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王維不僅琴彈得好,對於音律,還有很多過人之處。一天,一個朋友得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道畫上畫的是什麼意思,於是請王維幫忙鑒別。畫麵上是一個管弦樂隊,還有指揮,像是在演奏什麼曲子。王維端詳了一會兒,說:“畫上的樂隊演奏的曲子是《霓裳羽衣曲》,就畫中的情形看,樂隊正演奏到第三疊的第一拍。”
朋友有些懷疑,就找來樂隊表演《霓裳羽衣曲》,當演到第三疊第一拍的時候,朋友對照畫中情景,那樂工的動作姿勢和彈奏的指法果然和畫上所畫的一模一樣。朋友大為歎服!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一天,王維作了一首《鳥鳴澗》的詩。詩的大意是:這是人很少到達的地方,桂花無聲地飄落著,在靜靜的春夜,山中更加空寂。月亮升起,驚動了山中的小鳥,它們不時發出鳴叫聲。這首詩描寫了春天的夜晚山中寂靜的景象。詩的前兩句用隻有桂花飄落來烘托寂靜無聲;詩的後兩句進一步用月出使小鳥驚鳴,強調了月夜山中的幽靜。
一個朋友看後,不解地問:“雖然你寫了山鳥驚鳴,但是我卻不覺得熱鬧,反而感覺山中更加幽靜了。”王維說:“這其實是一種寫作手法。就像我在《鹿柴》中寫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一樣,雖然隱約聽到了人說話的聲音,但人停止說話後,空寂的深山又複歸於平靜,反而顯得更寂靜了……”
王維的朋友聽了,說:“你說的很有道理,我要向你好好學習作詩!”
山中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一天,王維的一個朋友要出遠門。王維在山中的小路為朋友送行,朋友離開後,王維回到家中。
太陽落山了,王維回想起白天與朋友離別的場景,不由得感到傷感,而且好像比送朋友離開時還要傷感。頓時,想念之情湧上心頭。
日落十分,王維無精打采地關上了柴門,做完了這個每天都要重複的動作,王維心想:朋友走後,隻剩下自己一個人了。以後不會有人和我一起暢談到深夜,一起開心地飲酒作詩,一起遊覽山中美景了。想到這裏,王維覺得以後的日子真是太寂寞了,便自言自語地說:“春草明年吐綠,離去的朋友你是否還會回來呢?”
當晚,王維就把為朋友送行後自己的所思所想寫成了《山中送別》這首詩。詩題中的“山中”指藍田山。詩中的“王孫”指剛剛告別的友人。
雜詩(其二)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詩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漂泊異鄉的遊子,詩的大意是:一天,一個遊子遇到了同鄉人,不勝欣喜,可是千言萬語不知道從哪裏說起。他又想問故鄉這些年發生的事情,可是一時不知道先問哪件事好。他想來想去,脫口而出:你剛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的事。你從故鄉動身來的那天,我家鏤花窗前的那株寒梅,開花了沒有?
讀者不禁產生疑問,遊子隻問了這句,仿佛故鄉值得懷念的東西隻有窗前那株寒梅。其實,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係的人、事、物聯係在一起。遊子見到故鄉的友人,會聯想到許多,比如故鄉的親友、景色、風俗,卻問了寒梅,也許遊子想起了當年在家發生的與寒梅有關難忘的事,也許遊子想起自己離開家很久了,不知道家裏的布局有了什麼變化。