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唐詩六(2 / 3)

王維把自己的所見所想寫成了《過香積寺》這首詩,詩的最後兩句借用一則佛教典故:在西方一個水潭中,曾經有一條毒龍,性情十分殘暴,經常出來傷害人畜。佛門的高僧以無邊的佛法製伏了毒龍,使它離開了水潭,永不傷人。

“安禪”原本指安靜地打坐,這裏指身心安然入靜。“毒龍”用來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詩的最後兩句,正是詩人心跡的自然流露。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一天,天剛剛下過雨,山穀顯得格外寂靜清幽。王維漫步在山穀間,感覺黃昏後涼風習習,心想:暑氣終於消退進入了秋天。他看看前麵的鬆林,發現明月已經把清輝灑在鬆林裏,隻聽見清亮的泉水在山石上流動的聲音。過了一會兒,從竹林裏傳出了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的姑娘們踏月歸來。他又看了看水麵上,隻見紅蓮搖動,漁民們駕著漁船順流而下。王維想:盡管萬紫千紅的春花已經凋謝,山中這美麗的秋景也真是令人迷戀逗留啊!

回到家中,王維把剛才見到的美麗景色和自己的感受寫在了詩裏,取名《山居秋暝》。詩題中的“暝”指剛入夜,天都黑下來的時候。詩中的“浣女”指洗衣的女子。“歇”這裏指消歇,凋謝。“王孫”原是古代貴族子弟的通稱,這裏是詩人自況。《楚辭?招隱七》中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王維在這裏反其義而用之。

終南別業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隱居時,經常在山間漫遊。一天,他不知不覺來到流水的盡頭,看見前麵無路可走了,索性坐在地上,看著白雲在山間升起。這時,他在林中與一位老人相遇。老人問他:“你不是大詩人王維嗎?聽說你在京城做大官,為什麼躲在這裏呢?”王維笑著說:“我早年確實有遠大的政治理想,幸運的是,我那時碰到了賢相張九齡,可是當今皇帝聽信李林甫這個奸臣的讒言,張九齡罷相後,李林甫把持朝政,朝政日趨黑暗,我就有了歸隱的想法。我四十歲後,就開始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老人聽了,說:“你選擇在這裏隱居,可選對了。這裏不僅風景好,而且……”兩個人高興地談了起來,竟然忘記了回家的時間。

後來,王維把這件事寫進了《終南別業》這首詩裏,詩題中的“別業”是別墅的意思。

終南山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一天,王維來到終南山,他走了一會兒,抬頭望去,隻見終南山的峰頂就像貼近天帝的都城一樣,連綿的山巒伸向海濱。他回頭一看,走過的路途像是茫茫雲海。他又走了一段路程,發現前麵縹緲的青色雲霧走近卻看不見了。中峰分割出地域的南北,各個山穀的明暗差別懸殊。

天色晚了,王維打算尋找人家住宿,他聽到伐木的聲音,就找到砍柴人,隔著河川高聲詢問。砍柴人告訴王維地點,隨口問王維:“你現在回去還有船,為什麼要等到明天呢?”王維說:“山中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我隻遊覽一天怎麼能盡興呢,明天我打算繼續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