著。”

袁寧感激地低聲回道:“多謝興祖美意。”

兩人低語間,婁永年早已不耐煩了,心想憑袁寧的才學,再讓他想一日也別想超過自己,自信笑道:“袁兄既然已經誇下海口,動筆就是了。若袁兄這首詩能勝過我,我願為末。”

閔儀出聲想要阻止,卻被婁永年自信的攔住了。

“一言為定!”

袁寧也不多話,提筆寫下一首宋代蔡戡的《再和前韻》:“郢客清歌若貫珠,回風妙舞巧難圖。漫空片片勻如翦,投隙紛紛密似糊。溪月一鉤窺玉鏡,江梅千樹插冰壺。何人乞我仙家帽,共傲禪床與藥爐。”

字雖然依舊不堪,可詩卻與前作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