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招賢館
經過田軫三個多月的各種削權調派,加上本來就擁有虎符,他在軍隊上可以說是完全掌控。
在人才方麵,一個月前,田軫還設立了招賢館發出招賢令,吸引來自其他六國的學子。
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稷下學宮,它原本就是諸子百家文化交流中心。
這讓那些學派看到了宣揚自己學說的機會,紛紛派遣自己學子進入招賢館,希望能夠引起田軫的注意,實行自家的理念主張。
齊國,臨淄。
招賢館門前,士子雲集,顯得熱鬧非凡。
齊王招賢令一出後,最先得到消息占據地利的稷下學宮,道家、儒家、法家、農家、墨家、陰陽家等都派遣了學子,還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都來應征。
以往齊國甚至是七國,除了秦國可以憑借軍功出人頭地獲得爵位外,朝堂上的官職皆有宗貴把持,平常人家的弟子少有機會做官做吏。
而這次招賢令,隻要有才學實幹,經過考驗後,可直接應征入仕。
下放到基層,擔任低級官吏。
人來人往的招賢館門口,大多都是身著布衣的士子,那些齊國的宗室貴族根本不屑於來此。
那些貴族子弟有自己長輩的推薦,可直接擔任中下級官吏,根本不需要經過考驗。
萬一進入招賢館沒有合格,丟的可是自己家族的臉,所以除了極少數自信的,大部分都是看熱鬧。
田軫任命蕭何負責招賢館考核,作為未來的漢朝丞相,這種事情正適合他。
蕭何望著人潮攢動的士子們,期待裏麵有大才出現。
“諸位士子們,王上求賢若渴,頒發招賢令。因為士子眾多,王上事物繁忙,無法一一接見各位,諸位可以個展所長寫一篇策論,內容可以是農業,兵事,水利,政事,強齊之計等,其中若有半分中肯,便算合格。”
“我等策論內容方向不一,如何才能真正公平公正,在策論上一較高下,要知道每個人的觀點認知不一樣。”其中一個士子提出質疑道。
其他士子紛紛點頭,表示懷疑。
蕭何早就料到這個情況,好言道:
“齊王愛才若渴,是決不遺漏任何一位飽學之士,諸位的策論會有五位評審輪流閱覽,少數服從多數投票決定,諸位大可放心,若是對最後的結果還有議論,可當場質對。”
聽了蕭何的話,士子們略微思考了一下,知道目前這是最好的辦法,便都認同。
話都說到這份上,他們要是還有意見,就是胡攪蠻纏了。
蕭何自從領了招賢館的差事,就每天忙的腳不沾地,麵對每天發生的不同情況的質疑和刁難都顯得遊刃有餘。
招賢館設立一個多月以來,宰相之才雖然沒有出現,但像郡守之才倒是招募了幾個,縣令小吏之才充足,選取的都是注重實幹的人,並且家世清白的普通士子。
這批士子入仕後,在朝堂上受到宗貴的排擠,在地方任職的遭到地方強豪的阻撓,兩方關係逐漸惡略。
在加上後勝在一旁煽風點火,更是使這些大臣對田軫頗有微詞。
因為在不同於以往國君招納賢才,這次規模浩大,針對的不是朝堂高位而是大量基層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