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日用陶瓷缺陷分析(3 / 3)

③釉漿密度與施釉操作不當。諸如:蕩內釉時,釉漿密度大、黏性大,餘釉不容易均勻地排除;倒餘釉操作不當,餘釉未均勻地倒出又未倒幹淨,多餘的釉漿由坯體口緣返回,流過已施釉的表麵形成條狀堆積;浸釉操作不當,從釉漿中提出坯件時傾斜度不當;釉漿密度過小,施釉後釉漿向下流淌呈條帶狀堆積在坯體某一部位;施釉不均勻,局部釉層過厚均容易產生釉縷缺陷。

十三、缺釉

缺釉是指製品表麵脫釉,包括壓釉和滾(縮)釉。

1.壓釉

壓釉即坯體接頭凹下處細條狀缺釉。

①粘接泥配方不當,其耐火度過高;施外釉之前,嘴、耳、把等附件與坯身的接頭處已經開裂。

②嘴、耳、把等附件與坯身的含水率不一致;附件與坯身接頭處的形狀不相吻合;粘接操作不當,接頭處缺少粘接泥漿或接頭周圍粘接泥漿壓噴不均勻、敷泥施加不均勻,均會使接頭處產生較大的應力以致引起壓釉。

③施釉前,坯體接頭處的棱角部位未抹水或抹水不均勻;釉料過細;釉漿過稠;施釉後釉頭未清除幹淨,造成局部積釉過厚。

④燒成溫度過低,釉熔化不好。

2.滾(縮)釉

滾(縮)釉即釉麵邊緣滾縮形成中間缺釉。

①施釉前,未清除幹淨坯體上的坯粉、灰塵、油漬、落蠟等,使坯與化妝土、釉結合不良;素燒溫度過高或過低;素燒坯表麵過於光滑,或表麵有下凹和凸起之處。

②坯釉配方不相適應,釉潤濕性能差,高溫黏度和表麵張力過大;釉料中ZnO未煆燒且用量大;釉漿在坯體上的附著力差;坯釉的熱膨脹係數相差過大;坯釉在幹燥和燒成當中有較大收縮差,導致釉層開裂甚至剝離,減弱了坯釉結合性。

③釉料過細;釉漿過稠;施釉過厚;浸釉操作不當,釉漿未均勻布滿坯體的全部,或局部積釉引起縮釉;施釉後各工序操作不慎,坯體受碰撞、摩擦、振動,造成釉層局部脫落。

④坯體入窯水分過高,燒成時窯內水蒸氣太多,使坯釉分離,釉層剝離而造成缺釉;大件坯體瓷化不均勻也可能出現剝釉。

十四、釉麵擦傷

釉麵擦傷是指製品釉麵出現條痕和局部失光的現象。

①在生產過程中各工序對坯體處理不慎重,坯體傷痕未經修補即進入燒成工序。

②釉麵硬度低,容易被擦傷。

③開窯時,製品之間未墊紙,在搬運或堆碼製品時擦傷釉麵。

④用砂紙擦拭製品上某些缺陷,或在打磨製品邊口、裝坯針點等處時,不慎摩擦釉麵造成傷痕。

十五、生燒與過燒

製品未達到或超過燒成溫度稱為生燒或過燒。

生燒的製品往往發黃,吸水率偏高,釉麵光澤度低並且粗糙,抗折強度低,尺寸不符,敲擊聲音不脆。

過燒的製品則會發生過燒變形,尺寸不符,抗折強度降低,釉麵起泡或流釉。

①原料品質波動幅度過大;製泥控製不嚴;坯、釉料配方不當;坯料燒成溫度範圍狹窄。

②燃料性質不穩定;燒成溫度偏低或偏高;高溫保溫時間不足或過長;燒成氣氛不同。

③裝窯密度分布不合理,局部過密或過稀;窯內溫差太大,造成了局部製品生燒或過燒。

④測溫誤差;匣缽、棚板、窯車耐火材料的材質影響傳熱。

十六、煙熏

煙熏是指製品局部或全部呈現灰黑、褐色現象。又稱吸煙、串煙、吃煙。以煤燒明焰窯還原氣氛燒成陶瓷製品時,煙熏缺陷較為常見。

①釉料中鈣含量偏高,且釉層過厚容易產生煙熏。石灰釉較易煙熏;長石釉中方解石或石灰石用量過多時也易發生煙熏缺陷。

②釉料始熔溫度過低,高溫黏度過大。

③注漿料中摻兌過多的電解質水玻璃。

④燃煤品質差;窯內通風不良。

⑤燒成中,氧化期與還原期安排不妥,氧化不充分或還原過早,使坯體內的碳素、有機物或低溫沉碳未能燒盡就被釉層封閉;還原氣氛過濃,還原結束過遲,煙氣嚴重倒流,均能造成釉層內高溫沉積碳素過多,使製品的釉麵呈灰黑色。

⑥使用含硫多的燃料,因硫的影響,使釉麵呈黃、黃綠或褐色的硫黃斑。鈦含量較多的坯體在氧化氣氛中燒成時呈黃色,在還原氣氛中燒成時呈不穩定的灰色。

十七、陰黃

陰黃是指製品局部或全部發黃。

①坯、釉料中含鐵、鈦雜質多,且還原氣氛太弱;窯內局部溫度偏低還原不足;強還原階段開始溫度過高,升溫過急,使釉麵過早熔融,坯體過早燒結,氣孔被封閉,還原氣氛不能滲入坯內,坯體內Fe2O3未能充分還原成FeO而呈黃色。

②燒成中,高溫階段末期,氣氛控製不當,或冷卻初期未采取急冷,FeO被重新氧化成Fe2O3,從而使製品泛黃。

③燒成溫度過低,使製品生燒,色澤發黃。燒成溫度過高,使製品過燒呈暗黃色。

十八、火刺

由火焰中飛灰或製品的黃褐色粗糙麵稱為火刺。

①匣缽品質不高,有裂隙、缺口,其重疊處密封程度差。

②燃煤揮發成分含量高;火焰直接侵蝕製品。

在窯爐的噴火口處或火焰溫度過高處,其製品邊緣的局部釉麵常會呈現粗糙的黃色或褐色。

十九、色髒

製品表麵呈現不應有的雜色現象,稱為色髒。

①坯體或釉漿中混有某種顯色物質,燒成後成為色髒。

②印花或印刷花紙時使用了不清潔的印刷工具;貼花時使用了不清潔的橡皮刮;操作者手上染有色料未及時洗淨;貼花的粘貼液中混有髒物;施彩時操作者不慎將色料、金水、電光水等噴塗到不應有的部位;用銅版製作的青花貼花紙粘有銅粒且混入釉中,燒成後釉麵出現汙點。

③彩飾後立即將未烤燒的製品堆疊起來,花麵相碰、摩擦損壞,互相染成色髒;或彩烤裝爐、裝窯時排列過密,花麵相互碰粘,或有碎屑雜物落到製品上生成汙點。

二十、彩色不正

彩色不正是指製品同一花紋色彩濃淡不均勻或由於欠火而產生不光亮的現象。

①顏料和花紙品質不好,同一花紋中存在色彩濃淡不均勻的現象;貼花紙過期、受潮變質;貼花粘貼液含有雜質。

②用銅版製作的花紙,因銅版已舊或印刷時壓印不均勻,造成印刷的花紙彩色不均勻。

③裝飾時,手工描繪操作不嚴,調和顏色的水或油料混有雜質;噴彩或手工填色不均勻。

④顏色釉因配方、施釉不當或過燒而流釉,使釉色不均勻。

⑤烤花窯結構上存在缺陷或局部破損,裝窯量或裝窯方式不當,窯內溫差大,使烤花溫度不均勻;彩烤時間過長或過短;彩烤溫度過高或過低,造成顯色不均勻。

⑥烤花窯使用的燃料含硫成分過多;顏料發生變化。

二十一、畫麵缺陷

畫麵缺陷是指畫麵殘缺和色澤不正的現象。

①彩飾時操作大意,漏畫、漏印、漏貼、剪破花紙或不慎將畫麵的一部分擦掉,使畫麵殘缺。

②釉下手工彩繪時,釉的附著力不強;坯件過濕,混水過湧、過多,連續進行接色或罩色;噴釉時壓縮空氣的壓力大,噴釉器與坯體距離近或停留在局部的時間過長,均會產生顏色衝泡。勾墨線或印墨線配兌墨料時摻入過多的膠汁、乳香油,加之勾線或印線過厚,幹燥過急,會造成線條剝離。顏料顆粒過細、茶汁過濃、坯體粘有灰塵則會引起混填顏色剝離。

③用釉下絲網花紙貼坯時,因色料、釉料調劑不當,不適應氣候變化;花紙保管不善,存放時間過長;灌水不到,塗水不夠,壓貼不緊,釉質疏鬆,均會引起畫麵殘缺。

④釉下或釉上噴花時,鐵皮模版預先未經加熱或加熱一次所噴的次數太多,顏色從模版流至坯體或製品的花麵上麵使畫麵模糊。

⑤釉上印花時,操作不當或皮印的花紋轉折處刻製成死角會產生扁線、夾線或印線起水點。色料中的樟腦油過多或過少,油料的濃度不當會產生套色不均勻或擴散。印包上顏色過厚,皮印線條過粗,印線用力過大,會使印出的花紋線條過粗。

⑥用釉上薄膜貼花紙貼花時,粘貼劑中酒精與水的配比不當,沒有根據季節、氣候的變化與膜層的厚薄適當調整酒精與水的比例;粘貼操作馬虎,粘貼完一批,未及時將花紙刮平,包有空氣,使粘貼後花麵呈現氣泡、麻點、皺紋、紋樣殘缺;薄膜花紙保管不妥,存放期過長,薄膜自然老化不好粘貼。

⑦金邊、金線畫得太薄或厚薄不均勻,鑲金後的製品上金水未幹被擦傷金飾。

⑧施彩後,在裝箱、重疊、堆碼、搬運、裝窯或滿爐時,擺放過緊,製品互相碰撞或接觸其他物體,使畫麵缺損。

⑨彩烤時,使用含硫多的燃料,升溫過急,彩烤溫度過高或過低,釉下彩的釉燒溫度與氣氛,對呈色和圖案的清晰度均有影響。

二十二、飾金缺陷

1.金色不亮

金色不亮是指飾金的製品(除磨光金外)出現金屬膜層不亮的現象,又稱為朦金。

①窯內潮濕,新烤花窯未烘窯即進製品彩燒;燃料含硫量過多;烤花窯漏煙;燒成時窯內氣氛不良,如有大量水蒸氣、煤氣、煤煙、油煙或花紙薄膜與印刷油煙滯留在窯內,在金油熔化還未揮發前,有可能吸附這些不良物質,從而影響金膜亮度。

②烤燒時,溫度曲線製定不合理;隧道烤花窯預熱帶負壓操作,冷空氣從窯的不嚴密處漏入預熱帶,使預熱帶溫度偏低,當飾金製品進入高溫彩燒時,加熱速度急劇上升,各種油脂突然汽化,引起膜的破裂,且有被燃燒產物汙染的氣體重新滲入金屬膜內,造成金屬光澤減弱。

2.金色發藍

金色發藍是指飾金的製品金的黃亮度減弱,呈現深紫藍色,又稱為藍金。

①飾金過程中,摻加稀釋劑過多,衝淡了金液,金水濃度偏稀。

②飾金過薄,金層未達到它應有的厚度。

③烤燒溫度過高,促使一部分金屬揮發,從而使金膜發藍。

3.金色發暗

金色發暗是指亮金水裝飾的製品發暗,不光亮,呈古銅色。

①金水存放期太長,金水產生沉澱,在鑲金時把沉澱物也鑲於釉麵,由於沉澱物多是難熔金屬或灰塵之類的雜質,所以使金膜呈色發暗,發古銅色。

②金水不夠穩定,在進廠之前金水過早地產生了沉澱,開瓶前把沉澱物搖起來和金水混用,易產生金膜呈色發暗現象。

4.衝金

衝金是指製品的金線條或金邊局部中斷,出現斷金缺陷或金線長毛,成為不連貫的珠狀,又叫斷金、飛金、金線長毛。

①貼花粘貼溶液配製不當。

②貼花、鑲金後水分與金水未幹,製品過早入窯烤燒;或裝窯密度過大,製品之間未留一定的間隙,窯內廢氣難以排除;用圓形電烤花爐烤花時過早蓋上頂蓋,使氣體和水蒸氣排除不暢,形成水點停留在製品口部,將金線衝斷或使金水流淌。

③隧道烤花窯的預熱帶未設排氣孔或窯內通風不好,窯中的廢氣未能及時排出;或進車(進箱)速度過快,製品上殘存的水汽和花紙顏料等的揮發物未得到充分排除。

④彩烤時,薄膜花紙在300℃左右開始分解,碳化放出刺激性臭氣體,這種氣體遇到產品溫度較低的部位又凝結成液體並能溶解金水,被溶解的部分呈空白,使金線或金邊呈斷續的珠狀。

⑤烤燒時,在最初的加熱階段,如果從室溫急劇升溫到150~200℃,彩飾後殘餘的溶劑會猛烈汽化、沸騰,引起金膜衝動等缺陷。

5.紮金

紮金是指飾金陶瓷製品金線條紮斷、不清和金線、金邊、濃淡不均勻。又稱為缺金。

①金線、金邊畫得太薄或金層厚薄不均勻;鑲金後的製品金水未幹被擦傷金飾。

②烤燒前,飾金製品在往返搬移時相互碰撞,相觸其它物體或被手粘連,造成紮金。

③裝窯(裝箱)密度大,碼放不整齊或由於振動過大,使製品相互碰撞引起紮金。

6.附著力不強

飾金製品其金線條容易擦掉,稱為附著力不強。

①飾金製品烤燒溫度過低,金膜與釉未結合牢固;或烤燒時間太短,使金膜在釉麵上附著不牢。

②金水摻加稀釋劑太多,致使單位體積中能起附著作用的物質減小;金水製品本身含鉍量偏低,影響金膜本身的附著能力。

③被彩飾的陶瓷器皿表麵不清潔,有灰塵等未擦除幹淨。

④烤燒後的飾金製品長期存放在潮濕或有腐蝕性氣體的地方受蝕,影響其附著力。

二十三、鉛溶出量超標

鉛溶出量超標是指日用陶瓷製品鉛的析出量超過有關標準。

釉上彩若顏料、貼花紙品質不佳或彩燒工藝不合適時,熔劑中的鉛穩定性降低,在遇弱酸(主要是食物中的有機酸)時鉛被溶出而引起圖案變色與人體鉛中毒。日用精陶器使用鉛硼釉時,也具有鉛溶出量過大的缺點。無花紋圖案的白瓷、釉中彩、釉下彩、采用無鉛顏料的釉上彩、內表麵施無鉛釉的日用精陶器則無此弊病。

引起鉛溶出量超標的主要原因是:

①釉上陶瓷顏料與貼花紙化學穩定性差,抗蝕性不強。日用精陶其釉的耐酸性差。

②釉上彩花麵色層麵積在製品上所占的比例過大。

③烤花窯溫差過大;通風不好,廢氣難以排除;烤花溫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