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坯、斑點、絞胎
(一)色坯
色坯是使陶瓷坯體整體著色的裝飾方法。其著色機理可以看做著色離子與坯料中的Al2O3、SiO2等形成著色的矽酸鹽、鋁矽酸鹽,最後這些鹽類與坯料成分結合成均勻帶色體。
色坯常用天然著色黏土著色,也可以在白色的坯體中加入著色氧化物或陶瓷顏料。例如,紅色顏料用氧化鐵與錳紅;黃色用銻黃、釩鋯黃與鉻鈦黃;綠色用氧化鉻;藍色用氧化鈷與鈷鋁鋅藍;棕色用氧化錳及鐵鉻氧化物混合物;黑色用鐵、鈷、錳、鉻氧化物的混合物等。其加入量隨著色能力的強弱與對色調深淺要求而異,一般外加1%~10%,有時也可高達15%或低於1%。
著色劑氧化物和陶瓷顏料的細度,以及它與坯料混合均勻性,是直接影響色坯的裝飾效果。當顏料細度不夠與混合不均勻時,將引起著色不均勻,甚至表麵出現“色斑”。通常是顏料與坯料一起進行濕法球磨粉碎,細度控製在萬孔篩篩餘0.1%~0.5%,這樣既可保證細度要求又能達到充分混合的目的。若所使用的顏料硬度大,應在使用前先將顏料單獨細磨後再混入坯料中進行球磨,這樣可以防止坯料過分細磨而影響坯料的其他工藝性能。
色坯裝飾在建築陶瓷上采用較多,而就日用陶瓷來說采用不多,因為要使製品外觀著色並不需要將坯體整體帶色,也可采取在石膏模型內壁先注上色泥、後注入泥漿的合並澆注成型來達到色坯的整體裝飾效果。另外,還可采用化妝土或色釉裝飾法,同樣能使製品外觀帶色。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顏料,降低成本。
(二)斑點
斑點是將色泥通過造粒的方法與基料(常為白坯料)混合,經壓製成型、幹燥、燒成使坯體形成色斑的裝飾方法。這種裝飾使產品表麵具有仿天然花崗岩效果。又稱仿花崗岩。
就造粒的斑點而言,有大斑點(粒經1~10mm)與普通斑點(粒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