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繞天涯(2 / 2)

這是她生平第一次認命……罷了,就如此罷……天命難違,不如歸去。

此事一完,要麼上碧雲山求鬼帝送自己回去……要麼去鶴鳴山與張玄雲隱居一世吧……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此時此刻,她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為了阻止這場不知道何時會降臨的災難,張尚顏立場,生命都不要了……她還有什麼理由,揪著自己心裏那一點小小的執念不放呢……

“如此,多謝姑娘了。”梁化鳳喜形於色,一揖到底。

“不要謝我,我該做的。”青蕪忙將他扶起來。

該做的……這三個字出口之時,她心裏猛地一跳,久久不再言語。

二人在涅羅買馬,整頓行裝,立刻上了路。

就要離開之時,青蕪拉著馬韁,看著蕭蕭大江後麵的一座孤墳,輕歎了口氣:“等到漲水了……這墓……”

“這也是張兄的意思。”梁化鳳緩緩道:“張兄這輩子做的錯事有三件,一是逼死了他心愛之人,二是間接害了漳州七十萬的百姓的性命,逼走了張玄雲,三是……為鄭成功找到了這卷卷軸,他破譯出咒語的時候……方才追悔萬分……然而,已經來不及。”梁化鳳說到最後,聲音微微有些顫抖“但願這滔滔的涅羅江水,能夠洗清他的罪過……他,愧對蒼生黎民,愧對漳州枉死之人。這是張兄對我說的話……”

青蕪盯著江水看了一會兒,微微頷首,揚起馬鞭,輕叱一聲,掉轉馬頭衝向了前方的官道,梁化鳳也縱馬跟上……一直向東,消失在了馬蹄踏起的囂塵之中……

背後響起了江山打漁人的歌謠,回蕩在風裏,為了紀念屈原,這樣的歌謠在涅羅江邊萬古流傳。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誰對誰錯,誰來蓋棺定論?

往事已矣,這個世界上,原本就不止有黑白兩種顏色……至少在最後一刻,他做出了最艱難,以付出生命為代價的選擇……

天意讓他葬在涅羅江畔,任人評說.

隻願他的靈魂,在九泉之下能夠安息……

……

順治十六年四月,鄭成功、張煌言親統大軍北上。二十八日到達浙江定海,經過兩天激戰,全殲鎮守該地的清軍,奪取了定海炮城,焚毀清水師船隻一百餘艘。

四月二十八日,傳來定海失守的消息,梁化鳳加快了速度,身上懷揣著與幾十萬條人命息息相關的東西,青蕪路上也格外小心,一麵趕路,晚上住下之後便苦苦研讀卷軸,短短的幾句話,真叫她想破了腦袋,怎麼也不知道……鄭成功到底想幹什麼……為什麼南京城幾十萬百姓的性命岌岌可危?

梁化鳳擔心有人知道消息會趁著夜間來偷襲,所以晚上也不敢讓青蕪一個人呆在一間房裏,二人便假稱夫妻,住一個房間,一人睡在床上,一人睡在榻上,前幾日消息沒有走漏,倒還平安無事,鄭成功在攻打浙江,戰事激烈,應該會無暇分身尋找卷軸。

“南京又叫石頭城,是六朝古都。”這晚,停宿客棧,看著青蕪正在看卷軸,梁化鳳便也看了幾遍,皺起眉,指著其中一句說:“三國時孫權曾評價南京‘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這句‘夫以龍盤虎踞之勢,滄桑祚祭於天’似乎是說,布陣要在南京城?”

鍾山龍盤……石頭虎踞……帝王之宅……

聯想起南明的人一直心心念念著未盡的那四百年氣數,再想到卷軸裏的那句“神州為載,炎黃為憑,十大神器俱在,則可翻覆乾坤,改不得改之命,還不得還之數。”

改不得改之命,還不得還之數!!

青蕪臉色蒼白地看了梁化鳳一眼,怔怔地問:“你知道,對國姓爺來說,南京城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這個……”梁化鳳低下頭,略微沉吟了一下:“對國姓爺有沒有我不知道,但是明太祖和孝慈皇後的陵墓就在鍾山。”

青蕪腦袋裏轟地一響……大概明白了國姓爺到底想幹什麼了……

他想在南京布下失卻之陣,“滄桑祚祭於天”的意思就是……向蒼天敬獻祭品……至於這祭品,很有可能就是張尚顏說的……幾十萬條人命!!(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